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是来坑爹的 2014年游戏界的十大争议事件

  冬天来了,2014年也开始进入尾声了,今年游戏界过得不算顺利,现在回过头来看,今年的游戏发布只是蹦星似的冒出几个,很快又被淹没在寂寂无闻的黑暗大军中。这一整年开发商似乎都有些把握不住玩家的脉搏,作品大多没引起多发波澜,反而是一些轶事纷争抓住了大家的眼球。

10.《命运》(Destiny)的资金

  《命运》的资金一直是众人关注的焦点,这款游戏是很好,但是一想到这是一款投资了5亿美元才开发出来的游戏,就觉得它的表现不是那么对得起观众了。这个数字在短时间内应该很难有其他游戏能超越,所以它肯定会被大家铭记且碎碎念上好几年。

  “都花了这么多钱,怎么故事这么不精细,每一个武器都应该有自己的故事才对”“钱都花了,怎么还不多设计几张地图,怎么玩一玩就都走遍了呢”就因为这样的投资,游戏的任何缺点似乎都成了不能容忍的过失,糟糕的配音、枯燥的故事、缺少地图都成了大家吐槽的热门点,风头正劲,争议自然少不了。

9.微软的Kinect没能兑现承诺

  有人会记得今年的E3展上Kinect出过什么游戏吗?是啊,没人记得。Kinect在2014的惨痛经历终于让整个行业都明白,大多数人对遥感控制并不是很感冒,特别是需要调动整个身体进行感应。

  其实主要原因还是在于Kinect并没有广告中说的那么好,并不能精准地感知玩家的动作,在发布会的展示上,开发商自己都没办法很好地操作这款机器,就这样的产品也敢拿出来丢人现眼,真是小看了玩家的智商。

  只有某些做着白日梦的人会说Kinect好用,最终微软收获了成千上万的中指,所有都得重新来过,之后微软再也不敢说遥感这茬了,语音控制也是只字不提,被玩家念怕了,要另找点东西分散一下大家的注意力。

  via 逗游网

8.《生化奇兵》(Bioshock)开发者解散工作室

  说到一款游戏开发的时候,很容易抛开整个开发团队,只提到一个人,比如《美国末日》的Neil Druckmann 或是 《生化奇兵》的Ken Levine,诚然这些人对这个游戏的成功有着不可估量的印象里,但若离开公司离开整个团队单靠他们个人的力量肯定无法有这样的成就。

  宣布解散的那段时间很不平静,Levine宣布说,工作室只会再维持几周时间,让员工能够交接工作,这段时间内还是会给他们发工资的。我不知道大家怎么想,但是如果是我在一家大公司工作,公司的创意部门领导说公司要关门,他只挑选了几个人跟他走,其他人就都自生自灭,我一定会非常生气。

7. Steam平台老板收到游戏开发者的“死亡通知单”

  Steam是最近很火的一个平台,上面很容易找到各种游戏,想如果你是一个开发者,你做了一个很有创意的游戏,放到Steam上去,可能会卖出成百上千万份,单是想一想,就做梦也会笑了。但开发者Mike Maulbeck是笑不出来了,他发现自己的游戏在Steam平台上被错误地放到了“抢先体验”专区,他非常生气,发推特扬言要干掉Steam平台的老板Gabe Newell,不过之后他很快就删掉了这条消息。

  可惜太迟了,网络上什么东西都流传的飞快,Valve联系了Maulbeck,屏蔽了他的账户,并将他的游戏下架,结果Maulbeck什么都没捞着,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说话要小心,做人要谨慎,就算在互联网上也一样。

6.《看门狗》(Watch Dogs)的图像效果饱受争议

  育碧最新放出的预告片让许多玩家大跌眼镜,只有看游戏越做越好,还是第一次看到游戏越做越回去的,大多数玩家表示,今年E3展上看到的画面效果还没有2012年放出的预告片好。

  为什么?估计育碧是为了减少图片渲染的成本,以求“业绩”,若真是如此,真实一改这家制作商原有的严谨作风。PC版的玩家找到了原始设置代码,退回到原始设置,出来的画面和“下一代”游戏一模一样,面对争议,育碧的回答是:“你们这么做挺酷的,反正我们不会这么做”。现在让玩家继续坚持等待的,估计只有对游戏仅有的期待和热爱了。

5.《仇恨》(Hatred)的预告片

  《仇恨》的预告视频激起了人们的许多情绪,大多数是一种宣泄,从预告片的火爆不难看出,这款游戏真正发售的时候会引发多大的反响和争议。游戏的题目一目了然,简单来说就是一个杀人游戏,预告片的开场就很有感觉,刀的近距离特写,黑白的背景下,出现主人公的身影,以开口就是种族灭绝的宣言。

  可以自己找来看一下,看看能不能受得了。这个游戏的开发商一直以破旧立新的风格闻名,他表示想要做一款很过去不一样的游戏。现在很多游戏的通病在于“三观太正”GTA什么都是小儿科,不过抢枪车。不知道这样前卫的创作意识能不能被大众所接收。

4.《赛车俱乐部》(DriveClub)发布日出严重错误

  索尼一再强调,虽然准备匆忙,当时该做的工作都做到位了,但显然事情并没有和他们希望的一样顺利,在发售当天,《赛车俱乐部》的一系列在线功能都崩溃了,“免费”的平台版本还需要等一个月后才能上架。

  很多赛车游戏都喜欢用一个打电脑来展示自己的新技术,让玩家能够看清闪亮亮的车,这样的情况下出现问题,同样也会赤裸裸地展现在众多玩家面前。

  在发售日上出现这么大的失误真实很让人震惊,大家都已经期待一年多,准备好钱要来买东西了,却发现货不对板,只能对着提示出错的大屏幕发呆,再有兴趣估计都不会买了。

3.游戏中的暴力情节并不会引发我们的暴力倾向

  在玩《仇恨》之类的游戏时,总是觉得自己比较容易冲动,血腥的画面让人肾上腺素爆棚,但牛津大学的一位教授在他的一篇研究成果中指出,屏幕上的暴力画面并不会影响我们,让我们变得更为冲动,有时还会摔遥控器的,是失控感——无法很好地控制游戏走向。

  这样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并不是画面使我们更暴力,我们往往是在不小心错碰按键,或是没发挥好,需要重新来过的时候觉得急躁生气。若是技巧很纯熟,一路可以过关斩将,就算画面再刺激应该也不会过多的影响玩家的情绪和精神,反而会因为大杀四方而觉得很开心吧。

2.《南方公园:真理之杖》(South Park: The Stick of Truth)受审查

  想让人对一个东西有兴趣,这里有一个古老的方法,就是告诉他:这东西你绝对不能碰,不过什么事情都要讲究一个度,过犹不及弄假成真就很闹心了,美国制作公司专门将《南方公园:真理之杖》送去欧洲和澳大利亚,游戏在这两个地区都收到了审查,相关机构表示会删减一些场面。

  不过被和谐的只有美国之外的版本,制作人表示美国版会原汁原味,尽可能地还原动画的精髓。因为完整上市,游戏中的许多元素直面玩家,包括堕胎、纳粹和某些重口味的言论与场景时刻都在刺激人们的神经,因此至上市以来也是争论声不断。

1.“玩家门”( Gamergate)事件

  这是今年美国游戏圈最轰动的大事,起因只是一个小小的男女纠纷,Eron Gjoni无法接受独有游戏开发者女友Zoe Quinn的分手,在网上公布了两人间的争吵,并曝光了与Zoe Quinn有往来的多家游戏媒体的聊天记录,暗指Zoe Quinn以非常手段换取媒体对自己游戏的正面报道,小小的一封泄愤的帖子引发了轩然大波,引起了整个游戏界对于游戏媒体和开发商腐败的讨论,和对游戏审查的思考等问题。

  平时无风都起三层浪的媒体,这次却统一静默,希望外界能够早些平息讨论,没想到起了反作用,大家觉得他们是“做贼心虚”,于是事情越闹越大,渐渐超出了原本的讨论范围,问题越来越大涉及到了游戏界的方方面面。这件事真是一两百字说不完的,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到网络上搜索Gamergate事件,虽然国内关注不算太多,但是还有能找到相关方面的消息。

热门相关:雪中悍刀行   你是我的骄阳似火   男科女医生日常   快穿小妖精:腹黑男主,别过来!   快穿:女主驾到,女配速退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