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夜谈】相比《沙丘》,我更希望维伦纽瓦能拍更多的《降临》

维伦纽瓦版的《沙丘》上映之后,大多数中文社区里出现了非常有趣的评价分化。一些批评者的观点,几乎和《指环王》(尤其第一部)重映时部分新观众的看法如出一辙:怎么会这么拖——到底在讲什么——怎么还没讲完就结束了——震怒!

上个星期,我社也包场看了一场IMAX 2D版的新《沙丘》。平心而论,仅凭摄影音乐美术,这也是部值得去电影院买张票的片子。不过从我个人角度而言,还挺想对这版《沙丘》发表一些不敬言论,比如是否真的要搞那么多升格镜头——那么多!

但考虑到夜谈画师凯撒先生对该片的评价近乎“不打十分就是不客观”,为了避免他在插图里闹事,所以这篇夜谈省略了这一吐槽环节。

电影上映后,我在油管上看到一些播主整理了维伦纽瓦比较有美学代表性的镜头合集。维导的电影气质可以说都差不多,无论《银翼杀手2049》还是《降临》,都是大段大段的配乐推进、升格镜头、无台词演出,充满一股冷冽的悲哀。

很难分出2049最有代表性的镜头到底是这一卡,还是虚拟人JOI在桥上那一指

可能是我对《沙丘》没什么久远的感情,又看过太多遍1982版的《银翼杀手》导致对新版有点过敏,所以一直认为维伦纽瓦最好的科幻作品依然是《降临》。

如果要简述一下《降临》的基本概念,我会复读一遍人类做给七肢桶(也就是电影里的外星人)的物理小实验——每个上过中学的人可能都做过——光的折射。每个人都知道光是怎么走路的,费马最短时间原理的说法是,光永远走的是需时最短的路径。

“那么光在射出之前,为什么已经知道这条路径是用时最短的路径呢?”,《降临》几乎就是从这件事讲起的。

对我这种口味比较通俗,又对语言学的基本知识没什么了解,脑子又比较笨、厘清概念很慢的观众来说,原本应该被《降临》里的概念绕得不太开心(显然,我也没有那种会在所谓“烧脑”电影散场之后讲半个小时题的男朋友)。

但我还是很轻松地就被《降临》带进去了。原因是维伦纽瓦的导演重点,其实几乎全放在了克制而隐秘的气质和情感表达上,观众完全可以摆出一副站在时间长河里看风景(虽然脑子里一团浆糊)的态势。想累了,单纯看看七肢桶秀书法,也蛮好玩的。

这个视觉呈现方式和《神秘博士》里的虚构语言Gallifreyan十分相似

后来我去看了原著《你一生的故事》,也因此喜欢上了作者特德·姜的更多作品。严格来讲,特德·姜挺多作品的“科幻性”比较弱,属于泛化的幻想文学范畴。

而且他非常热衷于探讨“自由意志”这个概念。在科幻文艺领域,把这个概念作主导,多少有点陈词滥调。而特德·姜却写了好几篇关于自由意志与宿命论的小说,无论《你一生的故事》《商人与炼金术师之门》还是《焦虑是自由引起的眩晕》,片面来讲,可以说共享的都是同一母题。

无非前者是从语言学的角度铺开整个剧情,概念要更独特一些;而像《商人》则伪装成了《一千零一夜》中的某一夜,除了故事讲得好(而这又是很难通过第三者口述出来的优点)以外,可以说没有任何有新意的地方。

但“会讲故事”,已经是一个写作者能得到的最奢侈的本领了,这完全不比一个足以夺得星云奖的绮想要差。

虽然很幼稚,但我会向所有人推荐《商人与炼金术士之门》

回过头再看,我会觉得维伦纽瓦拍《降临》属于天作之合。如果文艺作品是盘菜的话,维导显然适合“重口感而非味道”的剧作。这种对抽象情感和气质的把握与呈现能力,用来拍小科幻刚刚好,拿去拍《三体》就不对味了。

但人家已经在用自己的味道拍《沙丘》了,一部之后还有一部,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太空指环王。

自从《降临》之后,这种叙事格局小(非贬义)的科幻片在电影市场上并没有出现多少,不免让我觉得有些遗憾——如果《商人与炼金术师之门》能改编成电影该有多好,“聆听和扮演人生这个故事,我们最终才能从中得到教益”,是我在科幻小说里看到过关于宿命论最好的台词。

这部小说里面也有很多沙漠的,希望喜欢拍沙漠的维伦纽瓦能听到。

作为25年的沙丘迷,我不太同意作者的观点,但我誓死为他的白夜谈画漫画。 —— CaesarZX

热门相关:遮天   慕先生,来官宣   世嫁   和我结婚我超甜   和我结婚我超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