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莱西市姜山镇:工业镇引来“环保鸟”
近日,青岛莱西市姜山镇天朗气清。碧水蓝天下,不时有白鹭觅食于湿地浅滩,成为一道别样的风景线。白鹭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被称为大气和水质状况的监测鸟,享有“环保鸟”的美誉。数量众多的白鹭在位于姜山镇的姜山湿地“安家”,成为这里生态环境保护成效的“权威认证”。
推进湿地保护修复
姜山镇是青岛重点发展的工业重镇,贡献了莱西市五分之一的固定资产投资、四分之一的外贸进出口额、三分之一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姜山湿地是胶东半岛最大的内陆湿地。20世纪90年代,由于周边围湖造田,地表径流补充不足,姜山湿地面积一度萎缩到原来的70%。更令人痛心的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每到汛期,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养殖废水会顺雨水冲刷汇入姜山湿地,使湿地水环境质量不断下降。
近年来,莱西市以治控源、以保促净、以用减排,对姜山湿地入水口开展科学整治。通过取缔污染企业、减少污水排放、建立生态河道等方式,莱西市构建环湿地大生态带,提升流域环境承载力,打造姜山湿地的生态绿核。
“即使工业用地指标趋紧、项目招引落地竞争激烈,我们也从未想过突破姜山湿地生态保护的‘紧箍咒’。”莱西市姜山镇党委书记赵帅说,在推进工业发展的同时,姜山镇划定姜山湿地保护区,下大力气开展湿地资源和湿地物种的保护工作。
姜山镇环保办主任贺平洋介绍,为有效治理湿地流域,姜山镇确立新能源汽车和生物医药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姜山镇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最大限度减少化肥等对水体的污染;加快推进污水管网建设,完成雨污分流改造,新建6个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全面实现“河河清”。
“我们组建了河道污染治理指挥部,严格落实‘一河一档’‘一河一策’工作机制,用无人机巡航扫描全域水系,建立应急响应机制,组织部门、企业认领河段,引导群众参与河湖监管。”贺平洋告诉记者,经过系统治理,姜山湿地水质常年保持在Ⅲ及以上标准。
对于姜山湿地的“蝶变”,青岛市观鸟协会会员、摄影爱好者贠林深有感触。他表示,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姜山湿地成为我国北方地区为数不多的候鸟驿站。近年来,他近距离观察拍摄稀有鸟类的机会越来越多。“初冬和初春时节,丹顶鹤、白鹤、东方白鹳、震旦鸦雀等南迁北还的候鸟如‘过江之鲫’,白鹭更是在这儿‘安家’了。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白鹭的身影。”贠林说。
打造休闲旅游“新名片”
水清了,天蓝了,鸟来了,生态越来越好。青岛莱西市姜山镇顺势而为,抓住保护开发契机,做好湿地文章。
2016年,莱西市引入南通三建控股有限公司,利用姜山湿地区位优势和自然禀赋,对湿地进行生态保护性开发。
“姜山湿地引入合作项目,必须经过地方政府、环保部门、村民代表、社会人士等在内的多方讨论,证明开发不会对原有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方可引进。”南通三建控股有限公司运营部经理孙泽普告诉记者。现如今,姜山湿地百鸟翔集,锦鳞畅游,宛若仙境的原生态美景吸引全国游客前来休闲、旅游。当地老百姓也由此吃上了“生态饭”。
近年来,姜山镇还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的新路径。2023年端午节,一场别开生面的小龙虾开捕仪式在姜山湿地举行,头网小龙虾重188斤,拍出16.8万元的高价。
2023年初,姜山镇引入小龙虾养殖项目,盱眙小龙虾游进姜山湿地。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全人工精细养殖,姜山镇小龙虾养殖项目采用原生态养殖法,圈定一定水域放养虾苗,借助姜山湿地优质的自然环境,让小龙虾在自然条件下生长。该项目销售负责人王冲介绍,当年6月,他们头批网便捕捞了2万余斤小龙虾,预计年产值可达上亿元。
“小龙虾养殖项目既充分利用了姜山湿地的生态资源,又推动了共同富裕进程。”莱西市保驾山新村共富公司总经理王群介绍,仅小龙虾养殖这一个项目便可为公司增收200万元,带动集体收入160万元。如今,姜山镇以姜山新村共富公司和保驾山新村共富公司为引领,充分挖掘姜山湿地文旅资源,带动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以生态“肺活量”跑出绿色发展“加速度”。(记者 宋迎迎 通讯员 魏 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