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吸砖”到“吸金”,三明何以成为全国性生态会议的焦点?

本文转自:人民网

杨灏昱

从位于福建省三明市的麒麟山上远眺,目之所及皆是“天空蓝”与“生态绿”,印证着三明生态文明建设的“成绩单”:去年,三明市、县空气质量达标率均为100%,7个县空气质量进入福建省前十名、数量居全省第一,55个国省控断面和76个小流域断面水质达标率100%。

曾几何时,因工业而兴的三明因空气质量不佳,被戏称为“每年要吸一块砖”。进入新发展阶段,“发展”与“保护”并行不悖,绿色转型显得尤为迫切,三明也开启了从“后进生”到“优等生”的蝶变之路。

近日,2024年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在福建省三明市举行。这场关于“生态”的全国性重磅会议,为何在三明召开?

原因之一在于三明以“绿”转型、靠“绿”生金。

三明因改革而闻名,在林改这条路上也走在前头。作为全国首个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三明创新推出了林票、林业碳票等制度,用改革激活林业产能及林农收益,使得空气也能“变现”。截至目前,三明已累计制发林票总额7.68亿元,惠及近8万人。

三明仍在林改这条路上不断探索实践。就在全国生态日当天,全国首单林业生物资产票据保险在三明落地,为林木提供了37.2万元的林业生物资产损失风险保障。

绿水青山早已真正成为百姓致富的“靠山”,三明大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三明市大田县产茶核心区,拥有茶园面积近10万亩。人民网 李唯一摄

因“美人茶”闻名的大田县,拥有茶园面积近10万亩。坚持高海拔、不使用农药、施用有机肥、套种绿肥的种植方式,成就了独特的“茶蝉一味”美人茶,带动3.5万户茶户参与生产经营,产业年综合产值达39亿元,真正实现了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相统一。

作为工业之城,三明加快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推进特色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培育了一批“单项冠军”企业,塑造产业发展新动能。现如今,氟新材料、石墨烯、生物医药……已成为三明新兴产业的“金字招牌”。

同时,三明致力于提升化工园区,加快打造更具平台承载力、更富招商吸引力、更有产业竞争力的高水平专业园区。截至今年6月,三明共有14家国家级绿色工厂、2家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以及45家省级绿色工厂和10家省级绿色工业园区。

为更好书写“生态文章”,今年3月,三明启动了文旅康养产业链的“延链补链强链”工作,推出150个文旅项目,总投资额132.43亿元,推动文旅康养产业的创新发展,并与农业、林业、中医药等产业深度融合,构建了特色文旅康养产品体系。

不负青山,方得金山。

以一抹绿带动一座城,推动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相协调、相促进,如今三明的“山水画”愈发迷人:森林覆盖率高达77.12%,空气、水、土壤质量均居全国前列,拥有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称号……绿色,正是这座城市的“生态高颜值”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