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更新招股书:减员近四成、董事降薪50%
4月29日消息,据瑞财经报道,4月28日,喜马拉雅控股(简称:喜马拉雅)时隔两年于近期更新招股书赴港IPO,高盛、摩根士丹利、中金公司为联席保荐人。
招股书显示,喜马拉雅的历史始于2012年,于2012年8月成立上海喜马拉雅,开始营运并倡导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并通过为内容创作者和用户搭建互相连接交互的平台。
灼识谘询的数据显示,就2023年的移动端总收听时长和在线音频总收入而言,喜马拉雅是国内最大的在线音频平台。
2023年喜马拉雅全场景平均月活跃用户3.03亿,移动端平均月活跃用户1.33亿,同比增长9.3%。同时,根据灼识谘询的资料,2023年,喜马拉雅移动端主应用程序平均月活跃用户在中国在线音频应用程序中排名第一。
根据灼识谘询的资料,2023年,喜马拉雅的移动端用户共花费17,873亿分钟收听喜马拉雅的音频内容,约占中国所有在线音频平台移动端收听总时长约60.5%。根据灼识谘询的资料,2023年,就在线音频收入而言,喜马拉雅于中国在线音频行业的市场份额为25%。
喜马拉雅的收入主要来自订阅、广告、直播、其他创新产品及服务四个板块。其中,订阅业务在报告期内贡献了过半营收,撑起营收半壁江山;广告业务作为第二大收入来源,期内收入占比逐年下滑;直播业务受监管政策影响存在波动;创新业务丰富了营收管道,但规模始终有限。
2021年-2023年(简称:报告期),喜马拉雅营收分别为58.57亿元,60.61亿元、61.63亿元,同比分别增涨43.7%、3.5%、1.7%。2022年增速大幅下滑后,2023年增长几乎停滞,这一年,四大板块对营收贡献占比分别为51.7%、23.1%、18.4%、6.8%。
在收入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喜马拉雅反而实现扭亏。报告期内,喜马拉雅净利润分别为-51.06亿元、37.00亿元、37.36亿元,扣除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以及股份支付费用的影响后,利润分别为-7.18亿元、-2.96亿元、2.24亿元,2023年实现全面盈利。
然而喜马拉雅的盈利却不能完全归结于业务的贡献,更像为了在短时间内扭亏,削减开支“省”下来的。
2023年,业绩同比增长1.7%的情况下,营业成本同比下降4.4%,营收增长和成本支出出现背离。其中,收入分成成本从2022年的16.54亿元降至14.41亿元,减少2.13亿元。
同时被压缩的还有“三费”。报告期内,其研发费用率从17.5%下降至15.1%;销售及营销开支从26.30亿元下降至20.70亿元,行政开支从14.14亿元缩减至4.68亿元。
截止2023年末,喜马拉雅有2637名雇员,而2021年雇员总数为4342名,两年间减员1705人,降幅约四成;雇员的工资、薪金及花红金额从2021年的12.03亿元降至2023年的10.04亿元,节省约2亿元。
瑞财经注意到,喜马拉雅三位董事在2023年主动降薪将近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