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四大重点,打造四大平台,为美丽中国建设发挥社会组织积极作用
——专访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秘书长刘春龙
【环球网报道 记者齐琛冏】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但美丽中国建设任务依然艰巨。今年1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提出,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为导向的美丽中国建设新格局。
生态环境保护可以很宏大: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灾后生态环境恢复……
生态环境保护也可以很细微:绿色出行、节约用电、废弃物回收利用……
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是全球性议题,需要所有社会力量团结参与。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成立31年来,积极开展了多种公益项目,特别是近年来为响应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在推动全社会节能降碳、守护绿水青山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近日,环球网围绕基金会主要工作成效、响应“双碳”战略的相关举措、提升公众环保意识和行动等话题,专访了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秘书长刘春龙。
数百个公益项目推动环保意识与行动不断提升
“得益于影像和攀爬技术的进展,我们得以窥见巨树雄伟的身姿及其附身的多彩生命,全方位记录了巨树和与之维系的森林生态系统间的关系,一棵巨树就是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一个生命的传奇……”这部由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支持制作的纪录片《中国巨树》在2022年2月举办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中国角的边会上进行了播放,向各国、各地区的参会代表展示了中国的社会组织、企业等相关方在保护生物多样性领域的合作与实践。
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是生态环境部主管、民政部注册的从事环境保护公益事业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在环境宣传与倡导、环境法治培训和公益诉讼、生态环境评估监测、水环境保护与社区学校清洁饮水、野生物种与栖息地保护、森林草原湿地海洋保护、植树植草生态恢复与生态扶贫、灾后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绿色交通绿色出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绿色能源和清洁电池利用与回收、绿色包装和绿色物流、绿色低碳生活、碳汇林等方面开展了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数百个环保公益项目,取得了显著的环境和社会效益。
“作为生态环境部主管的组织,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对国家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脉络把握得相对深入准确,可以帮助企业将参与生态环保的想法与资金通过专业的方式来运作和实现,凝聚各方力量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刘春龙介绍,基金会在选择旗舰项目时,通常会考虑其社会影响力、技术的成熟度和可行性、项目的可持续性和可复制性、合作伙伴的能力和信誉等几个方面,以确保项目顺利实施、长期稳定运行、资金有效使用,并为其他地区或领域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
三十余年来,基金会项目成员足迹遍及了北疆南国,江河湖海、山川大地,有严寒、有酷暑,有劳苦、有心血,更多的是那份沉甸甸的使命和责任。
刘春龙向环球网记者列了一组数据:基金会2023全年开展公益项目99个,直接受益群众240余万人,而实际影响和覆盖的人群上千万,覆盖了不同年龄段、性别和地区。单年份募集资金量从成立伊始的数十万元到2023年的1.85亿元,近十年来累计募集资金超10亿元。“数字的增长变化,一方面体现了生态环境保护的成效更加明显、美丽中国的建设步伐更加坚定,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企业与公众对环保事业越来越关注,意识与行动均不断提升。”
开展社会绿色低碳行动 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运行的动力与“血液”。作为中国的重大战略决策,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主动承担应对气候变化责任,对国际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普遍共识。
“双碳”目标为基金会的工作布局提供了新的方向。刘春龙谈到,一方面,基金会可以围绕“双碳”目标开展更多的公益项目,比如推动绿色能源、节能减排、生态修复等领域的项目,以满足社会对环保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基金会也需要在项目管理、资源配置、资金筹集等方面作出更多的创新和努力,以适应新的环保形势和任务。
变的是围绕“双碳”目标开展更多的公益项目,而环保的核心价值观不变,即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基金会的社会责任不变,即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公众对环保的关注和参与意识不变,即公众始终是环保事业的重要推动力量。
刘春龙介绍,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长期将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领域作为工作重点,特别是为响应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积极开展了生态栽植、绿色交通、绿色物流、绿色生活、太阳能进校园进社区、绿色低碳科研开发课题研究、基于自然解决方案宣传推广进校园、能源与环境青年人才培养计划等多种公益项目。
绿色发展促进项目、碳达峰碳中和促进项目均被列为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十大促进项目”。在推动能源转型方面,由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与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共同发起“为爱发电”低碳校园项目。选择中小学进行校园能源改造,加强校园清洁能源、低碳装置和环境文化建设,让清洁能源、低碳科技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把绿色低碳生活的理念融入办学的每个环节中,提高学生的低碳意识与能力。
建设美丽中国是一场全社会行动、全民行动,而教育的浸润让绿色低碳的理念在未来祖国栋梁心中生根发芽。2023年,由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美团外卖青山公益专项基金支持开展的“科普少年行-无废进校园”,先后在5个城市的8所学校,开展了8场内容丰富、生动有趣的生态环境科普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等单位编写发布的《中国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与行动(2023年)》报告显示,当前,公众秉持并践行绿色、低碳理念,将日常低碳行为视为一种相对经济和社会责任感的体现,愿意在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领域采取低碳行动,如购买低碳产品、节约能源、推动资源回收等,并且在践行绿色消费、循环利用等方面采取行动的统计数据逐年向好,全民崇尚节约的氛围逐步形成。
发挥国际优势 讲好中国生态环保故事
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各国政府共同努力,更离不开国际合作。在2023年12月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上,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与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联合主办了“加速低碳行动凝聚应对气候变化的社会力量”主题边会,同时该基金会资助调查制作的《中国公众低碳意识与低碳行为网络调查报告》也在大会和边会期间发布。
据介绍,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积极参与生态环保国际合作,先后获得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专门咨商地位”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咨商地位,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会员,《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约》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观察员机构。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促进项目,“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在积极引进国际环境公益资金和先进经验的同时,积极发出中国环保社会组织的声音,讲好中国生态环保故事。
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刘春龙表示,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对增进民生福祉推进共同富裕无比关心,生态环境公益事业面临大好发展机遇。着眼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结合基金会多年来良好的工作实践和当前工作实际,考虑围绕生态环境宣传倡导、生物多样性保护、碳达峰碳中和、环境智库建设四大重点,搭建环境公益资金募集、项目资助、联系与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四大平台,为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促进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热门相关:神医嫁到 君归矣 王妃不乖:独宠倾城妃 抗战老兵之不死传奇 玉堂金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