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不能简单地对网络游戏扣帽子、打棍子
近期关于网络游戏的讨论很热,有人认为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成长是有益处的,也有的说网络游戏让青少年成瘾,毒害了青少年。暂且不去评论两种观点的对与错,我想先就我对网络游戏的了解谈一些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本文作者: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许进
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我们要全面分析网络游戏导致一部分人沉迷的原因,并找到完善的解决办法,并不能简单地给其扣个帽子、打打棍子,这样未免以偏概全。
众所周知,游戏是一种发生在各个年龄阶段和各种文化中的普遍现象。游戏的主要功能就包括娱乐,弗洛伊德曾说过,追求快乐是人类的天性,在这一点上是不分年龄段的,所有人都需要。特别是对于青少年和儿童,通过游戏活动寻求快乐,是他们的天性。而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游戏可以帮助人们获取知识、探索未知,可以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自我实现,这一点在青少年和儿童身上表现更为明显。
网络游戏是游戏的一种,网络游戏的风靡,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一种便宜且方便的娱乐方式,青少年容易获取、使用方便。二是网络游戏已成为年轻人一项重要的社交内容。三是目前孩子们能够享受到的娱乐形式和场地都很有限,以及现有教学方式和内容有时候对孩子吸引力不足,这些都是一些年轻人喜欢网络游戏的重要社会原因。
既然这个问题带有社会性、普遍性,那么解决起来就需要综合施策,各方面共同努力。
△图源网络
在家长责任方面,有些家长缺乏对儿童的正确引导,孩子一哭闹任性,就给孩子手机玩游戏;有的家长自己痴迷于刷手机和玩网络游戏,没有做好带头表率,却双重标准要求孩子不能玩游戏,效果也可想而知。在防止孩子游戏成瘾方面,家长责无旁贷,首先要做好引导。怎么引导?这是个关键问题。采取堵的办法,不让玩游戏恐怕很难。因为网络游戏无处不在,有些学生作业都是以手机游戏方式呈现的。就算是游戏软件,也不是没有任何价值,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也能获取一些知识。所以这个度很重要,这需要家长和孩子达成一个共识。
从监管的角度来说,相关部门的确要加强对于网络游戏的管理、加强引导,完善法律法规,督促相关企业和平台不断完善防沉迷机制,要发挥网络游戏寓教于乐的长处,控制其负面影响。
与此同时,在教材和教学方法上也要有所改进,让孩子们快乐地学习。最重要的是给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让孩子们学习有目标,努力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还要让孩子们学习有乐趣,比如通过科普或者榜样的带动作用,使孩子们乐于学习;让孩子们学会坚持,比如通过体育锻炼增强孩子们在意志品质方面的素质,对于感兴趣的学科与知识,能够持之以恒,学有所成。总之,在这个价值观多元化的社会,应该用孩子们听得懂、愿意接受的方式引导他们。违背孩子们的意愿,过分强制他们,有时反而会事与愿违。
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社会、家长和网络游戏企业,要多方共治,一起联动,共同解决青少年沉迷的问题,要以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出发点。
一是明确游戏的重要责任是服务社会。企业也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样企业发展才能持久,才能打造优秀品牌。从这一点来讲,企业要肩负起服务社会的重要责任,而不能只是寻求利润的最大化。对于企业而言,以服务社会为重要宗旨,就是要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不断创新的产品和服务,实现供需双方精准对接与和谐共赢。
二是不能忘记各自责任。针对游戏容易上瘾的特征,网络游戏的出品方和设计者不能为了留住用户而任意扩大游戏的吸引力和代入感。要严格落实游戏实名制和用技术手段限时,同时对于未成年人的游戏充值和购买装备,也应该设置严格的程序进行限制。与此同时,社会各界和家长也要更多关注这个问题,避免青少年沉迷,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三是承担起传播中国文化的责任。网络游戏要承担起对内、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责任。应把中国传统文化和体育竞技以网络游戏的方式提供给孩子们,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并有可能成为新时代的寓教于乐。而功能游戏和游戏化学习,也可以与思政课、道德课、文化课、历史课进行巧妙结合,生成全新的教学形式。目前,在中国公司引领全球电竞体系和中国出海游戏产业高速增长的背景下,海外电竞比赛和网络游戏画面对中国文化传播的贡献依然有限。如何将其作为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有力抓手,同样需要更多的前瞻思考、创意设计与精品力作。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
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