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仪“打折清仓”为哪般

中国商报(记者 马嘉)“原来3500元/台,现在降到不到600元/台,降价的还不止一两个品牌。”早就入手美容仪的白领丽丽在社交平台上发文称,“美容仪大降价是政策问题还是产品质量问题,以后还会降价吗,谁能给个解释?”

近日,“美容仪价格跳水”在小红书、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上持续发酵。

据丽丽观察,在头部主播直播间上架的美容仪产品均不超过1000元/台。

“没入手的消费者和已入手的消费者都懵了。”有网友在丽丽的文章下留言称,“品牌给的解释是基于市场需求、合理降价,给我‘气笑了’。”

正值“双12好价节”,美容仪“打骨折”的降价幅度引发了业内关注。

“打折”并不是一个让Lucy开心的词,作为进口美容仪代理商,她正四处打听如何与三甲医院合作,为美容仪做临床试验,验证产品的功效。

《国家药监局关于调整〈医疗器械分类目录〉部分内容的公告(2022年第30号)》中明确提出,2024年4月1日起,未依法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的,不得生产、进口和销售射频治疗仪、射频皮肤治疗仪类产品。

“企业现在有两种选择,要么给现有的产品做临床试验,证明产品的功效,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要么放弃现有的产品,按照新规重新研发新产品。”Lucy说,前者说明原有产品是合规的,经得起检测;后者说明产品本身经不起相关部门的检测;现在看来,大多数企业都是后者。

新规当头,丽丽和Lucy都在期待,美容仪行业能够交出一份说得过去的“答卷”。

1. 美容仪“打骨折”促销

“以前两三千元的产品,现在卖四五百元。看到这个价格,我立马找客服理论,我是今年9月入手的初普家的产品,这还没到年底,产品价格就缩水了一半还多。”

“你们是不是卖完这些产品,就要跑路了?”丽丽多次和初普官方旗舰店的客服“理论”,但对方仅表示,品牌经营一切正常,降价是品牌基于市场需求考虑的,暂时无法为消费者退差价。

不止一家美容仪在“打骨折促销”。

丽丽在搜索后发现,多个品牌美容仪的价格均跌破三位数,“ReFa美容仪最便宜的仅400元出头、花至美容仪降到近700元,宙斯美容仪的价格也砍掉了一半。”

正值“双12好价节”,在美容仪这个品类上,美妆带货主播铃铛接到的投诉比以往任何一个促销时段都多。“全是来问‘产品为啥降价’的消费者。不知道其他直播间的情况,反正我的直播间已经停止上架美容仪了。”

有美妆博主表示,美容仪品牌这种降价力度就等于告诉消费者“我们在清库存”。他还表示,品牌按照这种速度降价,未来Tripollar初普等品牌甚至有可能停止在中国市场的运营。

作为初普等进口美容仪的代理商,面对这些传言,Lucy有些哭笑不得。

“没接到品牌打算退出中国市场的消息。”Lucy近期一直在为美容仪做临床试验“忙前忙后”,她表示,这次产品降价,确实是想在年底增加一些销量。明年的市场销售情况确实不明朗,即使明年品牌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也会根据新规更新产品生产。“现在是现存产品销售的最佳时期。”

2. 临床试验有多难做

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发布的《射频美容设备注册审查指导原则》对射频美容设备的注册申报、审查的要求做出了说明。射频美容设备的适用范围描述应给出明确的应用部位、使用禁忌,鉴于射频美容设备的治疗有效性与能量强度存在直接的关联性,不同能量水平下的有效性主要通过临床评价来证实。

“在临床试验中,要验证美容仪产品采用的技术是否能够对人体皮肤产生有效作用,一是要看企业能否出具在权威的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来支撑这种作用;二是要看产品的技术临床试验,以证明其用在人体皮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等。”为了弄明白美容仪的临床试验情况,Lucy前前后后跑了数十家第三方检测机构。

资料显示,美容仪采用的射频技术,是利用仪器电能所产生的热效应作用于真皮层或皮下组织,引起胶原细胞受热收缩出现可逆的热损伤,诱发皮肤启动自身的修复机制,从而引起新的胶原纤维合成和胶原重塑。

“美容仪对皮肤产生的效果与加热时间、温度及手法均有关,现在没法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哪些有效、哪些无效。可能我们在临床上采用专业手法确实起效了,但是采用的温度又不符合相关部门给出的标准。”Lucy说,“美容仪从临床试验到注册上市的时间可能需要两到三年,费用确实也有些高。”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不少知名品牌停止运营美容仪业务:宝洁就宣布关闭旗下美容仪品牌OPTE的线上线下运营,欧莱雅旗下洁面仪品牌科莱丽的旗舰店也早就关停了。

国家科学技术部政府服务平台显示,截至今年12月,仅能查到有雅萌YA-MAN、OGP时光肌、FLOSSOM花至、AMIRO觅光、MARY FAIRY玛丽仙5个品牌启动与国内大型三甲医院的射频美容仪临床试验项目,其中4个进行了射频美容仪临床试验备案。据了解,这5个品牌均为国产美容仪品牌。

3. 品牌将经历一轮淘汰

“如果迟迟进入不了备案程序,可能我会选择其他品类。” Lucy也有些无奈,她表示,有些消费者很在意美容仪产品的性价比,现在美容仪产品需要更新,未来效果好的产品价格也不会便宜,等到她代理的这些美容仪品牌取得了相关证件,价格可能又会再成倍增长。到时候,消费者买不买账也是个问题。

像丽丽这样早就入手美容仪且掌握各类美容仪相关信息的消费者也坦言,面对如今的美容仪行业,自己会保持警惕。

“同类型的仪器,同一个原理,不同的公司,不同的生产批次、生产场地,都会影响效果,但我们是没办法全部一一确认的。”丽丽仍打算继续找初普维权,“当初买这款仪器时是签过保价协议的,如果品牌给不出合理的解释,我很难接受‘被割韭菜’的结果。”

“对于美妆品牌来说,美容仪目前还是投入大于回报的赛道,未来或难有很多美妆品牌专门去申请医疗器械注册证。”国内某美妆品牌相关负责人向记者坦言,“对于美妆品牌来说,未来进入这一赛道的成本会越来越高,更多已经入局美容仪赛道的美妆品牌或将像宝洁一样选择及时止损。”

“产品上市成本增加也会劝退一批人。”Lucy表示,申请医疗器械资质产生的费用,以及对产品品质和功能进行升级产生的成本,这些都是一笔不小的费用,而国内美容仪的销售收入还不能完全覆盖成本。

热门相关:重生真的很淡定   魔葫   宝贝轻轻:总裁,用力爱!   美食供应商   仙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