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周源回应匿名功能下线:既往不恋,纵情向前
7月17日消息,知乎此前宣布匿名功能于 14 日正式下线。在 15 日的 知乎 2023 新知青年大会上,知乎 CEO 周源也提到了匿名功能的下线。
周源表示:“我们在昨天下线了匿名功能入口,告别了这个十二年的老功能 —— 既往不恋;用专业真实的身份去讨论、去分享,去发现 —— 纵情向前。”
7 月 14 日至 7 月 16 日,知乎 2023 年新知青年大会在北京 751 园区举行。15日,周源 发表了主题演讲「我们都在乎」。
周源在演讲中表示,新知答主就是新职人在各个领域的代表,而新职人是今天中国社会的支撑力量,也是知乎社区的主流人群。「知乎要做的,就是和新职人一起成长,一起发现,一起『造海』,一起寻找每个人的『新知海岸』。」
以下为演讲全文:
今年新知青年大会的主题是「造海」,不知道大家看到海这个意象会联想到什么?
大海会激发人的热情和雄心,在大海中航行,浪潮就不会停止。
我有个同事就叫大海,他是我们公司的 CTO,同时还是面壁智能的 CEO。几个月以前,我们发布了「知海图 AI」大模型,是反应最迅速的中国科技公司之一。浪潮之下,大海最近特别有热情和雄心,整个人看上去年轻了 10 岁。
我还联想到,我曾经读过的一本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今天的新科技是 AI 大模型,而在两百年前,在第二次工业革命,那时的黑科技是电。书中的鹦鹉螺号,就是一艘电动潜艇,凭借全新的科技制霸海底,带着人类探索了整个未知的海域。
人类的每一次科技革命,都是通过科技的力量,拓展了好奇心的边界。在对未知领域的探索中,完成一次又一次的认知升级。而所谓「浪潮」,就是时代的变化。知乎也是这样,在浪潮中不断找到发展的契机。十二年前,知乎社区诞生于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中,我们以问答讨论的形式创办了知乎。而在今天,AI 大模型技术正在创造新的技术红利,随着 AI 的发展,我们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未知海域。
我们的主角是人
新知青年大会的主角不是 AI,是人。知乎是一家技术驱动的公司,而所有的新技术都是要服务于人的。
电影《流浪地球 2》里有句台词:没有人的文明,毫无意义。我们拥抱 AI,社区仍将以人为先。几个月前,我在发现大会上说:AI 终将服务于人,赋能于人,是人类能力的扩增。
人的特点就是烦恼会有点多。在今天,相对于新技术,人类对自己的担心会更多一些。
人是需要理想的,需要星辰大海的激发。人与人的互动交流会带给我们行动的灵感,它来自我们看过的传记,收藏的电影,来自你家里楼下咖啡馆里谈论的话题。
大家可能会说,哪儿有大海啊,现在感受到更多的都是压力。我们工作的、生活的、成长的,似乎多了很多的问题,我们是能彼此感受到的。你们知道吗?几年前,我们在搞市场活动的时候,曾想过一句 slogan「我们都是有问题的人」,但没敢怎么用,因为用户测试的反馈很多都是「你才有问题呢!」
但朋友们,谁会没有问题呢?知乎上不是全都是吗?但话说回来,在一堆问题里,找到自己的解答,收获能量和鼓励。这个过程还挺「知乎」的。
给大家举个例子, @Heshawn 是我们今年的新知答主,然后他有两个很厉害的身份,一是高考数学阅卷组成员,二是两本高考数学畅销书作者,他主讲的课程在全网有过亿次播放。在 Heshawn 的自述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我是知乎 10 年的老用户,也是一个在教育行业工作 10 年的高中数学老师,可以说,我在知乎创作内容的过程,与我的教学经验积累和个人进步是同步的。
他说 10 年来,他的工作和知乎同步成长。你们知道我听到这话什么感受吗?做社区的人,压力都挺大的。每每听到这样的话,就特别回血。干啥都值了,没啥大不了的。洗把脸,起来接着干呗。
再举一个例子, 耗子领袖 也是我们今年的新知答主,认知神经科学博士。这个 ID 很有趣,我猜测是不是跟实验室经常和小白鼠打交道有关?
耗子领袖说自己是一个低产的作者,但其实他在专业领域的回答非常有质量。在我们每个人职业生涯刚起步的时候,都会有点迷茫。耗子领袖曾经是科研萌新的时候,也会遇上自己的问题。他说是知友们的赞同给了他自信和学习的动力。
我们从他的自述中还了解到,他在生活中有几次住院,一度经济窘迫,知乎的商业合作机会带来了些许帮助。这对我们其实也是一个鼓励,要知道我们商业化没少被骂,得知给大家带来了实际的收益,我们也很开心。道路是坎坷的,但我们会坚持走下去。知乎要做赚钱的好公司,就会给大家带来更好的收益。
新职人时代
我经常会听到一种说法,别扯那些情怀,没啥用。但我想说,人是需要情怀的。咱们知乎有句话「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问题,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答案」。很情怀,也很真实。我们都在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我们也是工作和生活的解题人。
时代在变化,大家也确实会关注更多的问题。比如人口,大家关注生育率下降,很多人因此会变得更加的担心。但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我们的李强总理也给出了有力的回复。有人问总理,我国人口增长减缓,担心人口红利会不会就此消失。
对此,总理说,人口红利既要看总量,更要看质量,既要看人口,更要看人才。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已超过 2.4 亿,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 14 年。可以说,我国的「人口红利」没有消失,「人才红利」正在形成,发展动力依旧强劲。
拿 AI 大模型举例子,中国人自己的大模型虽然上线得晚,但中国的工程师还是非常厉害的,看到这些年轻人就会很有信心。而他们的背后,是过去十几年,高等教育和职业化所积累产生的人才红利。比如这几位知乎答主, @杨军 是我们今年的新知答主、是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话题的优秀答主; @袁进辉 是他的好友,也是国内很热的大模型公司「光年之外」的联合创始人; @Trinkle 是 OpenAI 最年轻的工程师之一。
大众看到的只是 ChatGPT 的成果,其实相关从业者默默耕耘了很多年。行业在不断发展,知乎也成了 AI 工作者交流的乐园。袁进辉 2012 年就注册了知乎,在知乎上遇到了很多理念相似的同行。自己的想法也获得了理解,这是他在创业低谷中坚持下来的动力之一。
Trinkle 是从高三开始玩知乎的,并且从知乎的问答中得到了建议学习 React 框架,后来他因为在强化学习方向的工作积累,收到了 OpenAI 的橄榄枝。今年,ChatGPT 大火,我们才发现原来知乎有那么多相关的从业人员,这是其它网络社区所未见的现象。
在知乎,不仅有专业人士的聚落,在兴趣、爱好,甚至是日常的生活分享,也产生了为数众多的领域。比如我接下来要介绍的几位新知答主。
卫小妖GOGOGO,是毕业于美国的景观建筑设计硕士,在美国留学工作了 10 年,有非常精彩的职业履历。2021 年,她选择辞职回国,很有勇气在 30+ 的年龄选择 gap year,一头扎进知乎美食领域的创作,短短一年的时间一跃成为兼顾影响力及商业价值的头部答主。
言信Shayne, 十年前,他还是一个运动小白,在知乎看到了很多高质量的和跑步以及运动鞋相关的回答,并且在这里交到了很多好朋友,在知乎上交流、讨论和学习。2016 年,因为加入了一家知名的运动公司,言信开始从热爱和分享的角度,把在社区学到的东西,收获的思考,再分享给更多的运动爱好者们。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言信坚持长图文创作,他在跑步话题下的回答,帮助了很多人建立起正确的跑步运动体系。这也是言信最感骄傲的事。
妤妈养育,这是一位 7 年的全职妈妈。她来到知乎的初心很简单,就是分享和巩固自己的育儿经验。在知乎,她帮助了很多人,收获了很多朋友和感谢。2022 年一整年,她心无旁鹜地在知乎创作,几乎当成了全职工作。这不仅让妤妈养育获得了 2022 年的新知答主,并且知乎的创作履历也在她求职的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这几位答主只是代表,事实上知乎还有很多类似的例子。他们的成绩当然与他们个人的优秀分不开,但还有一个因素,就是他们所热爱的领域有大量的相似群体。今天,我们既是个体,也是一群相似的人。
今天中国有一个正在快速成长的群体,他们普遍拥有良好的教育和职业背景,对世界有着自己的认知和判断,追求在工作和生活上的成长。这个群体在中国已经超过 4 亿人,主要从事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普遍接受了大专或以上的高等教育,具有较高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
这个群体就是新职人。在知乎上的新知答主,就是新职人在各个领域的代表。
早年我写下知乎初心中有一句:每个人都是某个领域的专家,知乎能帮助每个人去展现自己亮闪闪的一面。新职人是今天中国社会的支撑力量,也是知乎社区的主流群体。在知乎,就是和「新职人」在一起。
成长的渴望
我相信一件事,在未来 5 年,最重要的变量就是,AI 大模型带来的技术红利,和新职人带来的人才红利。
如果 5 月份大家曾在几个大城市旅行,可能会看到我们在机场、地铁等交通枢纽投放的「工作生活都在乎」的新广告。新职人在成长和生活两方面都「在乎」,而就「在知乎」,我们可以得到两方面的获得感。
我们在社区里看到很多对成长的渴望。曾经有知友说,有很多人生的重大抉择,都在知乎的搜索框里。大家可能注意到,每年的高考,知乎站内都会有很多的讨论,今年也不例外。今天我们看到,讨论的重心已经从「院校选择」悄悄转变为「专业选择」。
确实,每一个学子所选择的都不仅仅是一所学校,而是未来人生的职业之路。我们看到,和 AI 相关的专业选择成为了今年的讨论热点。今年六月与人工智能相关的讨论同比增长了 152%。这不禁让我想起,二十几年前,我在高考报志愿的时候做出的选择,让我今天在这里,与大家相遇。
从这一次,到每一次,知乎一路与选择、与成长相伴相随。每年在知乎搜索与成长相关的教育、培训、职场、兴趣、技能、学历、资格等话题的用户持续增长。每个新职人都在知乎描绘了一张自己的成长的航海图。
在此基础上,我们推出了「知乎知学堂」的独立教育品牌,面向新职人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内容。今天,我们把职业教育作为了知乎的第二增长曲线,但我其实想告诉大家,「社区+教育」是一个更大的生态。
有很多答主就问过我,有没有可能在「知乎知学堂」开课,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传授给更多的人。我们觉得,这是一个好主意。我们的「知学计划」已经开始了一段时间的内测,即将对更多有志于提供专业职业教育服务的机构和个人开放。以后我估计我们不仅是评选新知答主,还可以为优秀的老师园丁喝彩。
「社区+教育」并不是简单的流量关系。真正的挑战在于,职业教育行业的数字化程度远远不够,知乎需要用技术能力去提升各个环节的效率。这个行业的效率提升上去了,用户将是最终的收益者。
知乎职业教育已经初具规模。今年一季度,知乎职业教育收入首次破亿,并且形成了品牌矩阵。这里不展开说了,但可以预告一下,我们将在今年内,举办知乎首次的教育大会,届时,会有更多好消息和大家分享。
生活的答案
工作生活都在乎,前面讲了很多工作和成长的事情,下面来讲讲生活。
今年,大家的生活一定发生了很多变化。在疫情过去之后,从家里走出去,不管是去和家人朋友聚餐,还是到户外去拥抱大自然,重新焕发的社会活力也逐渐转变为对商业增长的预期。
我最近和很多消费品牌的创始人交流,能感觉到,他们对经济的信心很多就来自于新职人对品牌的信任和选择。我和他们说,做品牌最重要,也最难的,就是选择和谁站在一起,以及如何走进他们的生活。
新职人对于很多品牌和商家来讲,是一群熟悉的陌生人——他们天生的消费能力和圈层影响力,几乎是每一个品牌所追求的。同时,新职人也渴望有品质、有科技、有内涵的品牌走进他们的生活。他们在乎「选」的过程,在乎一件好物给生活带来的新体验。
以今年 618 为例,知乎上关于「如何选购商品」的提问同比增加了 155%,大量用户在知乎寻找好物消费答案。截止 5 月底,知乎 618 相关内容量环比增长 272%,搜索量环比增加 240%。
成为新职人的「生活之选」,需要社区中的专业讨论。知乎答主,最大的特点就是专业。Professional is Power,专业就是力量。在发现大会上,我们重新诠释了 PU 的意义,即 Professional User - 专业用户。
之后,营销圈里很快就出了一个新名词:KOP,意思是 Key Opinion Professional,意味着在专业领域进行背书的能力——我认为,以专业去创作,比拿创作当职业,更有价值。
同时,创作也不仅限于问答,通过短图文「想法」分享生活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是社区中呈现的新趋势。过去一年,想法创作量增长很快:今年上半年想法每日的内容量同比增长了 89%。通过专业、职业来进行创作的创作者和泛滥于各个平台的「网红」是不一样的,他们的分享更真实,更贴近生活场景,比如更看重科技品质、提高便利、节省时间等特点。一个人的生活日常,往往能给另外一个人带来无穷的生活灵感——我相信随着新职人的成长,会出现很多新的沟通方式。
我们很想让更多好品牌、好产品,能够在知乎,和新职人站在一起,走入大家的生活。每年的「好物 100」的社区评选就是这么一个舞台。今年,我们想向一切好品牌发出邀请,请你们来做大家的生活答案。这个榜单仍然将由社区 PU 进行专业评选,并在 9 月的知乎商业大会上揭晓初选,10 月,发布年度好物 100 终选榜单。现在,所有品牌都可以报名参加这个评选,成为大家的「生活之选」。
专业身份认证
去年回港上市的时候,我写道:互联网行业需要找准自己的定位,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才能实现企业永续经营。曾经有朋友就这句话问我:知乎满足了啥需求?
今天我们的答案是:社区与时代共振,在技术红利和人才红利的时代背景下,知乎要和新职人站在一起,服务好新职人在成长和生活上的需求。
讲到这里,我还想再分享一些社区小的变化:
我们在今年 4 月份推出了新的「小蓝标」认证,也就是专业身份认证。过去的三个月时间,小蓝标还挺受欢迎的。这些获得了认证的知友很多都来自知名企业、院校或机构。他们在获得「小蓝标」认证后,凭借专业的内容创作,关注量和互动得到了提升,其中认证前后互动提升超过了 10 倍。
这充分说明了,身份是社区凝聚的基础,也是内容带来信任的条件。希望更多人都喜欢这个功能,让专业和真实更有力量。
经过团队的一系列努力,我们上线了全新的快速认证通道,包括企业邮箱、企业微信、钉钉和飞书的名片认证。我们将首先支持 400 家企业的邮箱快速认证通道,并将尽快拓展到更多企业,覆盖更多的新职人。另外,我们在昨天下线了匿名功能入口,告别了这个十二年的老功能——既往不恋;用专业真实的身份去讨论、去分享,去发现——纵情向前。
写在最后
回到今年的主题「造海」。我们常把知乎比作一艘大海上探索的航船,每个知友都是船上的探险家。大海充满了未知,但也蕴含着无穷的宝藏,等待着我们的发现。在旅途中,我们会在复杂的湾流中选择新的航向,做下人生最重要的决策,也会碰上一连串岛屿,让我们尽享生活的乐趣。当然,对我们而言,总有新知海岸等待着我们,不断前行,追寻自己的解答。
知乎要做的,就是和「新职人」一起成长,一起发现,一起「造海」,一起寻找每个人的「新知海岸」。
十二年一路走来,今天有很多 PU 选择成为一名专职的知乎答主,因为在知乎的创作可以带来可观的收入。同时,也有很多 PU,就像前面我分享的故事,他们仍然偏重发展自己的事业,兼顾在知乎的分享。无论是把创作当职业,还是用职业来创作,我们欢迎所有的「新职人」,我们对此都非常支持,都很在乎。
谢谢大家十二年来的一路同行,谢谢大家十二年来的包容、批评和鼓励。知乎将不忘初心,继续乘风破浪,去发现更大的世界。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