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大片《星核》对话《三体》 开启科幻新纪元

  科幻是探究未知的各种“思想实验”。著名影评人电子骑士曾在专栏中如是阐释科幻电影的意义所在。就在12月4日中国电影票房吧举办的智库论坛之“中国科幻电影路在何方”主题论坛上,电子骑士作为客串主持人,带着对科幻电影和中国科幻的思索,与中国科幻电影的先锋者一同探讨中国科幻视效大片的现在与机遇。

  不少人预测,明年或者17年将成为中国科幻电影元年。因为截止到目前为止,今年确定立项甚至已经投入拍摄的科幻电影项目达到了86项之多,炙手可热的科幻小说《三体》也将被拍摄成为六部曲,一部中国首次尝试的太空机甲片《星核》9月刚宣布开拍,就成了网民追逐的热门话题。


著名影评人电子骑士向科幻论坛观众介绍《星核》

  作为中国科幻电影的领头羊,他们扮演起探路者的角色。种种迹象表明,科幻类型进入了爆发期。但是究竟怎么做,能不能做,怎么做得好,仍旧是困扰中国电影人的一系列问题。

  智库论坛之“中国科幻电影路在何方”主题论坛在娱客众筹咖啡举办,特邀《三体》电影总导演张番番先生,《星核》片方米粒影业视效总监刘志平先生,米粒影业策划总监、《星核》执行制片人王骏先生,及参与多部好莱坞电影制作、有丰富CG特效制片经验的彭善明、陈子弢先生一起共同畅谈关于中国特效科幻电影在创作领域,制作领域及市场受众制作方面的问题。


嘉宾(从左至右):电子骑士、陈子弢、王骏、彭善明、张番番、刘志平

中国科幻元年开始了么?

  《三体》导演张番番:因为之前的电影市场本身承载不了科幻片的资金体量。但是现在的中国电影市场可以了。在我眼中,科幻是不是好莱坞、本土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科幻本身阐述的观点。加一个飞行器、时光穿梭是不是就是科幻?不能这么说,但是我们还是要一步一步走,好莱坞的科幻片发展了这么多年,影响了全球影迷的品味。三体,它表现了东方人的思维方式,想通过它表现有强烈东方文化气息的。科幻是值得探讨的思维方式和内心方式。

  《星核》制片王骏:首先必须祝贺张番番导演的《三体》顺利拍摄完成。三体对中国科幻有着启动的意义。科幻视效电影,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电影工业水平。中国观众对电影的欣赏水品日益提高,对科幻片是有着期待的。中国今年申报科幻电影立项的数量,相比前几年,有着质的飞跃。当然从制作上来看,说中美科幻片的的差距在哪?这个比较是没有意义的。中国现在的科幻片还处于摸石头过河的阶段,而美国的科幻片已经拥有很完善的工业体制了。从创作和制作角度来说,普遍的一个问题就是中国科幻片怎样加入中国元素。其实这也不是问题,比如好莱坞里都是黄头发,中国的科幻片明显都是东方人的脸,这就已经会产生不同。因此只有做了,区别自然而然就能被找到。

  我们的从业人员和观众都是在好莱坞的电影体系下熏陶成长的,模仿和参考必然会有,但这都不是问题,因为我们的作品还是会有新的创意、会有自己的特色。我们愿意做先驱,先踏出这一步,才能带动更多人加入这个科幻片制作的洪流中,才能产生更多更好的作品去和好莱坞比较。

中国科幻就要去好莱坞化?

  电子骑士:北京电影学院探讨科幻电影上,博士生一批论文与科幻电影有关。什么叫中国的科幻小说和科幻电影?其实不要考虑这些,应该是中国人的科幻小说,中国人的科幻电影。去区分讨论的前提和思路不对。只要是中国人做的,自然会带入中国的东西和感觉和特质。

  张番番:看重《三体》是因为这个故事用了东方人的思维方式。在电影中表现出了强烈的中国特色,是带有东方文化气息的科幻片。说到底,科幻应该是值得探讨的思维方式,或者内心层次的根基。

  对于中国的科幻小说和科幻电影而言,制作过程中不刻意考虑什么是中国的,什么是好莱坞的,而是拍着拍着,导演涌现出来,观众发现属于中国导演的特质涌现出来,才是实现中国科幻电影的正确打开方式。

  电子骑士:星核设定很庞大,相当硬核,有机甲,有宇宙,和地球现实非常不一样。概念设计上似乎看不到特别与好莱坞不同的地方,我们如何来创作这样一部中国的硬核科幻?

  《星核》视效总监刘志平:中国没有做过机甲么?做过,我们也参与过像《环太平洋》和《变形金刚》这样的美国大片,因为那些不是我们中国原创的,但可以说中国国内的制作水平已经积累到了可以开始制作一部原创机甲视效影片的程度了。《星核》为什么这么短的时间就引起了影迷极大的兴趣,就因为它和好莱坞大片不同的地方就是,它是中国自己原创的,剧本故事、设定、概念等等都属于我们自己。

  中国原创不等同于我们不需要借鉴,中美的差距客观存在,所以我们要去学习,学他们发展了那么多年积累的方法,学他们的制作经验。怎么精益求精,让影迷看到我们的诚意?举一个很小的例子,《星核》会不断测试机甲的动作规律,我们不是简单的造一个像机器人外形的设计出来就完事了,我们是要在所有的细节在雕琢的,就讲机甲的设计,这背后我们研究了大量的机械工程学原理,有工业机械原理支撑这个设计,观众才不会觉得影片当中的东西不可信。形体协调、机甲重量,以及机甲在不同环境中发生的变化,都是我们在前期设计时考虑课题。

  电子骑士:机器人、机甲,不是简单拼一拼,像刘总监说的,形体协调,机甲重量,和环境变化的结合,把技术研究透,用电影来展现,这就非常好玩。中国导演编剧和特效结合越紧密,那么发挥就会越好。

重特效还是重故事?

  电子骑士:好几位嘉宾是特效出身,他们的思路不是从故事出发,可能这是科幻电影不一样的地方?特效和项目之间的关系,好片子不在于特效有多少,可能制作的经验和故事本身更重要,张导分享一下感受心得?

  张番番:我赞同他说的,特效是为内容服务,把持住这一点,才是在目前这个状况下,让电影发展的方向。而不是为了特效而特效。我们要学习要借鉴要参考,终归是为了我们的内容来服务。我做三体时,一开始是参考来参考去,但后来就不再去考虑了。一切的一切就是内容,一切的一切就是故事核心,为什么老外喜欢三体,也是故事核心,它极其体现中国的思维核心,解决外星人入侵,不是外国人方式,不是欧美人方式,就是中国人方式,非常中国化典型。传递的是内容信息,不是特效信息。

  王骏:内容为王,最关键的地方是导演想讲一个什么故事,我通过影片想传达什么样的情感,这才是最吸引人的。把《星际穿越》科幻的外皮剥掉,它讲的就是一段父女的情感。一个电影项目怎么说服大家,不是光说我要做个机甲,特效很牛逼,还是要落到这个故事本身,它传递了什么情感,我这个创意对观众来说有感觉、抓心。所有特效都是围绕这个故事来建构,就像之前张导说的。好莱坞的特效发展到现在,就是让人感觉不到特效的存在,去看科幻,观众认为科幻的世界是真实的。

  张番番:现在是想象力的局限,不是制作力的局限,科技力量对电影支撑完全够用。当我们想象一个场景时,可能也会受制于钱和时间,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导致想法无法实现。可以稍微降低要求,但依旧需要这样的场景来表现。不能用不吻合情节的特效来表现这个场面。没有不能实现的特效,看的是,它是不是满足我们叙事的要求。

科幻电影颠覆工业流程

  电子骑士:王骏之前提到,科幻电影,恰恰是检验整个电影生产流程的,在其他类型电影中,流程可能弱化,但是科幻不能丝毫差在流程。非得每个环节都很规范,才能走下去。科幻电影对中国电影产业的作用以此可见。在科幻中,每个人都可能是编剧,不是一个人在编剧,而是每个环节上,每个特效人员都是科幻创作的艺术家,全员参与,甚至会反推剧情,换一个思路。

  电子骑士:美国电影美剧里,特效除了表现实拍做不到的,还有一个作用就是省钱。本杰明巴顿,除了化妆外,大量背景是特效制作的,这比实景要省钱许多。

  王骏:国内对片子的理解,特效做不了,前期偷懒了就交给了后期,这是很恐怖的事情。好莱坞会有个trailer\previz,让大家提前看到影片的效果,这也是一种经验证明有效的流程。我们米粒影业作为一家创意型公司,这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分镜设计和故事版设计上有先天的基因。现在,正在把导演对科幻的思维带出,规范流程,实现对创作的想法和点子的画面的设计,使他更加严谨。在这个系统的体系当中,前期和后期就同样的重要了。

结语:

  好的科幻电影与好的科幻小说一样,应该都能够激起观众对宇宙、人自身、科技或者现实的某种思考,满足你的求知和冒险欲望,让你不再满足于看到现实是这样的,而去想些看似不着边际的事情:如果现实变成另一种状况,如果文明换一条道路发展,如果地球不是这样的形态,如果过去可以改变……

  中国科幻电影正像前几年其他类型电影涌现的态势一样,开始迸发了,作为最前阵营当中的《三体》《星核》已经用实践在探索这条道路,从论坛中可以看出片方的努力和诚意,预祝影片都能够取得成功。

热门相关:一吻成瘾:总裁大人,矜持点!   工业霸主   重生后我嫁了最凶的崽   逆天驭兽师   全家翻身机会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