【地评线】东湖评论:全面深化改革再出发,中国式现代化再提速
7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发布,开启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改革再出发”的号角已经吹响,征途漫漫,惟有奋斗。中国式现代化的蓝图已经绘就,前路虽遥,行则必至。
共谋改革,以启新程。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也是最伟大的书写者。站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历史节点回望,75年砥砺前行,刻录着神州大地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不朽史诗。聚焦小岗村,从“18枚红手印”叩响农村改革大门到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分红六连增,每名股民年分红已从2017年度的350元增至700元,小岗梦承载着广大农民的温饱梦、发展梦、致富梦、幸福梦。驻足十八洞村,“湘”里“湘”亲聊变化、谈发展,猕猴桃、蜂蜜等特色农产品借助“旅游+”产业体系,走出了“农旅一体化”的小康路。展望明天,相信党和国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一定能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力量。
蓄力创新,赋能发展。恰如《礼记》所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如今“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已经成为最普遍的共识。漫步“华夏第一城池”,创新成果在襄阳大地落地生根、开枝散叶,2017年4月1日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襄阳片区正式挂牌,截至目前片区已形成制度创新成果519项,其中9项在国家层面推广,91项在省级层面推广;连续4年“制度创新总体指数”居内陆地级市片区第一位。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必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开宗明义,掷地有声。确实,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实践操作层面,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今年4月襄阳市首个知识产权巡回法庭在谷城经济开发区挂牌成立,助力襄阳在创新中阔步前行。
链上发力,同频共振。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不久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拟增加19个新职业、29个新工种。登临襄阳唐城,从《妖猫传》到《庆余年》,从《你好!李焕英》到《诸葛亮与黄月英》,据不完全统计,襄阳群众演员参与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拍摄早已超过10万人次。窥一斑而知全豹,“路人甲”的舞台亦精彩,新职业不断涌现,既提供发展新机遇、就业新选择,也反映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开一花而知春归,素有“农业小胖子县”美誉的宜城市,充满“空军飞防科技范”的无人机植保,灌水、配药、上肥、设定飞行参数、起飞、喷洒,伴随“新农人”一连串的指令,楚都大地“飞”出了致富路。目前我国7亿适龄就业人口中,有2亿为灵活就业人员,随着越来越多的新经济新业态出现,人们从中找到了新岗位,无人机植保就是其中一种。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改革开放,新业态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锲而不舍,绳锯木断。实践证明,改革要常讲常新,唯改革才有出路。赓续革命、建设伟业,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从立梁架柱谋改革,到蹄疾步稳推改革,我们从思想层面、制度层面到实践层面一体化推进,释放了并释放着改革红利,在中华民族历史进步中实现伟大复兴。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张志克(襄阳宜城市)
责编:郭蕾【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