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一探:全国单体最大海岸滩涂光伏项目稳定运行
3月22日,国内首档光伏电站纪实探访类节目《一站一探》第二集上线播出。绿色探员带着对人类与海洋关系的疑问,走进目前全国单体最大海岸滩涂光伏项目——大唐浙江象山长大涂滩涂光伏项目。
大唐浙江象山长大涂滩涂光伏项目总投资12.7亿元。项目总装机容量300兆瓦,年均可向电网输送约3.4亿千瓦时的清洁电量,年产值1.42亿元,每年可节约标煤10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27万吨、二氧化硫2300吨、氮氧化物1000吨,经济、环保、社会效益显著。值得一提的是,项目所有核心技术均为百分之百国产化,在当前世界能源转型和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大背景下极具示范效应。
“长大涂滩涂光伏项目实际上是我们国内建设的首个真正达到商业化规模的滩涂光伏,给我们未来的滩涂开发带来很多启示性意义。”国家海洋技术中心海洋能发展中心副主任崔琳在节目中表示。
滩涂上建光伏 逆境中开辟新道路
“大唐长大涂光伏项目是国内第一个海岸潮间带滩涂光伏项目,在新能源发展史上,是有里程碑的意义的,因为这个项目在工程建设和生产运维方面是没有任何经验的。”时任大唐浙江分公司长大涂光伏项目部副经理刘建平在采访中表示。
长大涂光伏电站占地面积4516亩,工程桩100820根,光伏板63万余块,共计40多万吨。滩涂上建光伏,首先要解决运输问题。滩涂的淤泥深度是5.5米,要把十万根桩打进去,需要解决“如何将管桩运进来”与“如何将管桩插进去”两个难题。经过四个多月的探索,建设团队终于探索出可行的施工方法,借鉴渔民使用的泥马构造形式,在挖掘机两侧焊上浮箱,在涨潮时用挖掘机推动,通过这种方式运输工程桩。
2020年8月31日,大唐长大涂光伏项目正式“动泥”开工,“光”第一次被引进这片沉寂的土地。经过一年八个月的建设和累计三万余人的参与,大唐长大涂光伏项目终于全容量并网,填补了我国海岸间滩涂光伏项目的空白,载入新能源发展史册。
定制化海光产品守护电站价值
项目全部选用隆基绿能Hi-MO 5组件。为适应严苛的自然环境,隆基绿能对组件进行了优化升级,要求产品的盐雾检测标准达到C8(最高等级的盐雾检测标准)。项目并网运行以来,实际系统效率高出电站理论水平2%左右,同时经历多次台风洗礼后仍保持安全可靠运行。
“光伏是一个迭代迅速的行业,支撑我们持续前进的,是科技的变化。”隆基绿能产品解决方案负责人张晓鸣表示,“大家都在做这样的尝试,也是因为前景巨大,对咱们国家电力结构优化和调整能起到非常大的帮助。”
海光项目运维面临诸多挑战
项目运维是目前项目面临的最大挑战。项目运维主要是利用潮汐变化,在潮涨前进入项目,潮落前退出。每月项目地仅有10天的潮涨潮落期,开展运维工作时的每一秒,潮水高度都在变化,一旦潮水的波动开始低于柱子上的水印,意味着退潮开始,若不及时退出就会陷入无法撤出项目地的尴尬境地。频繁的潮涨潮退,给运维工作增加了难度,也给这片钢铁森林带来了新的挑战。
据崔琳介绍,在长大涂电站建设之前,当地这片滩涂的利用率是比较低的;项目建成之后,大大提高了对滩涂的利用率。当前,国家的可再生能源规划把光伏导向了西北的沙漠,因此海上光伏将成为一个新的增长点,未来对于能源的开发需求,一定是向海洋获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