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花烂漫时》结局暗藏导演心机,张桂梅突然迷上大象迁徙不简单

《山花烂漫时》为何不用张桂梅获奖做结局,而用大象迁徙?看懂导演的小心思倍感妙极了!

《山花烂漫时》前半部分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女高的创建历程与首届女高学生高考的奋斗篇章,叙事脉络清晰分明,剧情扣人心弦,用幽默的方式来讲述张桂梅创办女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阻碍,令人哭笑不得。

如此精彩的开篇,令人不禁思索,究竟需要一个怎样的结尾,才能既匹配这已臻完善的叙事主线,又能巧妙与现实世界无缝对接呢。

结尾三集充分展现了导演的小心机与才华!

相较于前半部分的紧凑剧情,后三集虽看似缺乏一条显性主线,却深刻承载了与现实世界的紧密联系、对照与传承。学生们不再面临首届女高生那般背水一战的绝境,生活条件显著提升,选择亦愈发多元,于是出现了玩手机、追星等新现象。

然而,每一代人都有其独特的征程与挑战。首届女高面对的是生活的艰辛与绝望,而后则转化为城乡快速发展背景下乡村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剧中,每位女孩所遭遇的生活与精神困境,都被以最温馨、质朴的情感逐步化解,镜头既聚焦于每位女性的个体命运,也深刻揭示了女高精神的内涵与传承。

尤为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剧终竟以几年前大象迁徙的新闻作为镜像,为故事画上圆满句号。

大象作为母系社会的象征,与剧中的诸多关系相呼应。张桂梅校长在剧末总是开心地浏览手机中大象迁徙的画面,与谷雨生动地描绘着一头大象引领小象前行的场景,这一隐喻与镜像手法虽常见,却在此刻显得尤为贴切与巧妙。

最后谷雨与张桂梅校长的谈心段落,充满了抒情色彩,张老师的话语透露出人与女高共同成长的哲理,展现出一种从容不迫的态度。

本来是一个很抒情的段落,话音刚落看到学生浪费食物,就立刻又恢复到风风火火的状态。前后的反差既可爱又真实。这一细节,如同张老师初时笨拙地驾驭摩托车一样,将宏大的叙事巧妙地落回到了人物最本真、生动的日常之中。

看到学生丢馒头立马拿喇叭“训话”是导演看到的张老师真实发生的事情,导演巧妙地将张老师真实发生过的“训话”场景融入结尾,使得一个看似沉重的主题得以轻松呈现,反而充满了力量。

再加上张老师本人真实的讲述,故事和现实重新交融在一起。这个处理真的是太妙了!

不得不说,后面三集真的很棒,网络高速发展,孩子们肯定会更浮躁,但是剧里处理的很好。张老师倒下了,没有人叫早,孩子们自发自觉在叫早时间前起床。

这与首届时张老师讨不到钱、女高停电,孩子们却点蜡烛背诗的情景相呼应,展现出女高精神的代代相传。尽管孩子们贪玩、面对的诱惑增多,但她们的本质依旧未变。

而且,当年大象迁徙最后结局是,在游山玩水看到外面的世界后,象群又再次南下回到了出发时的故乡,剧中也多次给了象群迁徙折返路线图的特写,这隐喻着大山里的女孩在女高的托举下走出了大山,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但仍未忘来时的道路。这个结尾真的太妙了!

并且剧组听取了张老师的意见没有用她获奖作为结局,真的很棒。因为她的初衷从来不是名利!这样的结局处理,无疑是为《山花烂漫时》做了锦上添花之事。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阅读下一篇/返回网易首页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