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围堵、深陷亏损,青云科技夹缝求生
撰文 | 张 宇
编辑 | 杨博丞
题图 | IC Photo
8月14日,企业级云服务商与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青云科技发布了2023年上半年财报。
根据财报,青云科技的总营收为1.75亿元,同比增长11.39%;归母净利润为-8210.43万元,2022年同期为-1.54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为-8367.97万元,2022年同期为-1.59亿元。
整体而言,虽然青云科技仍陷于亏损泥潭之中,但已较2022年同期实现了大幅减亏,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相关业务进行了战略调整,着力增加高毛利业务规模,大力发展公司核心优势产品;二是主要在于研发环节的大幅降本。
但青云科技的举措显然还不够,截至2023年上半年,青云科技已经连续六年录得亏损。
在2023年上半年财报中,青云科技也坦言,云服务业务面临激烈竞争且目前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存在策略调整与战略转型的风险。由于公有云行业规模效应突出,青云科技云服务业务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在规模、品牌等方面与行业领先企业均存在较大的差距,竞争压力较大。
不难看出,在强手林立的云计算市场,青云科技仍在夹缝中求生存。
一、持续亏损
青云科技最早布局混合云市场,并于2021年3月登陆上交所科创板,成为“中国混合云第一股”。
所谓混合云,即融合了公有云和私有云,是近年来云计算的主要模式和发展方向。公有云主要是面向企业用户,出于安全考虑,企业更愿意将数据存放在私有云中,但是同时又希望可以获得公有云的计算资源,而混合云的优势在于,企业可以兼顾公有云的弹性、低成本以及私有云所提供的合规性保障,最终降低成本。
图源:青云科技官网
在中国,混合云的采用已成为主流趋势。信息技术研究公司Gartner 在《中国混合云运营的三个重要经验》报告中指出,中国的混合云采用率在2021年达到了42%,预计到2024年,其渗透率将达到70%,远高于50%的全球平均水平。
尽管踩中了风口,但青云科技的业绩还是一言难尽。
按照产品类型划分,青云科技的主营业务可以分为云产品业务和云服务业务两个部分,前者主要是向客户配套提供产品相关实施服务、维保服务、售后支持服务、驻场服务,并辅以项目必要的定制开发服务及项目管理服务,而后者主要是向服务器厂商采购服务器及相关配件,向网络设备供应厂商采购交换机等网络传输设备及配件,向数据中心服务商采购机柜、带宽、IP、光纤、专线等电信资源。其中,云产品业务为第一大营收来源,占总营收的比例基本维持在60%左右。
根据财报,2020年至2022年,青云科技云产品业务收入分别为2.94亿元、2.88亿元和1.79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68.64%、68.06%和58.69%。2023年上半年,云产品业务收入为9544.1万元,占总营收的比例为54.54%。不难发现,该业务所占比重呈现出逐年下降的态势。
图源:青云科技财报
同一时期,云服务收入分别为1.34亿元、1.35亿元和1.26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31.36%、31.94%和41.17%。2023年上半年,该业务收入为2651万元,占总营收的比例为15.15%。
青云科技常年陷于亏损泥潭,与两大主营业务的毛利率持续走低且波折不断关系巨大。
2020年至2022年,云产品业务毛利率分别为30.08%、21.32%和37.05%;云服务业务毛利率分别为-31.76%、-32.37%和-23.81%。在2022年之前,云产品业务毛利率下降尤为明显,而云服务业务毛利率也一直保持负值且递减的状态,直到2022年,该两项业务的毛利率才有所改善。
2023年上半年,情况进一步向好。财报显示,青云科技云产品业务毛利率为54.04%,而云服务业务毛利率为-10.42%,比2022年同期的-15.18%缩窄4.75个百分点。
两大主营业务毛利率不尽如人意,导致青云科技的综合毛利率持续下降,同时也是导致青云科技持续亏损的重要原因。
2021年至2022年,青云科技的综合毛利率分别4.28%和12.00%,2023年上半年综合毛利率更是达到25.02%。表面上看,青云科技的综合毛利率水平稳步上升,但如果将时间拉长则原形毕露,在2017年至2019年,其综合毛利率分别为22.27%、11.01%和12.51%。相比之下,青云科技的综合毛利率已经几近腰斩。
2017年至2022年,青云科技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647.78万元、-1.49亿元、-1.90亿元、-1.63亿元、-2.83亿元和-2.44亿元。截至2023年上半年,青云科技已经在六年半的时间内累计亏损12.08亿元。
二、云计算竞争加剧
随着云计算的技术的逐步成熟、产品安全稳定性的充分验证、国家政策的着力推广以及数字化转型需求的日趋强烈,移动互联网产业之外的传统企业也逐步接受了云计算部署模式,众多政府机构和金融、能源、交运、制造、零售等行业企业开始采用云计算逐步取代传统IT架构。
现阶段,传统行业正处于数字化转型期,模式和产品都在探索中,这对云计算的稳定性、兼容性、灵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22年以来,阿里云、腾讯云均将目光投向了传统行业,以青云科技为代表得中小云计算厂商正面临互联网巨头的围堵。
根据研究公司Canalys发布的2021年中国云基础设施市场数据,2021年,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和百度智能云占据这一市场前四的宝座。具体来看,阿里云占据了云基础设施服务市场37%的市场份额,领跑行业;华为云的市场份额达18%,其年度增长达67%;腾讯云的市场占比为16%,市场份额年增长55%;百度智能云的市场占比为9%,市场份额同样增长了55%。四大巨头共同占据了中国云基础设施市场约80%的份额,中小云计算厂商要想在强敌云集的市场上占得一席之地,堪称难上加难。
针对这一竞争困境,青云科技有意进行策略调整和战略转型。在2023年上半年财报中,青云科技表示,未来公司云服务业务避免与公有云巨头进行直接竞争,更加关注于公司更擅长的传统企业客户的稳定需求,减少互联网客户自身业务波动带来的收入不确定性。同时面对混合云的发展趋势,公司将云服务业务作为混合云解决方案的组成部分,未来有望贡献新的收入增长来源。
青云科技还表示,AI算力服务已成为公司非常重要的新增长点,上半年持续提升云服务的运营效率,优化基础设施的投入成本,提高投资收益比,未来将把AI算力服务作为公司战略级业务,会把核心重点资源向这一业务倾斜。
事实上,青云科技并非没有突围的希望。
西南证券在研报中指出,全球及国内私有云、公有云及混合云市场规模均保持高速增长,随着“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启动,国家大力支持云计算的发展,云计算市场空间广阔。近年来互联网、交通、物流、金融、电信、政府等领域数据量激增,各行业开始采用云计算替代传统IT架构,云计算需求持续增加。
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云计算白皮书(2023年)》也显示,2022年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达4550亿元,同比增长40.91%。预计2025年我国云计算整体市场规模将超万亿元。
云计算厂商投入周期长,盈利难是行业基本现状。对于盈利时间点,青云科技CEO黄允松在青云科技上市时表示,“盈利问题能够在三年以内得到解决。青云科技的亏损来源就是公有云业务,而私有云业务的增速是非常高的,年增长率超过50%。只要以这个增速往前跑两年,基本所有的问题都会消失。”
三、仍存隐忧
尽管青云科技的业绩较此前已有所改善,但不容忽视的是,其仍面临诸多隐忧。
首先是资金入不敷出。青云科技难以实现盈利的主要原因包括两方面:一是前期购置云计算平台所需服务器、网络设备等固定资产的资本性支出金额带来的折旧成本较大;二是所处云计算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尤其是公有云领域因为巨头竞争者的加入,全行业资源使用价格呈下行趋势,青云科技云服务业务承压降价,增大了盈利难度。由于毛利润贡献不足以覆盖各项费用,导致青云科技处于亏损状态。
财报显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青云科技累计未弥补亏损余额为9.71亿元,尚未盈利将造成青云科技现金流紧张,对资金状况、研发投入、业务拓展、市场拓展、人才引进、团队稳定等方面造成影响。
其次是难以把握发展趋势。由于云计算行业技术迭代较快,创新产品和创新模式不断涌现,推动行业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不断提升,如计算速度、系统稳定性等核心指标都有了较大提升。云计算作为技术密集型行业,产品性能和可靠性是客户在选择供应商时的核心考量因素,如果青云科技不能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针对性地研发技术和开发产品,导致产品性能和服务质量落后于竞争对手,或造成已有客户流失、业务发展迟滞、市场份额下降等后果。
青云科技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时,股票发行价为63.70元/股,而截至8月17日A股收盘,青云科技的股价仅为44.50元/股,较发行价跌去30.14%,较82.13元/股的上市首日收盘价跌去45.82%。
可见,2023年青云科技想要在如火如荼的云计算市场中分得一杯羹,恐怕还需要不断修炼内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