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多年前北方青铜文化的“说明书”

沿着赤峰至辽宁朝阳的高速公路行驶,在红山区二道井子村附近远远望去,一座小土山上矗立着一个巨大的椭圆形气膜穹顶,在阳光下发出银白色的光泽,似是一艘宇宙飞船降落在大地之上。这就是赤峰市唯一一家遗址类博物馆——二道井子遗址博物馆。

12月23日,记者来到距离赤峰城区仅15公里的二道井子遗址博物馆,探秘二道井子遗址——这座4000多年前的北方古城堡。

进入二道井子遗址博物馆,沿着参观通道往里走,长达百米的展厅没有设置一根柱子和横梁,如此之空间让参观者有一种零距离触摸历史的感觉。

在解说员的带领下继续前行,首先看到的是二道井子遗址的文化背景——夏家店下层文化的介绍。

“夏家店下层文化因196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赤峰市松山区王家店乡夏家店村发掘而得名,距今约4300-3600年,处于青铜时代早期。这个时期,青铜铸造工艺初具规模,礼仪制度基本完善,已经进入早期国家阶段。”看着展板上的介绍,记者对夏家店下层文化有了初步了解。

“夏家店下层文化对于研究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及北方民族与中原文化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而二道井子遗址的发掘,为研究这一文化提供了新资料。”解说员介绍,二道井子遗址最初是在1986年发现的,因遗址由灰土堆积而成,便命名为“大灰包遗址”,出于对遗址的保护,当时没有进行开发。

2009年,为了配合赤峰至朝阳高速公路的建设,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曹建恩带队,联合赤峰学院历史文化学院、红山区文物局对二道井子遗址进行了发掘,清理出来环壕、城墙、街巷、院落、房屋、窖穴、灰坑、墓葬等遗迹700余处,出土各类珍贵文物1521件套,被中国社会科学院评为“2009年度全国六大考古新发现”之一,被国家文物局评为“200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当时本来要将遗址发掘出来留下资料,然后推倒给高速让路。但发掘时发现这个遗址无比珍贵,最终将遗址保存了下来,高速给遗址让了路,以隧道的形式从遗址下面通过。” 红山区文旅局文保股股长周雨时告诉记者,该遗址是东北亚地区保存最好的废墟遗址(土质城堡),也是国内迄今为止发现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青铜时代遗址。

二道井子遗址总面积5万平方米,已发掘面积1.3万平方米。它的发现,对完善考古学理论、研究中华文明的起源、早期国家的出现、城市雏形的建立和阶级的分化等问题,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

为保护好这个庞大珍贵的文物遗址,国家决定专建一座博物馆。红山区抓住这个机会,全力推动博物馆建设等相关工作,2018年12月27日,历经3年,我国首家以气膜为建筑材料的遗址类博物馆——二道井子遗址博物馆开门迎客。

“博物馆展示的内容由发现遗址、瞩目遗址、保护遗址3个部分组成,分别介绍夏家店下层文化的由来及遗址发现、发掘过程,展示历经4000余年的遗址居住区面貌,遗址考古发掘取得的重大成果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等。”二道井子遗址博物馆馆长徐永军介绍。

在博物馆的瞩目遗址部分,摆放着二道井子遗址的复原沙盘,将遗址的布局展现得淋漓尽致。整个遗址由墓葬区、作坊区和居住区组成,墓葬区位于遗址南部,中间是作坊区,最北侧为居住区,整个遗址聚落要素齐全。

据解说员介绍,博物馆正中间展示的就是发掘的遗址居住区域。记者仔细观察发现,整个居住区环壕围绕着城墙,城墙环护着院落,城堡布局井然有序。

对此,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孙金松认为,二道井子遗址在同一位置重复建筑、层层叠压的多组房址和房址内外保存极佳的“地面”为考古人员构建纵向早晚、横向同期的立体化聚落布局演变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实物基础。

“这里是我们的主题影院,可以观看‘遗城故梦’‘草原青铜之光’‘千年古城’等宣传片。”徐永军说,通过4D影院,游客能够更直观、全面、立体地了解二道井子遗址和夏家店下层文化。

二道井子遗址博物馆开馆以来,接待海内外专家、学者和游客3万余人次,在宣传赤峰区域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2023年11月,二道井子遗址博物馆荣获“内蒙古自治区青少年科普研学基地”称号。“我们将继续为教育培训提供优越的场所和条件,通过动手实验、参观和操作,提高学生们的科学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 徐永军说。

采访结束时,周雨时告诉记者,红山区计划在博物馆北侧再建一座文物陈列馆,届时将对出土的1000余件文物进行展示,周边还将建设遗址形象的小公园供大家玩赏。

文物是凝固的时间,遗址是活着的历史。二道井子遗址博物馆这本北方青铜文化的“说明书”,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记者 王塔娜)

热门相关:苏医生,你笑起来很好看   我寄人间   写给鼹鼠先生的情书   都市最强小村医   我的黑月光女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