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成一个影视剧中的反派:他威胁总统拍视频,将《黑镜》变成了现实
在13条人命面前,乌克兰总统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做出了抉择:在绑匪的要求下发布了一段自己的视频。
这事发生在昨日的乌克兰,在当地时间早上9点,一位持枪歹徒挟持公交车上的13名乘客后,以这些人的性命提出了要求。
要求指向乌克兰总统,内容很简单:发一段视频。
在《黑镜》的《国歌》一集中,受人民爱戴的公主遭人劫持,绑匪却没有以此勒索金钱或其他物质,只提出了一个要求:让英国首相在电视直播中与猪发生性关系。
因为这段剧情讽刺人性,直指人心,《黑镜》一度被封为神剧。
如今,现实中的劫匪也向总统提出了一个要求。
和外界所关注的“《黑镜》的剧情居然成真了”的侧重点不同,这个绑匪对总统的要求其实远没有《黑镜》里那么离奇。
但与此同时,他的个人背景和作案动机之曲折复杂,又堪比好莱坞电影。
你可能在一些电影中见到过这样的大反派,他们极具破坏性,却又仿佛受某种“正义”的动机驱使(典型的就是认为“只有消灭人类才能拯救世界”)。这类角色往往可能还有复杂的个人背景和职业经历,可能举办过讲座,出过书,有自己的追随者,坐过牢——乌克兰的这位劫匪,戏剧性地符合上述多数特征,使其看上去仿佛是一个从漫画英雄电影里走出来反派一样。
1
7月21日上午,乌克兰市中心的卢茨克剧院广场,一名身着黑衣的男子,背着硕大的背包,同其余乘客一样,正常登上了一辆公交车。
不久后,车上所有乘客都成为了他的人质。
但没等事件发酵,这位劫匪就主动向警方报警表示,自己劫持了一辆公交车,身上也携带了弹药和大量爆炸物,并安装了炸弹,能随时进行远程引爆。
他声称自己名叫“坏人马克西姆”。
接到报警后,当地警方很快包围了现场,并停止附近交通,禁止民众入内。
这辆公交车,很快就成了“坏人马克西姆”的专属地:没人知道车内究竟发生了什么,而他却携带着手机,可以随时看外界的消息。
但同时,他却不拒绝媒体的访问——反而显示出欢迎的态度。
多家媒体通过各种方式和劫匪进行了沟通。媒体Censor的主编表示,自己和劫匪进行了通话,对方不仅要求他们报道此事,还让记者前往现场。
而这位主编则回应:希望能让他将自己作为人质,换回车上的妇女和儿童。劫匪听后怀疑他是警察,挂了电话。
在反复沟通期间,劫匪的真实身份也得到判明:他名为马克西姆·克里沃什(Maxim Krivosh),现年44岁,曾因抢劫,欺诈,勒索,非法拥有武器等多项罪名被逮捕,并在2013年被释放。
在出狱一年后,他出版了一本书,叫《犯罪哲学》,发行量为400册。
该书为自传体,描述了劫匪马克西姆本人对监狱和生活的看法。书中他写道:“他们15年以来一直在纠正我,但相反,我没有得到纠正——我变得更加自我……我可以被杀死,但无法解决。我永远是我,因为我可以”。
“我可以”一句在书中多次提及。在《犯罪哲学》出版一年后,他注册了一个带有“我可以”字样的商标,并多次使用,还印制了成T恤。
《犯罪哲学》倡导着这样的理念:罪犯是符合自由标准的人,并且是唯一可以改变制度的人。
此外,在撰写过程中,他会经常引用名人名言,及圣经的内容。
而根据“坏人马克西姆”一名,劫匪的社交账号被陆续发现。
在推特上,一个名为“坏人马克西姆”的账号在当月注册,拥有近一千名关注者。在劫持发生不久前,该账号发布了多条信息,频繁表示“国家是第一恐怖分子”。同时也发布了一则嫌犯本人持枪的自拍视频。
他的推特及YouTube账号在案发日的下午时遭到封禁,但在乌克兰禁止使用的VKontakte(俄罗斯知名线上社区)仍可访问。在这个软件中,他的第一条动态是:“什么是自由?天堂。怎么去那?成为罪犯”。
在VKontakte上,劫匪马克西姆的关注量将近3000,其中大部分账号与“哲学”“心理学”“伟人”“文学”相关。
在账号动态中,他从不记录自己的生活,而是多次发表关于“犯罪”“自由”的观点。例如“什么是自由?自我奉献”“认真认识自己,永远是世界眼中的罪犯”。
他的言语大多较为跳跃及游离,从不描写自己,而是大量引用伟人名言及自己书中的内容。
随着这些信息的揭晓,马克西姆的形象也在公众和警方面前逐渐明朗了起来——他曾经入狱,不满政府,渴望犯罪。
但对于这个案件及乌克兰政府而言,这件事并非只是“一个罪犯通过劫持人质来敲诈勒索”这么简单。
自从劫持公交车开始,马克西姆便一直对外提出自己的要求,并命令媒体对此进行报道。同时,在他的各个社交媒体账号上,也对此一再重申。
这些要求非常简单,也被警方评价为“十分普通”,只分为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