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市以“三坚持三发力”推动文明实践走深走实

本文转自:人民网-黑龙江频道

人民网哈尔滨9月11日电 (记者陈静)近年来,伊春市强化统筹协调、加强典型引领、创新形式载体,持续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提质增效、走深走实。

坚持高位推动,在抓统筹、强部署上聚焦发力

伊春市从打基础、利长远、促发展角度出发,围绕各地未设定新时代文明实践专业机构、核定人员编制等问题,打破思维定势,汇聚工作合力,研究制定解决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强化机制建设,为文明实践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成立两级机构,实现上下贯通。伊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通过组织专题调研、召开座谈会、协调部门会商等方式,2022年在全省率先设立市、县两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机构,核定了事业编制,实现了文明实践工作有机构管,有专人抓。

二是引进优秀人才,打造过硬队伍。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严把引进文明实践工作人员“入口关”,将人员配备纳入“林都优青”、“市委书记进校园”、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等引才活动计划,同时通过公开遴选、内部调剂等方式,市、县两级共配备文明实践专职人员58名,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49人,平均年龄31岁,定期开展培训,打造高素质、年轻化工作队伍。

三是完善工作机制,促进长效发展。建立健全阵地运行、融合共建、供需对接、项目孵化等工作机制。规范各类文明实践阵地运行要素,推行文明实践积分制管理,吸引群众投身文明实践活动;建立问需于民沟通渠道,根据活动需要和群众需求,推动资源流动互补,提高综合使用效益;按照“锁定需求——成立项目——组织文明实践志愿者——实施项目——评估效果——优化项目”流程,对文明实践项目实行闭环管理。

伊春市首届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

坚持典型引领,在抓示范、打样板上聚焦发力

以打造一批建设质量较高、特色鲜明、群众认可满意、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典型样板为抓手,伊春市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提质增效。

一是打造示范标杆。制定《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规范化建设三年行动方案》,三年三步走,年年有标杆。目前,全市3个文明实践中心达到示范型建设标准,207个实践中心、所、站达到规范型建设标准,文明实践阵地使用效率显著提高。

二是延伸示范阵地。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场所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两新组织”等部门(单位)及群众性组织,尤其是文明单位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构建点多面广、互联互通、便民利民的文明实践服务圈。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点140个,文明实践驿站9个,文明实践基地16个,文明实践广场28个,文明实践街区6个,文明实践综合体6个。其中,市委党校、市群众艺术馆、市政务服务中心、市税务局4家单位被命名为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省级示范点。

三是评选示范项目。举办伊春市首届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在涵盖理论宣讲、关心关爱、应急救援等10个项目类别的68个参赛项目中,22个项目晋级决赛,金林区金山屯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美化人居环境”环保项目获评金奖。

伊春市以“森林学坊”文明实践服务品牌为引领,打造全市文明实践项目库。

坚持载体创新,在抓品牌、出成效上聚焦发力

聚焦解民需、树新风,伊春市坚持群众在哪里,就将文明实践活动开展到哪里。

一是宣传宣讲“接地气”。坚持宣讲队伍多元化、宣讲形式分众化、宣讲内容通俗化,依托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推出读原文、学原著的“精品菜”,依托“百姓名嘴”“土专家”等推出接地气、冒热气的“农家菜”,增强理论传播效果。各地中心(所、站)开展线上线下宣讲活动3700余场,受众达15万人次。

二是以文化人“润心灵”。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组织各类文化志愿服务队伍,累计开展“红色文化全民阅读”“百姓欢乐大舞台”“我在文明实践中心过佳节”等文明实践活动(演出)1.1万余场次,受益人群25.3万人次。

三是成风化俗“促融合”。依托各级中心(所、站),深入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整治高额彩礼、树立文明新风”等专项整治行动2238场次,充分利用文明实践宣传栏、村村通广播、“小喇叭”、广场文化墙等宣传阵地进行移风易俗宣传,推发信息397条,全市打造乡风文明建设示范一条街28处,持续培育文明乡风。

四是为民服务“创品牌”。市级层面,从满足群众丰富业余文化生活需求出发,开设声乐、舞蹈、书法、绘画等公益培训课程,打造“森林学坊”文明实践服务品牌,全市“森林学坊”累计授课390学时,7700余人次参加;县(市、区)级层面,按照“一地一特色,一县一品牌”的工作思路,持续推进“文明实践号”“‘衣’旧有用传真情”“‘友爱友好’来敲门”等县级文明实践品牌项目建设,打造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文明实践惠民项目,进一步提升了文明实践活动影响力和凝聚力。(伊春市委宣传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