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 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

《 人民日报 》( 2024年08月20日 第 15 版)

近年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不断推进科技创新,锚定产业升级,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开展技术攻关,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

哈尔滨市以攻克一批关键技术难题为突破口,发挥产业底蕴和科技优势,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哈尔滨工业大学空间机械臂等多项“硬核”技术服务于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等大国重器、哈尔滨工程大学“星海1000”极地探测无人潜器探幽北极……哈尔滨市在航空航天、农业育种等领域不断取得创新成果,攻克一批关键技术难题,为国家战略提供强有力的科技力量支撑。以航空工业哈飞、中国航发东安、东北轻合金3家企业为龙头,哈尔滨市聚集产业配套企业百余家,航空装备创新型产业集群被科技部确定为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同时,支持生物育种科研攻关,依托龙科种业、大北农集团等单位组建“黑龙江深哈玉米生物育种产业技术联盟”,推动开展2个抗穗腐病玉米新品种科研创新,并提供展示及评价服务,为新品种转化提供数据支持。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增加创新链产业链融合途径

哈尔滨市探索形成“龙头企业+新技术”推动成果转化的“哈电海洋智装—哈工程”模式,以及“新兴企业+精准研发”推动成果转化的“敷尔佳—东北林大”模式。全面实施环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科技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4个创新创业生态圈建设,初步形成以哈尔滨工业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工程大学科创综合体等为标志的创新资源整合平台。哈大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哈尔滨片区内,工大卫星研发智造总部基地开工建设,科友半导体突破8英寸碳化硅衬底量产关键技术,哈尔滨龙江学子创业园(一期)建成,达产后产业规模将达20亿元。建成黑龙江省首家科技大市场,加速科技要素资源整合,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聚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哈尔滨市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全面整合科研优势、产业优势、政策优势,形成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势能和新动能。

哈尔滨新区聚焦基础研究,建成黑龙江省规模最大的孵化器集群,省级以上孵化器32家,孵化场地总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新区还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14家,高新技术企业达1281家,市级以上研发机构达213个,2023年重大科技成果转化108项,占全市的近1/3。引进培育工大卫星、新光光电、安天科技、同创普润、惠达科技等一批高新技术领军企业,2024年上半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1.5%,其中,航空、航天及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98.4%,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61.8%。

平房区深入推进创新驱动战略,在科技创新上持续发力,加快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夯实科技研发平台基础。目前,平房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517家,占哈尔滨市的近1/5;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9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家,占哈尔滨市的60%。区内现有国家级航空装备创新型产业集群、国家新型工业化装备制造产业示范基地等25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市级以上研发机构达198个。打造环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创新创业生态圈,搭建创新发展合作平台,推动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瞄准新赛道,构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体系

哈尔滨新区着力构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体系,壮大优势产业,形成以生物医药、绿色食品、高端装备制造三大优势产业和新材料、商业航天、人工智能机器人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体的“3+3”现代产业体系。新区以科技创新赋能传统产业发展,近三年累计建设数字化车间35个,实施技改项目108个。新区还加快形成区域协同科技创新体系,推进深圳(哈尔滨)产业园区建设、哈大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哈尔滨片区建设和环大学大院大所创新创业生态圈建设,高技术企业加速集聚发展。

哈尔滨市将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以数字技术全面夯实制造业数字化基础,推动优势行业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奋力谱写东北全面振兴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数据来源:中共哈尔滨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