瓴羊拥抱大模型
图源:瓴羊
撰文:李信马
每次见到朋新宇时,他都会带来些新东西,或者是他在做的事,或者是他本人的变化。
2015年,在张勇接任阿里巴巴CEO半年后,宣布在天猫、淘宝和手淘三大核心业务实施“班委会”集体负责制,有7名“80后”高管入选,其中之一就是时任数据技术及产品部总监朋新宇。
很多人熟悉这个名字,是在2016年,他成为“友盟+”CEO之后。而更近的了解,则是在2022年中,阿里数据中台、业务中台、客服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等多个团队整合成为了一家新的公司——瓴羊,并由作为阿里数据中台负责人的朋新宇担任瓴羊 CEO。
这是一次从“对内”向“对外”的转变,或者说,随着企业在多平台经营变成常态,仅仅聚焦阿里体系是不够的,也因此,成立一家多平台、多云和独立且中立的新公司是必须的。据《晚点 LatePost》报道,当时多个团队经过讨论,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将各自总计59 款产品筛选、整合为 11 款产品,最后组成了 “5 朵云”——开发云、分析云、营销云、产销云和客服云。
除了位于底层的开发云,是为了支持企业开发和建立数据系统的诉求,其他四朵云基本满足了企业各方面对数据智能服务的需求。
而在7月12日,这个简化被更进一步。瓴羊推出了一站式企业数据智能产品——瓴羊One,可以链接多电商平台,并覆盖企业经营全链路,通过众多即插即用的标准插件,让超40种互不流通的数据流、商业流、工作流“多流合一”。
这里面,数据流包括企业在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平台的店铺经营数据;商业流包括经营分析、客服管理、订单管理、物流管理、会员运营等业务全流程软件,还有企业自建系统及Salesforce等外部企服软件;工作流上,目前支持关联千牛、钉钉、飞书、企业微信等办公协作系统。
实际上,仅仅刚刚说到的这些平台和软件,数量就已经不少了。
回到20年前,朋新宇刚刚加入行业的时候,老板曾和他说,今年公司遇到一个重大的挑战,需要处理的数据,达到了500GB!在20年后,数据已经无处不在,公司日常需要处理的数据量,可能就远不止500GB了。
数据量越大,往往企业需要的工具就越多。朋新宇在发布会上讲,他有阿里的前同事离职创业,还没开展业务,数据方面的成本就花了几十万,还雇了几名数据员。
而这是建立在没出问题,只是成本较高的前提下。朋新宇的另一个故事,也是他的朋友,在某家跨国公司任CTO时,公司的系统挂了。他们在复盘的时候,将所有涉及的团队召集到了一起,结果一开门,房间里乌泱泱的挤着80多个人,都是企业的服务商,而涉及的系统数呢?有超过200个。结果复盘会,就变成踢皮球了,至于如此多的数据和系统,是否会出问题?大概率是会的,只是数据量的快速增长,让企业也退不回以前只用几个软件的时候。
这就是“连接”的意义所在,用更少的工具,打破数据孤岛,让更多的数据聚在一起,这样不仅能减少问题的发生,也能更大发挥数据的价值。
但这又涉及到另一个问题,数据量越来越大,怎样利用好呢?这也是瓴羊One的另一个特点——智能。
在演讲中,朋新宇表示,智能化就是“大模型+好数据”,好数据在前面已经说过了,测试接入大模型后,瓴羊One希望成为企业的24小时专属“AI生意管家”。比如,瓴羊One的主要目标客户是面向多平台、多渠道经营的企业及商家,尤其是快消、服饰、汽车、消费电子、家居等行业,接入通义千问大模型后,海量通用知识和消费领域的丰富行业经验,能结合企业沉淀的专属数据资产,提供像AI客服体验专家、智能销量预测师、营销投放顾问等服务,以及根据AI分析预测,提醒企业进行补货、客情处理等操作。
除了通义千问之外,对有关是否还会接入其他大模型的问题,朋新宇告诉,大模型分两层,一层是开发模型的领域,一层是应用模型的领域,瓴羊One主要是在应用模型领域。对大模型的选择,会优先阿里,但只要能用,别的模型瓴羊也都会接入。“未来可能会有专业性的领域模型,还有中模型、小模型,以及可能会有客户自己的开发模型,”朋新宇说:“对第三方的客户来讲,是不是阿里模型,他可能都不会有感知,只要能解决问题就好了。”
目前在多个场景,已经有企业在试用瓴羊One的智能服务,比如将AI生图能力,用于生成海报和宣传图片;在大促期间,用智能客服替代人工客服等;在智能分析和决策领域,相比以往的工具也有不小的效率提升。
从数据到大数据,数据软件从少到多,再逐渐整合,模型也从小到大,再具体到行业模型,20年来,行业在不断的发展和迭代,即使“老兵”也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在未来,“数据+模型”的方式一定会更加普及,就像他在演讲中所说的:“数据在哪里,模型就在哪里。”
以及,一直以来的那句话——“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