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房养老”需警惕,天上岂会掉馅饼?

案例背景:

“老有所依”是我们每个人的向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养老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除了每个月的养老金,“以房养老”也成为了热门话题,而一些不法分子也开始打着以房养老的幌子对老年人实施诈骗,他们以零成本、零风险、稳定高额收益为诱饵,将不明真相的老年人一步一步带进了精心设计的骗局当中,最终将可能导致老人不但钱没有拿到,甚至还会失去房产,陷入钱房两空的深渊。

基本案情:

北京市的刘先生与自称是北京某资产管理公司养老服务板块的负责人柴某通过电话联系推荐公司的“以房养老”项目给他,由于刘先生对于这家公司的以房养老项目有所耳闻,因此就信以为真。通过测算刘先生发现,如果用自己的房屋参加这个以房养老项目,每个月可以拿到上万元的养老金。

几番思考后,刘先生最终下定决心加入了这个以房养老项目。随后柴某找来了两名放贷人,在柴某的安排下,刘先生和两名放贷人分别签订了一份300万和一份200万的房屋抵押贷款合同,很快500万元的贷款汇入了刘先生一家的账户内。

此时的刘先生并不知道,他正在一步一步落入柴某的圈套之中,随后柴某提出,按照以房养老协议,这500万元的贷款要转入到公司的理财账户进行统一投资,于是他用POS机分九次将这500万元贷款全部提走。然而一个月过后,到了该返利的日子,刘先生并没有收到所谓的养老金,反而收到了两名放贷人的催款通知,要求他尽快支付贷款的利息,这时的刘先生才感觉到出了问题。

一审法院认定被告人柴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四年,剥夺政治权利三年,罚金人民币二十八万元,并对查封、扣押在案财产依法处理。柴某不服提出上诉,二审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通过这起案件我们发现,以房养老骗局不仅危害极大,而且整个骗局环环相扣,十分隐蔽,老年人一旦轻信,就可能房财两空。

律师分析:

近年来,以房养老理财骗局事件频发。许多老年人为投资以房养老理财项目,将自有房产进行抵押,背负巨额债务,又在行为人的恶意串通之下失去自有房产,导致陷入钱房两空的。此类套路贷难以根除的原因之一,是行为人常常在法律空白或者规定不明确的领域,利用老年人性格特点以及寻求投、融资渠道的迫切心理,披上迷惑外套变装成以房养老理财项目,进而非法占有老年人房产。遇到这种情况,可以诉至法院,要求确认该买卖合同无效,要求重新过户到您的名下。涉嫌犯罪的第一时间报警,最大程度减少自己的财产损失。

律师还特别提醒,首先必需时刻牢记投资有风险,“保本高收益”就是金融诈骗!理财产品如果承诺收益率超过6%就要打问号,超过8%就很危险,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切勿轻易相信所谓的“稳赚不赔”“无风险、高收益”宣传,不要投资业务不清、风险不明的项目。

其次在投资时需谨记选择正规机构,建议消费者尤其是老年人群,在购买投资理财产品前,多咨询正规金融机构的专业人员,多与家人商量,对投资活动的真伪、合法性进行必要的判断和了解,防范不法分子诈骗侵害。提高防范诈骗的意识,对于宣称低风险甚至无风险、高收益的养老投资项目,要提高警惕,对超出自己判断能力的问题,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以房养老本质上是一种保险产品,是一种消费而不是投资理财,不会有高收益。最简单的识别方法就是排除法,正规的以房养老业务,只能由正规的保险机构来办理,在办理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借款合同、房屋买卖合同、理财合同等,老年人可以向有关保险公司咨询了解有关保险业务。

第三还要注意提防诈骗套路,集资诈骗多有“击鼓传花”和“庞氏骗局”特点,往往是以新换旧,缺乏实际业务支撑和盈利来源,不存在与其承诺回报相匹配的项目,容易发生卷款跑路、资金链断裂等风险。切勿相信“天上掉馅饼”,骗子会利用高收益、坐享其成等诱惑点进行欺骗,请一定保持清醒头脑,高度警惕,不要被“保本高息”“保证收益”等说辞迷惑。

最后也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在日常生活中增强个人信息安全意识,慎重对待合同签署环节,不在空白合同签字。不随意提供身份证、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重要信息,以防被冒用、滥用或非法使用。同时,增强自己保存和收集证据的意识与能力。

如果出现纠纷,建议向有关部门、公安机关进行举报,请求追回被骗钱财,这么做有利于及时保存证据。目前,12337智能化举报平台已经开通“养老诈骗”举报通道,举报人可通过登录相应平台或直接拨打电话12337,向12337智能化举报平台反映问题。如果以上途径无法解决,或者有争议而没法作出判断时,再起诉到人民法院。

律师介绍:

韩放,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律师,北京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公益律师、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司法所公益律师,专注于提供处理重大疑难的合同纠纷、婚姻家庭与继承、民间借贷、劳动争议、公司常年法律顾问、资本市场、并购重组、征地拆迁、争议解决等相关领域的法律服务。

热门相关:神秘老公,晚上见!   万古第一帝   三国之袁氏枭雄   惊艳人生   混在三国当军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