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遗“关公信俗”有法可依 《洛阳市关林保护条例》9月1日实施
本文转自:人民网-河南频道
人民网洛阳8月29日电(霍亚平)8月29日,洛阳市人大常委会举行《洛阳市关林保护条例》(下称《条例》)新闻发布会,介绍《条例》主要内容和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关心的问题,明确《条例》将于2024年9月1日起施行。
洛阳关林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唯一一所林、庙合祀关公的古代经典建筑群,迄今已有1800余年历史,拥有众多可移动、不可移动文物。“关公信俗”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关公信俗”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关圣文化在海内外华人群体中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据洛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劭春介绍,《条例》的制定颁布,对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对传承文化根脉,凝聚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推动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条例》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充分回应和体现新时代文物保护工作要求。《条例》既科学明确了立法保护对象,又兼顾关林保护和周边建设,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关圣文化传承和文旅融合。
《条例》对关林的保护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明确了资金上的支持,如“关林保护、关圣文化传承利用所需经费应当列入预算。鼓励单位和个人为关林保护、关圣文化传承利用捐赠资金。”二是规定了关林景区内及周边的禁止性行为,如“禁止擅自移动、破坏关林保护标志和界桩。禁止涂污、刻划、损坏文物”等。
下一步,洛阳将推动关林保护管理机构等采用现代科技、信息技术等创新文物展示方式,开展教育教学研学等社会实践活动。同时,培育发展关林旅游产业,建设关林文化旅游片区和各类关圣文化展示载体、平台。
目前,洛阳正在与荆州、运城等“四省六地八处”开展关圣文化史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制定法规是申遗的必要条件。同时,洛阳新文旅产业正处于重要发展时期,做好关林保护立法工作对于高起点谋划、高质量推进关林片区改造提升工程和促进洛阳产业发展、城市提质均起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