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力量让煤炭生产安全又高效
◎实习记者 李诏宇 通讯员 杨伟强
雨后的蒙西大地,天穹湛蓝,车辆沿着109国道薛家湾镇段缓缓行驶。不一会,一排排整齐划一的白色建筑映入眼帘,仿佛美丽草原上“生长”出的金属森林。如果不知晓内情,国道上繁忙的往来行人们完全猜不到,这就是年产1500万吨煤炭的龙王沟煤矿,也是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之一。近日,记者走进龙王沟煤矿,亲眼见证了这座大型煤矿的“智慧”之根。
相比人们传统印象中灰尘满天、矿渣散落的煤矿,龙王沟煤矿显得与众不同。
“看不到一块煤裸露在外面,正是我们龙王沟建设取得的重要成绩之一。”在矿区整洁的大路上,龙王沟煤矿国源矿业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郭仝锁对记者表示,“这不仅要归功于国内首条地下电气化装车专用线的投入使用,更是得益于科技对这座智慧矿山的全面赋能。”
长期以来,煤炭行业都与高污染、高排放、低效率生产等负面词汇紧密联系。如何实现煤炭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转型升级,成了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记者了解到,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发布了《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加快生产煤矿智能化改造,提升新建煤矿智能化水平”。
“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对我国能源安全和绿色转型至关重要。煤矿智能化升级对于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煤炭稳定供应和国家能源安全意义重大。”郭仝锁表示。
更换好工作服,将头灯稳稳地戴在头盔上,记者跟随领队人员进入了龙王沟煤矿的矿井。在正处于开采过程中的分矿道最深处,记者见到了煤矿的核心机械之一——采煤机。采煤机轰鸣着将无数煤矿剥离,通过传送带运往集散处。
“我们煤矿可不像外表看上去那样简单!”在采煤机的轰鸣声中,龙王沟煤矿国源矿业公司总工程师王玉国介绍,在探索掘井新技术方面,龙王沟煤矿实现了单次钻探测范围达1100米、物探测范围达925米,创造了国内“长掘长探”的最高纪录。
“我们创建的智能化快速掘进系统,于2021年11月通过全国首个特厚煤层复杂煤体结构智能化快速掘进系统验收,同时实现了地面远程遥控、自动截割、一键打锚、自主导航、远程故障诊断等功能。”返回地面的路上,王玉国如是说。
任何时候,煤矿作业过程中的安全始终是重中之重。龙王沟煤矿发挥科技力量,在“技防”方面一直不断深化。
AI智能感知项目负责人魏兆恒介绍,今年1月,该矿投入使用了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AI智能感知平台。在煤矿监控系统基础上,通过部署AI识别算法和大数据算力,实现了对工作面作业人员、运行设备、现场环境的全方位监控。“自该系统试运行以来,已累计识别和抓拍设备不安全状态和人员不安全行为200多次,识别准确度达到95%以上。”魏兆恒说。
对于智慧煤矿来说,智慧在矿,但智慧也不止于矿。
在龙王沟煤矿智能仓储立体库,两台如同小车一般的智能机器人正按照指令,将各类矿用物资设备准确运送至装卸点。
“这是智能立体库分拣输送装置,通过上百个传感器智能控制,具备了称重、超限等安全检测功能,让物资出入库更加安全顺畅。”龙王沟煤矿国源矿业公司物资管理中心仓储班班长高智博表示,智能立体库可分为数字孪生、智能仓储、智能配送三个系统平台,可在630平方米内,自动存储75万多件、5360种物资。
王玉国介绍,2018年以来,龙王沟煤矿通过加强数据化治理与运用,先后建成10大类98个智能化子系统,实现了采煤机、掘进机、锚杆台车、巡检机器人等井下移动设备5G组网及工业场景应用,全矿智能化程度达到91%以上,基本达成了“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