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式传承,他们打捞起濒临失传的平湖派
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国的琵琶演奏主要形成了平湖派、浦东派、崇明派、汪派四大流派。如今,作为必修传统课程内容的浦东派、崇明派、汪派在院校内有条不紊地传承着,平湖派却出于种种历史原因,几乎走到了失传的边缘。4月10日,中央音乐学院“平湖派琵琶艺术演奏人才培养”项目正式开班,这周,一场汇报展演音乐会在中山公园音乐堂上演,培训班全体学员登台,阶段性展示了教学成果。
气势逼人的《满将军令》、清丽飘逸的《小霓裳曲》、文人色彩浓郁的《青莲乐府》、流畅轻快的《阳春古曲》……音乐会上,25名学员以独奏、齐奏、领奏等形式,演绎了9首平湖派代表性传统曲目。“哪怕是相同的作品,各个流派的诠释也各不相同。”培训班学员、上海音乐学院副教授舒银说,“平湖派讲究作品的‘丰满华丽’,加花很满、很丰富,相比其他流派,轮指也很密,还有‘马蹄三角轮’这种特殊的技法,这些都是我们从前在其他流派里没有学习过的。”
“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想要学习平湖派,却不知道去哪里学。”项目负责人、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章红艳说。平湖派琵琶艺术可追溯至清朝李氏五代(李廷森、李煌、李绳墉、李其钰、李芳园),由李其钰、李芳园父子集其大成。平湖派孕育创编出诸多大型琵琶套曲,1895年刊印出版的《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中的十三大套琵琶曲是明清琵琶艺术发展高峰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今演奏的诸多“古曲”的实际源头。在上世纪20年代的上海国立音专时期,平湖派重要传人朱英先生就把平湖派艺术带入了现代高等音乐专业教育体系。
“平湖派非常具有文人气质。”章红艳说。琵琶大家杨少彝是平湖派近70年来成就最杰出、影响最广泛的代表性人物,既弹琵琶,也工于美术,然而上世纪70年代他便已离世,平湖派在专业院校内的传承因此受到很大影响,对于当下很多琵琶演奏家来说,平湖派只留下了一个美丽而模糊的轮廓。
这一次,“平湖派琵琶艺术演奏人才培养”项目集中邀请了刘西峰、郭少华、任畅、樊愉、杨宝元等与平湖派渊源甚深的演奏家和相关人士。“很多平湖派传人谱系中的代表人物都已经80多岁了。”章红艳越发感受到肩头责任之重。老人家对平湖派的执着、对传承艺术的渴望,让章红艳非常感动。年老的他们多受疾病困扰,有人手指患有类风湿,有人听力不佳,但授课时认真得让人感叹,“他们只要上手一拨弦,就有一种很纯、很古朴的东西出来。”
与此同时,“平湖派琵琶艺术演奏人才培养”项目还将邀请多位音乐学家、作曲家一同加入授课,多角度剖析平湖派的艺术价值。“我们必须打破门户之见,共同传承、抢救这门艺术。”章红艳说。在遴选学员时,项目也着重选拔了一大批音乐院校的骨干教师,未来,他们可以把平湖派的精髓融入自己的日常教学中,薪火相传,再成气候。
据悉,“平湖派琵琶艺术演奏人才培养”项目由北京文化艺术基金支持、中央音乐学院主办、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协办。5月19日,另一场教学成果展示音乐会将在中央音乐学院歌剧厅上演,届时部分项目专家、学员将登台亮相,演奏平湖派琵琶十三套大曲中的经典作品。
热门相关:唐朝贵公子 北宋大表哥 总裁大人,又又又吻我了 玉堂金闺 艳遇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