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璧山:科技“加码”森林防火“ 数字防”开启智能模式

“璧城街道高石坎村附近发现了烟火,请尽快处理。”9月1日晚8点,在重庆璧山区森林防火监测预警中心,一阵刺耳的火情监测警报声响起,值班人员立即通过大屏查看预警定位,自动推送报警信息至相关负责人核查火情并处理。经查看,烟火是由于当地村民野外违规用火造成的,不属于重要林区范围,护林员及时扑灭了火点,并向其宣传了森林防火政策法规。

从发现火情、核实地点、现场处置,整个流程用时不到9分钟。其如此快速的原因,主要得益于璧山森林防火智能监测预警系统。

近期,重庆高温天气连续,气象预警等级居高不下,森林火灾风险不断增大。璧山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3.79%,森林防火工作成为重中之重。为此,璧山区结合辖区森林资源情况,借助5G、大数据、高空云台双光谱视频、烟火识别传感器、视频AI算法等技术,迭代升级璧山森林防火智能监测预警系统,实现24小时火情监测、自动报警、坐标定位等,切实做到火情早发现、早处置。

“该系统由48套高空云台双光谱视频监控、263台地表火探测器组成,能够将监控设备捕捉到的视频图像在后台实时分解为50余个不同色度和相关特性的图层并进行高速运算,利用大数据分析与自动甄别技术,识别火灾特征,识别率达99.5%以上,能够把火情发生的具体地点锁定在100米范围内,极大地提高了森林防灭火工作效率。”璧山区森林防火监测预警中心负责人华珥榛介绍道。

值得一提的是,明火扑灭后,在腐殖层、石瓦缝、过火树心等隐蔽处仍然可能存在一些火点,系统会对其“严防死守”,直至全部熄灭。

当地森林防火的黑科技远不止于此,卫星监控、无人机监测、智能视频监控卡口……实现“空、天、地”一体的火情预警监测。在璧山区大路街道青龙湖国家森林公园,华珥榛正在用无人机监测森林火情。伴随一阵嗡鸣声,一架无人机腾空而起,迅速攀升至百米高空,飞向广袤森林。

“当林区出现烟点时,无人机既可以快速地捕捉火点的方位,实时监测火情,还可以五分钟形成一张高空全景图,更清晰地将现场地形和森林火势展现出来,为后方指挥中心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华珥榛说道。

而卫星监控在原有的森林防火监控基础上,每10分钟对璧山区域及行政边界以外2公里范围内的火点进行实时监测。一旦检测到100平方米范围以上的火情,立即触发“双报警”机制,启动火情“135”快速反应工作机制,使火情发现于未“燃”之时,解决于成灾之前。

“截至目前,平台已核查处置报警工单54071个,核查率100%,极大提升森林火情早发现、早调度、早处置能力。”华珥榛表示。

除了“技防”,“人防”“物防”也持续发力。当地以火源管控为重点,在全区统一设置110余个固定检查站与50余个临时卡口。在森林防火关键期,每天安排500余名巡护人员开展值守巡护工作,切实将火源阻拦在山下林外;建立345人规模的“一长三员”网格化管护体系,以及2742户群众为基础的联防体258个,着力构建群防群治工作格局;利用广播、小喇叭、短信、微信等途径扩大宣传面,切实营造浓厚宣传氛围。

不仅如此,今年,璧山区大力实施森林防火阻隔系统建设,具体为建设防火道路190余公里、生物防火隔离带510余公里。截至目前,已完成采伐清理200余公里,造林整地、道路施工等后续工作将按计划有序展开,力争年底前全面完成建设任务。项目完成后,将基本实现全区森林防火阻隔系统全面布局,防止较大以上森林火灾发生。

通过“人防、物防、技防”三管齐下,璧山区森林“防火网”正在织密织牢。防火做好的同时,灭火自然也不能少了新战术、新装备的“加持”。

“在森林高火险期,我们实施应急救援‘三预置’,即预置前方指挥部,预置应急力量,预置物资装备,确保打早、打小、打了。”璧山区应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整编区级、行业、镇街各级应急救援队,编制侦查、攻坚、支援、保障力量,组建能够快速反应、迅速达到灾情地点的1车5人救援分队,以及围绕火线能打多长、水源能供多久等现实问题组建出的无人机分队,通过以“无人机+水泵”和“以弹灭火+以水灭火”等有机组合,采取“多点突破、分段围歼、阻歼林火”的战法攻火头、打险段,第一时间控制火势。

针对森林火灾发生地域交通不便、地形复杂、灭火队员行进困难等情况,璧山还配备了城市森林快反救援设备(无人机)、多功能水陆两栖救援车、全地形车以及背负式水泵、森林消防泵、高压细水雾水枪、风力灭火机、电割灌机等多种装备,进一步提高火灾扑救效率和重点区域风险防范化解的能力。

“前沿科技”各显神通,人力物力严防死守,真正让火情无处遁形。下一步,璧山区将持续推进森林防灭火科技信息化建设,以科技赋能森林防火,确保能够第一时间发现火情,第一时间组织扑救,真正实现“打早、打小、打了”,切实筑牢森林防灭火绿色屏障。(文/图 尹秀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