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U新歌发布狂揽TIKTOK点赞,KPOP为何总在“抖”?
作者 / 妮 蔻
编辑 / 朱 婷
运营 / 小饼干
“科目三”站上KPOP舞台,总感觉已经指日可待。
前不久,韩国六大打歌节目之一,隶属于电视台Mnet的《M countdown》宣布将在2024年修改打歌计分规则,追加短视频播放量等成为人气音源新晴雨表的社交媒体指标,省流解释就是:TIKTOK播放量纳入节目打分系统。
虽然打歌节目评分体系里,TIKTOK未超过5%,占比并不算高,但这并不足以概括TIKTOK对当下KPOP的影响。
今天,韩国顶级女SOLO歌手IU正式回归,新歌一发布就收获了文娱榜3个热搜。值得一提的是,她回归前的重要动作,正是开通TIKTOK账号。而新MV在TIKTOK上的各类剪辑,大部分都已经收获了百万点赞。
IU并非第一波在TIKTOK上发力的外国艺人。不夸张的说,在TIKTOK上发预告、发合作视频、拍多种物料,已经是当下几乎所有偶像组合必备的宣传动作。IU只是和一同合作的顶流男偶像金泰亨一起,把TIKTOK本就该属于自己的流量更好地用了起来——早在去年12月,IU的TIKTOK相关话题浏览量就已经超过了177亿。
不止是KPOP以及其所在的音乐行业,太多行业都在用短视频来改造自己的生产制造逻辑。早在不知不觉中,世界已成了一个巨大的“抖”,大家都在寻找入口与出口。
一、无TIKTOK还怎么POP
如果你是在这几年活跃的KPOP歌手,TIKTOK一定是你发预告视频的第一站。
流程是这样的——歌曲发布前,就要在TIKTOK上发布多种风格的短预告视频;歌曲MV拍摄的间隙,顺带把想要传播的舞蹈挑战部分进行拍摄(通常是副歌部分,时长不足30秒);重头戏还在发歌后,不仅要找朋友一起拍挑战视频,还要和同期一起活动的、也许不太熟的同僚们互相交换资源,互拍视频互相助力。
别以为只拍摄一个副歌片段就变了,还要精心挑选1-2个可能会火的片段,继续拍。除了从原版里截出来的片段,还有变速版、慢放版,只跳舞太单调了,要自己找点热梗,或者干脆自己造梗。
宣传期间,除了跳自己的歌,还要找一些抖音(TIKTOK)上热门的歌曲拍几个手势舞或者表演视频。采访里,如果能输出一些短视频热梗,就更好了。别担心,这一点也不掉价,粉丝们只会惊喜地称赞你为“TIKTOK天才”。
一切都有迹可循。各路艺人们在拍摄TIKTOK视频上丝毫不敢怠慢,核心原因在于过往不少作品,经由TIKTOK上演了一出逆天改命的好戏。这在2023年尤为明显——
2月,小公司出身女团FIFTY FIFTY的《CUPID》副歌变速版在TIKTOK大火,短视频热度也迅速反哺到了音源,让这个出道不足一年的女团,成为专辑发行后最快进入Billboard HOT 100排行榜的K-pop组合。
4月,SOLO女歌手李彩演的主打歌《knock》首日收听只有1.7万,却凭借多个版本的舞蹈挑战,音源一路逆袭至日榜最高27名。
年末,EXO 十年前的歌曲《初雪》在TIKTOK舞蹈挑战火了起来,进而助力这首歌成为日冠,这也是2023年KPOP唯一一首男团日冠。
TIKTOK逆袭神话不仅发生在KPOP,还发生在音乐工业化更为成熟的欧美。
2019年,还在餐馆打工的Lil Nas X,在TIKTOK上传了其原创歌曲《Old Town Road》,引发了“牛仔挑战”,就此大火。他由此霸榜Billboard,喜提格莱美,几个月内就成为乐坛新人王。
创造流媒体收听历史的新人女歌手Olivia Rodrigo,其出道曲《Drivers License》同样在TIKTOK大火,被浏览近70亿次。2022年的格莱美奖“年度歌曲”提名,几乎可以等同于TIKTOK热门单曲大赏。
当观众的消费习惯从“听音乐”到“刷音乐”,上游制作端也在因此发生改变。
根据分析公司Hit Songs Deconstructed的数据,在当下短视频盛行的时代,词曲作者越来越愿意放弃第三部分的副歌和副歌前音乐的过渡,三分钟以下歌曲的前十点击率从2016年的4%飙升至2022年的38%。
而TIKTOK对KPOP的影响,除了越来越多的“舞蹈挑战”,还有越来越懂一发布就能荣获微博“难听”热搜的拼贴曲、念经曲。
拼贴曲,即在一首歌里缝合了多种音乐风格,不同风格之间的切换非常迅速;而念经曲则是重视rap的念白而非旋律的演唱,誓要在副歌把“洗脑”进行到底。在“片段式”收听盛行的当下,前者能增加一首歌“出圈”的概率,很难说不同审美的听众会在哪一段入坑,后者则有利于在15秒内,把一段或许难听但一定让人印象深刻的片段植入听众心里。
如今,即使是贵为“全球三大音乐公司”——环球、索尼、华纳,一样不能小看在短视频上的营销。一位供职于“三大”之一音乐公司的经纪人曾告诉kk,现在公司想推一个新人,都要投大量的预算在TIKTOK上。当然,这并非没有风险——有时候歌火了,人没火。有时候片段火了,歌却没火。
但没办法,游戏一直在进行,即使是“三大”,也要保证自己在这个牌桌上。
二、“抖”的入口与出口
在2023年KBS音乐银行全球庆典日本场,多个偶像组合同台呈现了串烧舞台“Hot Challenge”,将2023年Tiktok上热门的音乐及简单的手势舞一一复现。过往的跨组合合作舞台,都要卷编曲、编舞才能打出话题,现在,摆摆手就可以了,这也被粉丝戏称为“KPOP有自己的抖音奇妙夜”。
内娱年末的各大晚会,同样像是一场盛大的“抖音热歌”汇报表演。
赵露思和凤凰传奇带来“微醺式”《全是爱》;金晨、李斯丹妮等姐姐团翻跳韩团热舞《Queencard》;Amber、程潇跳起了神曲《爱如火》;娜扎一边摇着花手,一边唱“恐龙抗狼抗狼抗”“我没K”。情歌王子张信哲唱起了神曲《悬溺》,副歌部分的“呀咿呀咿呀咿呀”听得歌迷心都疼。
“世界是个巨大的抖”,在当下消费任何一个文娱产品,都很难逃离。2023年暑期档票房最高的两部电影《孤注一掷》《消失的她》均被“尊称”为“抖音电影”,一方面是因其连续刺激情绪的剧情;另一方面则是其大批量的短视频营销。而每一部大火的国产剧,几乎都能单独拉出几个在抖音上大火的片段。
本因都一样,短视频是一个巨大的流量入口,每个内容品类都想乘上它的东风。
不久前,就有音乐制作人无奈地对kk表示,现在帮艺人收歌,收上来的大部分一听就是冲着变成抖音热歌去的,“洗脑的副歌,简单的和弦,重复的套路,一首歌能听出很多首抖音热歌的曲子,很多都是裁缝。”他无奈地说。
但这位制作人,并不为此焦虑,从业多年的他太清楚,流行只是一阵风,最终能带来巨大价值的,还是内容本身。他透露,业内不少生产抖音热歌的公司也并非不焦虑,他们也在想办法签一些有作品的歌手,弥补他们在音乐长期获利方面的不足。
kk过去也与专职生产手势舞的创作者们沟通过,大家同样出于对流量的迷茫与焦虑中。“以前一个手势舞能火一个月,后来变成半个月,再后来就慢慢只有7天,3天。更新迭代的速度太快了。”
流量能载舟,亦能覆舟。不少短视频营销手段,如“导演震惊脸”“演员敬业要求重来”“观众看得大哭”等桥段,已然引发了观众强烈的反感。
TIKTOK的流量推送机制,鼓励每个人参与进“模仿”和“拼贴”里,但最终能让创作者们不被流量裹挟的,还是过硬的创作能力。
Olivia Rodrigo的音乐,就被不少欧美乐迷戏称为“拼贴”风。她并不避讳地表示自己歌曲的灵感来源和采样来源,这也让不少人思考,“拼贴”是否就是在这个短视频时代的创作必然。争议过后,她后续的新歌《brutal》就开始回避原有的风格,走起了摇滚风,依旧大受好评。Lil Nas X通过TIKTOK大火,依然能在这之后交出一张高质量的、能提名第64届格莱美奖“年度专辑”奖项的专辑。
回看KPOP和内娱,似乎并没有从短视频平台走红,在歌曲大火后还能接住这流量,持续在乐坛输出高质量作品的人。各大晚会邀请明星来唱这些大热歌曲,却并不会邀请来唱红他的歌手。
在这庞大的流量系统里,何处是出口?
是在全世界范围内走红,被俄罗斯皇家芭蕾舞团、拉丁舞世界冠军克里斯蒂娜、德国健身达人帕梅拉翻跳过的“科目三”吗?近期有不少网友戏称,“原本以为的文化输出是传统文化,没想到是科目三”。但,这真的是一件足以让人自豪的事情吗?
成为病毒性传播中的一环,不意味着成为了文化强势高地,能向外输出些什么。对于商业底层逻辑是造出流量,进而用流量进行广告变现的平台来说,把文化输出的重任落在他们肩头,似乎有些为难他们,但如果他们想要走得更远,这又是必须要思考的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