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韦一敏面前,人人都是语言理解大师
面对一段人类无效沟通时,你可能会看到这样一句感慨:“韦一敏,这盛世如你所愿”。
韦一敏,一个原本陌生的名字,自去年夏天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它在短时间扩散出短视频平台,蔓延至整个互联网,至今仍然被广大网友所熟练使用。
这个名字背后的身份似乎永远不可得知,但“韦一敏”所代表的意义和精髓被无数人了然于胸:世间一切语义误解形成的对话,都属于韦一敏效应的表现。
包括语义本身
比起弄清楚韦一敏是谁这件事,人们早已醒悟,接受了韦一敏的“降临”。
1
在这个代名词出现之前,“韦一敏效应”所代表的无效沟通一直存在于人们的日常交流中,但谁也没能比韦一敏能更简洁地解释交流的困境。
韦一敏的走红,起始于去年夏天短视频平台上的一条评论。在一个讲解《你的名字》动画电影视频的评论区里,一位ID为“敏”的网友和其他网友一样发出言简意赅的疑问,一位网友也同样言简意赅的回答了她。
显然,“敏”将这里没加书名号的“你的名字”理解错了,随即报出了自己日后影响甚远的大名。直到另一位网友向“敏”解释道《你的名字》是视频所介绍的动漫名称时,“敏”的思维似乎依旧没有掰回来,并发出了惊讶的感慨:原来它也叫《韦一敏》啊!
这回轮到网友们惊呆了。寥寥几行字,敏“傻得很天真”的形象瞬间成型,在人们面前简明扼要但十分生动的演绎了什么叫“鸡同鸭讲”。
于是这段名场面被顶上了C位,至今仍然引无数网友前来“打卡”。他们中的人将对话截图传播到各个社交平台,引得更多人围观“敏”的社死始末。“韦一敏”这个名字也很快被网友们口口相传,频繁使用,以至于短时间内敏的身影几乎充斥着社交网络的每个角落。
在初期,他的名字和一切电影动漫解说账号高度绑定。这种情况主要体现在短视频电影解说号的评论区,每当有人问电影名称时, “韦一敏”就会大量出现前来钓鱼。这种钓鱼成功率并不低,还顺利引发了一些韦一敏套娃。
但随着钓鱼的目的逐渐趋于直接和邪恶,人们也不那么容易上钩了。
韦一敏事件的发生一度引发网友们对于这一现象的讨论——尽管大部分人觉得事件发生来源于敏的认知错误,但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回答问题的人也有责任,毕竟作品名称带上书名号就一目了然。
但书名号并不是万能的。在口语沟通下,能不能顺利接茬,就全看接话人的脑电波频率和你在不在一个频道上了。
男主持人:“《YOU》有一集爆发了荨麻疹”,女主持人:“我什么时候提过荨麻疹了?”
或许换一种角度,其实提问和回答者双方都没有问题,问题出在作品自身那接地气的名字上。
很快,网友们意识到韦一敏现象本身并不少见——它的表现形式不限于《你的名字》,仔细回想一下,人人都是韦一敏,每个人的身边也都充斥着韦一敏。
而有时“韦一敏”们相比韦一敏本人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的语言理解天赋,往往是惊为天人,充满随机的趣味,令人各种摸不着头脑。
韦一敏事件看起来是语言的表达和误解,实则还反映着互联网世界里人与人之间单薄的信任感,面对比较狂野的答案,回答者还是要操作慎重,避免韦一敏效应发生,否则有可能引起不必要的冲突。
但有时候双方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也不是不能将对话进行下去,甚至还能推进几个回合。
同理,两个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对话者,各自也能找到满意的答案,这种场面堪称是韦一敏效应的终极进化体。
不难看出,韦一敏效应无处不在的同时,还充满了混乱无序的随机性,它可能发生在任何语境下,几乎防不胜防。“韦一敏”的魅力,在于每个理解了其含义的人,遭遇这样一段无效沟通时,脑海中都会自然的浮现出这个名字,并自然的将自己划分进韦一敏效应范畴内。
于是人们大多选择放弃了抵抗,开始从身边挖掘更多潜在的“韦一敏”,寻找新的乐趣。
2
自韦一敏事件发生已经过去了大半年,人们对这种现象的掌握和理解愈发灵活。
韦一敏效应之所以能无处不在,其精髓在于“不懂”“不知道”“没明白”。
当初网友们也探讨过韦一敏的表现到底是天然如此还是“钓鱼”:有一部分人倾向于敏知道答案,所有表现皆是刻意行为,目的是骗取评论和关注,但更多人则相信她这份纯粹的呆萌。
韦一敏的反应背后似乎还有一点颇为宝贵的东西——一种与当代冲在互联网第一线、动不动笑里藏坑开始钓鱼的网友们完全不同的淳朴气质。
如今,人们深谙“不懂”的精髓,却丢掉了韦一敏那游离物外的质朴。
驴头不对马嘴的形式有很多种,表达的意义也各不相同。网友每天在自己的身边“捕捉”这些人,暴露着他们的小心思——毕竟一眼过去,你看到了什么取决于你在想什么。
对于那些奉行“爱情只会影响我拔剑的速度”的人来说,他们眼里有的又只是另一个极端。
信息爆炸时代,想要把相近的人名和事件记清楚对于当代人来说本来就不容易,但总有“韦一敏”趁机装傻捣乱,让其他 “韦一敏”们原本就不够清晰的印象变得更加混乱。
而且社会复杂,并不是所有“韦一敏”都虚心求教,他们或许只想让你血压升高。
碰上货真价实的智商下线,人们应该会更好奇他到底做了什么让大脑退化到如此地步。
或许只是多喝了几瓶伏特加
但让人感动的是,即便韦一敏效应概括范围在扩大,囊括了形形色色各怀心思的人,其中还是能找到仍旧对一切心怀热忱、愿意相信人性本善的人们——尽管他们的记忆力可能只有三秒。
韦一敏效应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展现出不同的结果,但他们谁也无法替代当年的韦一敏,朴实无华的气质始终占据着最深入人心的地位。在这一点上,“敏”自己似乎依旧如此。
3
在人类世界里,一时的思维堵塞和理解偏差,会造成丰富多彩的笑料。而在韦一敏效应下,每当人们发现自己与当时的敏别无二致,一切怪异与尴尬的氛围瞬间被快乐取代。
而一切的源头,对,就是那个报出自己大名的账号“敏”,自打那时之后,关注一路暴涨,“慕敏而来”的关注者如今已经达到十几万。
不过,经历了一次网络社死的敏,从去年7月出名到现在,依然在发布二次元相关的短视频,即便因为“韦一敏效应”获得了意料之外的关注,但其本人却并没有借机恰流量的倾向——她似乎还在老老实实地看动画。
只是网友们依然锲而不舍的跟在每一条视频后,在上千条评论里不停地追问着同一个问题 “这是什么动漫”——互联网世界里人心难测,想要再找一个如此可爱的“韦一敏”恐怕没那么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