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完成登月壮举的NASA,为何变成了“土味”潮牌?

数千年来,人类总是致力于致力将梦想转变为现实。而那种向着太空进发航天机构,或多或少都带有一些浪漫主义色彩,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便是这样一个存在。

但不知从何时起,人们提到NASA第一时间想起的不再是“尖端”“神秘”等字眼,而是那极具辨识度的“蓝底红箭”NASA标。因为,它早已如“全员恶人”那般成为了一大“潮牌”,通过各种跨界联动占领了人们的衣服、背包和手提袋。


这也算是某种程度上的“梦幻联动”了

从遨游天际到街头“卖标”,这前后的落差实在是有些巨大。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曾风光无两的NASA沦落到如今这般地步?

星辰大海的魅力

要搞清这个问题,我们还是得从它那极具特色的LOGO说起。

从设计学角度来看,LOGO上红色人字形机翼贯穿了蓝色的太空,在星光点点的照映下显得富有冲击力,一卷环绕 NASA字母的圆形轨道就像一艘飞船正在太空旅行,既展现出了浓浓的科技感,又彰显着人类向着太空进发的壮志雄心。

尽管它曾因难以复制印刷、寓意过于复杂等原因饱受美国政府机关诟病,也一度因为有些抽象,而被不少人看成“被筷子夹起的肉丸”。但从美学角度来看,这个色彩丰富的“肉丸”无疑会让人感觉到活泼亲切,更何况它早已成为了人类航天史上不可或缺的一个标志性符号。


NASA的工作人员亲切的接受了“肉丸”这一称呼

“肉丸”的风靡全球自然和其精美的设计不无关系,但若没有NASA本身的影响力加持,恐怕达到这一目标还是有些天方夜谭。作为美国首屈一指的航空航天科研机构,NASA的高光时刻主要集中在1957~1975这十八年间。

那时,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冷战已进入了白热化阶段,两国为了争夺航天实力的最高地位展开了一场“太空竞赛”。谁能率先在太空探索上获得成就,谁就能获得更强的技术优势、更高的国际地位,以及彰显自身意识形态的优越性。

在太空竞赛初期,苏联就在谢尔盖·科罗廖夫的主导下,率先拿下了人造卫星、太空探测等多个成就,而彼时的NASA方兴未艾,只能在失败和探索中紧紧跟随着苏联的步伐。


著名的BM-13“喀秋莎”火箭炮也是出自此人之手,该武器在二战苏德战场上作用不凡

虽然技术上的差距并不明显,但人们大都只会记住创造历史的人。

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人头攒动,在无数双眼睛和摄像机的聚焦下,一艘名叫“东方一号”的火箭腾空而起,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位宇航员成功送入了太空。

次日,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的名字登上了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全世界的人们都在为人类历史又迈进了一步而感到由衷的赞叹。

不过,时任美国总统的约翰·肯尼迪却显得有些乐不起来。

因为苏联那先进的航空技术,已然对美国造成了威胁。毕竟有能力把人类带上太空遨游一圈的火箭,当然也能带着核弹头飞抵美国。

为了使美国在这场“太空竞赛”中超越苏联,1961年5月美国总统肯尼迪向全世界宣布:美国将启动“阿波罗”计划,举全国之力来支持NASA,目标是在十年之内将人类送上月球!

肯尼迪的雄心壮志,当然不是说说而已。

保证“阿波罗”计划的顺利进行,一时间成了美国的头等大事,当时的NASA也获得了有史以来最高的政府预算拨款:59.33亿美元。如果把这笔钱放到今天来看,那么它大约相当于430亿美元,拿它来组建四个成本约100亿美元的核动力航母战斗群都有富余。


59.33亿美元相当于当时美国财政预算的4%

正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有了大笔的资金,也得派出有真才实学的人来执行这一计划。而当时带领NASA前进的不是别人,正是当初为希特勒打造最终兵器“V-2导弹”的前纳粹德国科学家:冯·布劳恩。


在纳粹德国行将就木之时,冯·布劳恩便果断投降了美国

美国启用背景不甚光彩的冯·布劳恩只有一个理由:他是个天才。

1967年,冯·布劳恩研发的“土星五号”火箭试验成功,它时至今日都还保持着世界上最大、最高、推力最强火箭的记录。

“土星五号”的试验成功,给予了包括冯·布劳恩在内的所有NASA成员底气,终于在1969年的7月20日,美国发射的“阿波罗11号”如愿以偿的飞上了月球,宇航员尼尔·奥尔登·阿姆斯特朗缓缓的爬出登月舱,第一次将人类的脚印留在了荒凉又寂寥的月面上。

尽管事实证明,美国的成功登月标志着它们已在“太空竞赛”中超越苏联,但当时的阿姆斯特朗却并没有因此沾沾自喜。他的那句“这是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将整个探月工程升华到了另一个高度。


阿姆斯特朗的宇航服上也印有醒目的NASA标

从那之后人们逐渐认识到,太空探索是全人类的目标,在这一伟大的目标面前,任何国家和组织都将退居其次。就连后来的苏联在经历几次登月失败后,也选择放弃与美国竞争,近而转为合作,苏联的这一举措无疑为剑拔弩张的“太空竞赛”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尽管对于普通人来说,太空工程离我们的生活太过遥远,但面对那浩瀚无垠的宇宙、璀璨无比的星河,人们总归还是会对其心生向往。而迄今为止唯一一个将人类送上过月球的机构NASA,早已随着它的“肉丸”LOGO一起,变成了时代印记、文化象征,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人们梦想的寄托。

NASA的困境

刘慈欣曾在《三体》中写道:“敬畏头顶的星空,并时常仰望”。

1972年12月7日,“阿波罗17号”完成了人类六次载人登月任务,从那之后到今天为止,人类已经整整五十年没有重返过月球了。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航天局继承了苏联航空的衣钵,但其境况早已无法和当年同日而语。至于作为后起之秀的中国航天,虽然能在近几年凭借着技术上的突飞猛进让世界为之侧目,但和经验丰富、历史悠久的NASA相比,尚且还拥有着不小的差距。

所以,现如今几乎没有谁能威胁到NASA在太空领域的霸主地位,而这也恰恰是NASA当下所头疼的地方:没了外部压力的他们,自然也拿不到太多的钱。其经费从当年美国财政预算的4%骤降到如今的0.4%,整整少了十倍。

NASA所面临的手头短缺问题,已经影响到了它们的后续计划。就拿2017年NASA局长吉姆·布里登斯提出的“重返月球计划”为例,由于资金的短缺该计划已经屡次延期,充满了各种未知变数。

这种事情站在普通人的角度看,无非是人类再次踏足月球要再等待几年,但对于NASA而言,这势必会让后续的火星登陆、小行星探测开采以及彗星探测着陆等计划的时间变得更加仓促。

资金的短缺除了除了影响到后续的计划外,同样也对NASA现有的一些设施造成了影响:大到太空中的国际空间站,小到供宇航员穿戴的宇航服,都是需要花费真金白银去维护,这让本不富裕的NASA更加雪上加霜。


NASA目前正计划出售国际空间站的使用权

为了摆脱这种困境,NASA只能想方设法的搞钱,而它自身那强大的影响力无疑便是最好的“财富密码”。于是,NASA商业化委员会负责人在2018年说了这样一段话:“商业化在地球上运营得非常好,我们没理由不将其推广到太空。”

此语一出,不少人都吃了一惊。

要知道,NASA毕竟是个行政性科研机构,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美国联邦政府在世界上的脸面。所以这些年来,财大气粗NASA对于商业合作极为敏感,在“太空广告”一事上表现得比其他国家都要谨慎。

举例来说,NASA在很早之前就把M&Ms巧克力豆作为补给提供给宇航员,但它们却不允许宇航员直呼其名,而是称作“糖果涂层巧克力”。

无独有偶,早在1985年,NASA便将百事和可口这两大品牌的可乐带上了太空,但他们却同样想尽一切办法去淡化商业色彩。比如不允许宇航员们对可乐的味道发表评论,即便是说说可乐罐功能的优劣也不行。

由此可见,“放下身段打广告”对于NASA而言,无疑是个违背祖宗的决定。

当然,有失必有得,开始承接广告业务的他们,就像是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一般,霎时间NASA的标志便开始全世界的大街小巷频频出现。

无论是几十万的爱马仕包。

几千块的耐克鞋。

几百元的乐高积木。

还是售价仅有几十元的玻璃杯。

可以说,现今无论是什么样的的商品,只要是打上NASA的“肉丸”标志,便会在一瞬间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潮牌”。所以按理论上来讲,NASA仅凭这些授权费就足够赚到盆满钵满。

那么,这大大小小的“肉丸”们,到底为NASA带来了多少的直接利润呢?

答案是“0”。

对于这个问题,NASA对外交流办公室多媒体小组负责人伯特·乌尔里希,就曾向媒体做出过解释:“NASA不是一个商业品牌和私营拥有,作为政府部门,我们不会为此要求任何形式的商业报酬。”

预算捉襟见肘的NASA之所以显得如此豁达,并不是因为“对钱没有兴趣”,而是它们选择将目光放在了更加长远的地方。

NASA毕竟是NASA,它的心中依然有一个代代流传下来的太空梦。月球、火星、天王星、海王星……这些离我们无比遥远的星球,早已成为了NASA下一个60年所腾飞进发的目标。

可是,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凯撒探测器、蜻蜓探测器、2069恒星探测器等一个个寄托着梦想的名词背后,都堆砌着如同天文数字般的美金,而这些钱并不是靠着热度赚几年授权费就能够企及的。

NASA的真正目的,是在于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到它的文化,进一步扩大了影响力,同时也想借此机会来吸引人们更多的关注太空领域,支持他们在太空探索之路上继续走下去。

基于这种目的,NASA不仅在授权费上不拘一格,在授权对象的选择上也不那么斤斤计较。

“从沃尔玛到塔吉特,从H&M到Heron Preston再到Vans,只要跟NASA提出申请,经过我们的审核,确认我们的Logo和名称可以得到正规的使用,申请就能得到批准,我们不带有任何偏见。”这同样出自上文中提到的那位伯特·乌尔里希之口。

所以,尽管如今的我们在网购平台上打出“NASA联名”相关字眼随便一搜,就会有成千上万个商品出现在眼前,但这其中侵权产品所占的比例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因为获取NASA的LOGO授权并不是件特别麻烦的事,哪怕你卖的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的手机壳。

这就导致,目前市面上有许多商家根本不了解这个标志所代表的意义和成就,有些甚至连NASA到底是干什么的都不清楚。它们中有不少在拿到NASA的LOGO授权后,便直接将其印在纯色的商品上进行售卖,这样的产品在美感上自然是好不到哪儿去。


某宝上充斥着各种印有NASA标的“土味”产品,而NASA却从未对此进行过回应

甚至,不少商家还凭一己之力,让NASA在抽象的道路上一往无前。有人就吐槽过,在某宝上买了NASA联名外套后,感觉不太对劲。


确实不太对劲

由此可见,NASA标志的红极一时不仅只是靠着优秀的设计和出众的名望,同样也和它们开放包容的态度以及长远的战略眼光息息相关。就当下情况来看,NASA“扩大影响力”这一战略方针已经初见成效:据相关机构分析,它为NASA每年所带来的收益要超过1亿美元。

虽说面对每年30~40亿美元的运营成本,这1亿元的额外收入只能说是杯水车薪,但它却对未来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毕竟,浩渺的太空总会让人感到无限的可能,当新一代的目光逐渐聚焦在星河之上时,历史的车轮便会在不经意间再次转动,于无限的寰宇中留下新的轨迹。

结语

“肉丸”只是一个好看的符号,但它背后所蕴含的NASA精神却值得我们敬仰。因为他们正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克服万难,向着更深、更远、更未知的宇宙世界进发,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行星,并启迪我们的下一代去探索宇宙。

热门相关:深空彼岸   嫁偶天成   总裁的天价小妻子   藏娇记事   藏娇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