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泸县探索建立县镇村三级服务养老体系
本文转自:人民网-四川频道
1个县养老服务中心+6个区域养老服务中心+N个镇村点位
泸州泸县探索建立县镇村三级服务养老体系
当前,泸州泸县的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飞速发展,呈现出新的变化。服务对象从以前的特困老人的特惠供养延伸到全社会老人的普惠服务,服务场所从以前城镇集中农村稀少发展到城镇、农村遍地开花的新布局,服务内容从以前的养老服务多为开展老人的生活照料提升到物资、精神双重服务,养老服务工作从政府主导兜底到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形成政府+社会共同发力新形势。
泸县幅员面积1525平方公里,辖19个镇、1个街道,有251个村、54个社区,是百万人口大县,有常住人口76.4万人,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21.5万人,老龄化率高达28.14%,已经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全县现有事业法人登记的公立养老机构20所,设置床位3428张,收住特困老人1688余人;民办养老机构4所,设置床位349张,收住老人252人。
在新形势、新要求下,泸县在养老事业和产业发展中还面临不小的压力。泸县是百万人口大县,老年人口“基数大”,老龄化率已达到28.14%,老龄化程度已高于全市、全省的平均水平,同时高龄化、空巢化明显;老年人口“底子薄”,全县敬老院大多是以前乡镇府或学校改建,在护理能力提升、消防设施改造等方面主要还是靠中、省项目资金,所以养老机构在硬件设施提质增效方面推动还比较缓慢;老年人口“能力弱”,全县虽然有养老机构24所,床位有近3800张,但是相对全县老年人口数而言,仅占了1.7%,而入住机构老人更是只有1%,同时养老服务质量也不能满足当前老人需求;老年人口“不均衡”,虽然公办敬老院在每个镇都有,但是民办养老机构存在“不均衡”问题,全县有4所民办养老机构,3所集中在县城,而中东部却1所都没有,而且中低端收费机构较少,不能满足绝大多数老人养老需求。
面对日益严峻的养老形式和广大老年群众的基本需求,省厅提出建设县乡村相衔接的农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的思路和方向,泸县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以深化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改革试点为契机,结合县域特点,立足城乡养老服务需求,大力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不断健全完善城乡均衡、保障适度、便利可及的县镇村衔接的三级养老服务体系。构建1个县级养老服务中心+6个区域养老服务中心+N个乡镇敬老院、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农村养老互助点的“1+6+N”分层分级分类的养老服务网络,实现了“三个集中”:特困失能老人、经济困难失能老人集中照护向县级失能老人照护中心集中,特困老人集中供养向区域养老服务中心集中,社会老人普惠性养老服务向村养老服务驿站集中。
1个县级养老服务中心:探索建立县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负责全县养老服务的指挥调度,为老人提供全方位的养老服务。依托县社会福利院建成全县失能照护中心,逐步将特困、低保老人中的失能老人收住到这里面来,着力打造保障能力完善,服务体系健全的失能老人照护标杆;打造泸县智慧养老服务中心,建立全县老年人数据库,对全县老人情况进行智慧录入;打造泸县泸县智慧养老服务中心,开展养老护理人员的教育、培训、考核、评估等工作;打造泸县孝道文化传播中心,县域内尊老爱老的感人故事、榜样、典范等人员进行一个宣传,形式一个全社会爱老、敬老、孝老的和谐社会氛围。
6个区域养老服务中心:针对公立敬老院数量多、规模小、管理差等问题,泸县在6大经济片区划分的基础上,打破行政区域壁垒,分层分级,整合资源,选址区位优势明显、设施配套齐全的镇,建设潮河地标农产品特色片区、泸县北部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等6个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主要收住区域内半失能老人和周边特困老人。
N个镇村点位:对条件较好的敬老院进行提档升级,近几年来,共投入近2000余万元,实施了17个镇的敬老院适老化改造、消防设施改造、护理能力提升等工程和全县“养老护理员”资格认证示范培训工作。激励引导镇(街道)建设运行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目前已经建设投用玉蟾街道和云龙镇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正在建设喻寺镇社区养老综合体预计今年年底投入使用,玄滩、太伏、立石镇、潮河镇等镇也在依托卫生院积极筹建。通过建设补贴、运营补助等方式,鼓励村(社区)建设并坚持运行日间照料中心、互助幸福院、睦邻点等养老服务驿站97个,未来2-3年在全县每个村(社区)都建设至少1个养老服务点位。同时,在原有的养老服务驿站的基础上,选择部分基础条件较好,周边老人集中的点位,对其提质增效,从单纯的棋牌娱乐服务设施,新增餐厅、休息室、图书阅览室、活动室等多个功能室,为就近周边农村老年人贴心提供膳食供应、休闲娱乐、互助养老等服务,满足不同身体状况、年龄结构老年人的生活照料需求和精神需求。
泸县围绕县镇村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作了一些尝试和探索,以老年人物质精神生活双需求为导向,构建一个适合农村丘陵地区的农村养老服务新模式,达到桌边有实惠、周边有服务、身边有帮扶、手边有响应、床边有照护的“五有”品质目标。(曾佐然、陈富敏、商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