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分享“年度报告”的人,多少有点难言之隐

每当各大音乐APP出现“年度报告”的时候,每个人的朋友圈都会成了听歌人的集体团建现场。

人们纷纷祭出自己五光十色的歌单和最爱歌手,试图在社交圈内寻找灵魂共鸣。

每当这个时刻,人们对此的看法也会自动分为几类:

分享欲强的人,基本都表现得对此十分热衷,九宫格基本上都不够用。

与之相对,另一部分人的态度则是“根本不care”:

当然,这两拨人没有孰高孰低,只不过有着不同的社交偏好。

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还有一小批人,明明平时分享欲爆棚,此刻却在这关键时刻没了声音……

这是因为,他们的“年度报告”里多少有些难言之隐。


人类的品味是流动的,但对音乐的热爱却永恒不变。音乐软件的年度报告,在每年年末最受大家伙的欢迎。

它不仅能让人们宣告属于自己的音乐品味,也能在忙碌的生活中为你与朋友创造来之不易的共同话题。

以今日在朋友圈刷屏的极大主流音乐APP的年度报告为例。不少在社交圈内常年潜水的人,都突然蹦出来宣告了自己的音乐属性。

老二次元了

这类年度报告,不仅能提醒你“听歌最晚的时间”,还能想起“某天重复听过N次的歌”等等……而对于爱回忆的人来说,音乐才是唤起往事的最好工具。

但这些APP也忽略了一件事:大部份人听音乐,其实都有心血来潮的时候。

而这些心血来潮的时刻,可能人们都不是特别想回忆起来……

听歌软件并不能分清你是在军训练歌还是享受音乐。

它只会无情地记录下你每个反复听歌的时刻,并在年末残忍呈现。

爱在深夜听相声的人在这种分享活动里格外吃亏。别人在深夜听伤心情歌歌颂自己寂寞的灵魂,而相声人却没这种机会:

对于有更独特品味的人来说,音乐软件的年末总结也是一年一度的社死时刻。

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欣赏“小寡妇”的韵律。

与之相比,在听歌软件里练习听力的学生们似乎要更好一些。

每年也都有心酸学生的年度歌手是“XX听力”。

当然,音乐品味没有高雅或低俗之分。只要你爱听,就是好歌。

无论你是否心底有黑暗的秘密:

还是一心向善:

那就都有分享的自由和权利。

一些比较倒霉的粉丝除外。


近几年,不仅是听歌软件,各式各样的生活常用APP都开始搞起了类似的“年终总结”。

有些网友们都喜闻乐见,而有些则让人避之不及。

例如一部分社交软件,就忽略了当代人对社交私密性的需求:在这几年的年末,微博上总会有“微博年度报告能看访客”的流言出现。搞得各位视奸大师人人自查,开始发表一连串“无意冒犯”宣言。

购物软件也是同一个道理。在支付宝最开始搞“年度账单”的时候,就有人因此被弄的家破人亡。

主要还是本人问题

除此之外,这些“年终报告”也有一个通病:它们只有一套文案模版,且并不适用于所有情景。

以近年被喷的最惨的“淘宝回忆杀”为例。在这个总结用户淘宝生涯的报告中,文案十分精致且略带伤感,就是数据匹配起来不太准确。

在淘宝,只要你买活体动物就会被定性为“购买宠物”。

哪怕初衷与之相反。

只要你买能穿身上的就会被评为“为ta打扮”。

没人懂淘宝是怎么理解“爱好”这回事的。

有时候甚至会感觉它在嘲讽。

视频网站的年度报告也有类似问题。在几年前,一位倒霉蛋因为看视频时不慎睡着,就被B站的年度报告记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视频网站的确很难去辨别用户当时神志是否清醒,它们只知道你在一遍遍循环。

不过从这些用户们的年度视频记录中,我们倒也的确能看出一些问题。比如一部分人脱发的原因:

和他们“离猝死究竟有多近”:


现如今,“年度报告”已经成了互联网冲浪选手们年末最期待的活动。它能事无巨细地提醒你自己在这一年里都干了啥,比记日记还管用。

尽管有些时候,年度报告配上文案显得有些生拉硬拽略显矫情。

但大多数时候都会直戳人心窝子。

虽说不爱分享这些年终报告的人,可能多少都有那么一点难言之隐。

但更多的可能是,大伙在年末要面对的各平台“总结”实在太多了,在最初是新鲜感过去后,实在是总结不动了。毕竟,用自己的个人数据帮平台打广告,转多了总有些不对劲……

热门相关:夜的命名术   世嫁   和我结婚我超甜   盛世医香   慕先生,来官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