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武堂:气球,也曾是人类历史上的空中杀手
气球,虽然能飞,但又大又脆弱的特性,决定了其难以存在于恶劣的环境中,更妄说穿行于炮火连天的战场了,此前笔者对所谓“军事气球”的印象仅仅停留在《合金装备5幻痛》那无厘头的“富尔顿回收系统“,然而经过深入研究后,才意识到软萌的气球也曾是强大的“空中堡垒”。
天空中的侦察兵
1783年,热气球在法国巴黎的凡尔赛宫门前首次升空成功,打开了一扇利用气体飞天的大门。短短十年后,热气球便和后来发明的氢气球一起被投入到了战场。
1794年5月,一只名为“创业”号的气球出现在了法国革命战争的战场上。法军航空连将它用一根长长的绳子系在地面,上尉库泰勒亲自爬到气球下方的吊篮里,随后命士兵放飞气球至几百米的高空,侦查奥荷联军在莫伯日城周围的动向,并通过旗语、灯光或用沙袋包好纸条来向地面部队传递情报。
“创业”号是第一支被人类用于战争中的氢气球
当这么一个奇奇怪怪的东西出现在法军阵地上空时,尽管对面的奥荷联军不知道它的功能是什么,还是迅速使用轻型火炮向其射击,打出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轮防空炮火。
眼看着炮弹从吊篮四周嗖嗖飞过,库泰勒上尉赶紧丢下重物,让气球又上升了400米,躲到了轻型火炮的射程之外才逃过一劫。
最终,法军获得了这场战斗的胜利,但对气球所发挥的作用人们却褒贬不一:
有人认为它的作用很小,比之常规侦察手段也没做到更多;也有人认为气球难以被敌方反制,且获取情报更加及时,因此作用巨大。
无论这种氢气球能作用如何,至少在那个时代,气球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都无法得到保证。
在后来的美因茨战役中,库泰勒上尉再次乘上气球上天侦查,不过刮起的大风却把气球吹得摇摇晃晃。幸亏地面上的六十四名法军士兵拼了命的拉住绳索,这才避免了库泰勒上尉随气球一起被吹走的命运。
法军营地里的这一场面,就连对面的奥军将领都看的胆战心惊,甚至表示欢迎库泰勒上尉直接来己方营地参观,别在冒着生命危险上天侦查了,当然库泰勒上尉一口回绝了。
到了1798年,作战英勇的库泰勒已被擢升为上校,并跟着年轻的拿破仑将军远征埃及。但在后来的尼罗河口海战中,法军舰队被英国舰队歼灭,船上许多气球设备还没发挥作用,就毁于一旦。而库泰勒和他的气球部队亦在不久之后遭到裁撤,退出了法军的战斗序列。
尼罗河口海战
当拿破仑于法国执掌大权后,也曾考虑过库泰勒的副手提出的计划:制造一百个直径百米的大型气球,装上人马大炮、弹药给养远征英格兰。不过因为成本过于高昂,且实现难度也无法把握,这一计划始终没机会真正启动。
十多年后,横扫欧洲大陆的拿破仑折戟滑铁卢,“敌情不明”正是此役之败的一大重要原因。所以也有些学者推断,假如当时拿破仑没有放弃气球部队,或许就不会在情报上陷入劣势,历史将很有可能因此改写……
飘荡于战场上空的“火炮之眼”
到十九世纪中叶,世界各国都开始装备军用气球。从美国的南北战争、欧洲的普法战争到列强在亚洲、非洲的侵略殖民战争,都能看到这些飘荡在空中的死神。
为了针对法军利用气球传递消息,普法战争中普军使用了历史上第一款高射炮:克虏伯37毫米反气球炮
值得一提的是,这时的氢气球已经从最初的圆球形进化成了流线型,拥有更强的稳定性和抗风能力。不仅如此,除气球的侦察功能之外,还研究出了火炮引导校正、防空等能力。
军用气球的运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达到了巅峰。一战的堑壕战中,火炮的地位不言而喻,因此无论是同盟国还是协约国,都在阵地上大量布置气球,为己方的火炮指示目标,顺便为敌方战机的飞行造成阻碍。
协约国的军队甚至还将气球绑在己方的军舰上以获得更好的视野,让其能够指引战列舰、驱逐舰上的舰炮轰击方向,甚至用来搜寻德国U型潜艇,可谓是用处极多。
发展到后来,各国索性开始让气球脱离钢绳的束缚“放飞自我”,变成了灌满氢气的大型军用飞艇。虽说彼时飞机早已投入战场,但载重量大、空中滞留时间长、相对消耗更低的飞艇仍有着一定的战略地位。
也许在许多人的认知里,飞艇、军用气球这类飞行物只要用枪打几下,就会“砰”的一声发生爆炸。实际上,这些历经战火考验的飞行物远没有那么脆弱。
它们内部灌注的氢气既不会被普通子弹轻易点燃,也不会因为外壳上的破洞而爆裂。不仅如此,气球和飞艇的内部气室还做了分隔处理,能够有效保证部分氢气泄露后飞行物能够继续运作。
在《教团1886》中玩家能够清楚看到飞艇的内部结构
也正因如此,身躯庞大的飞艇才能在一战的战场上冒着防空炮火执行侦查、轰炸等任务。直到后来的火箭弹、机枪曳光弹、穿甲燃烧弹等能够轻易点燃氢气的弹种出现,气球和飞艇才算是真正在战场上遭遇到了“生存危机”。
《战地1》中的“齐柏林飞艇”,作为德军的战争巨兽出现
气球保护着天空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由于侦察机的发展和雷达的成熟运用,气球在侦查方面的地位被大大削弱,只有少数国家还在利用它进行观测活动。这其中,就包括资源匮乏、总体科技水平落后的日军。
二战中的日军正在使用观测气球
通常来讲,侦测气球无自卫能力且目标显眼、机动极差,所以升空之后会布置一定数量的巡逻战斗机和高射炮来保护,想要击落一个侦测气球风险并不低,因此那些乐于击溃气球的飞行员也被称为“气球破坏者”。
当然,这一切都得建立在防空装备足够到位的情况下,可二战时期的日军很多时候恰恰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这无疑会使观测气球和下方吊篮里的炮兵观察员承担数倍风险。
在关河十五洲所著的《日本大败局:当关东军遇上苏联红军》一书中,就曾描述过一段诺门坎战役中苏联飞行员攻击缺乏掩护的日军观测气球的故事:
“观测气球升起不到十分钟,苏联空军便出动三机编队,以超低空突袭的方式,向观测气球围拢过来。除了一门高射机关炮,观测气球旁边什么保护措施也没有,这使得士气高涨的苏联飞行员无所顾忌,争相加入‘气球破坏者’的行列。”
“一架苏军伊-16趁高射炮被同伴所吸引,几乎贴着地面飞来,只听得一阵嗒嗒嗒的猛烈扫射,观测气球瞬间变色,化成了一团通红通红的火焰。接着,轰的一声发生剧烈爆炸,连累篮子里的炮兵观察员也一道死翘翘了。”
绰号“毛驴”的苏联伊-16战斗机,也曾在武汉空战中立下汗马功劳
虽然观测气球并没在关东军手里发挥出太大的作用,但却这并没有摧毁日本人在“玩气球”方面的信心。在日本已危如累卵的1944年,他们还曾提出过一个利用太平洋洋流将带有炸弹的氢气球投送至美国本土的“飞象计划”。
在前期的实验中“气球炸弹”的想法表现很完美,而到了实战阶段太平洋的洋流却不惯着日本人的臭毛病。所以日军放飞的那九千多个气球大都没有按照计划行进,除了落入海中的那些外,很多被吹到墨西哥、加拿大甚至是阿拉斯加和夏威夷,真正落到北美大陆的气球炸弹数量甚至还不到10%。
这些气球虽然引发了一些森林火灾,不过当时正值冬季,大量的森林被冰雪覆盖,消防员们扑灭火势轻而易举。唯一有记载的伤亡事件发生在美国的俄勒冈州,当时的米切尔夫人带着五名学生在公园聚餐时,有个已经落地的气球炸弹引起了孩子们的好奇,结果一名学生在摆弄时引爆了炸弹,导致六人当场死亡。
由此可见,日军在使用气球作战这方面并不算成功,相比之下同时期的英、苏等国则显得经验老道的许多。在欧洲战场“神仙房”摸爬滚打数百年的它们深谙战争方式的变化之快,将气球大规模的运用在防空之上。
在钢铁碰撞的东线战场,苏联将系留防空气球通过钢缆相连,织成了一张张密不透风的“空中铁网”。根据纪录片《伟大的卫国战争》中的描述,苏联的防空气球能够升到4500米的高空。
4500米这个高度,代表着德军如果使用JU-87“斯图卡”轰炸机进行俯冲轰炸时,有可能被铁网截成两段;而利用JU-88轰炸机进行水平轰炸时,势必要将飞行高度拉的更高,炸弹会因此丧失部分精度。
东线战场上的JU-88轰炸机
这一道道用气球组成的铁网,与大量的防空炮、高射机枪一起,保卫着苏维埃的天空。在著名首都莫斯科的保卫战里,这套成体系的防空配置严密封锁了德军轰炸机的航道,让前来轰炸的德国空军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为粉碎希特勒迅速拿下莫斯科的战略计划起到了居功至伟的作用。
天空中未被气球遮蔽的部分则布置了严密的防空炮火
苏联人在东线通过防空气球消弭德军的锋芒,而西线的英国人用起防空气球来也不逞多让。当二战早期纳粹的空军尚在英吉利海峡上空逞凶之时,英国皇家空军就在保卫首都的问题上提出过“伦敦空中雷区”概念。
所谓“伦敦空中雷区”,实际上便是利用钢缆将阻塞气球链接起来形成防空网,其实和苏联的使用方法基本上如出一辙,无非就是换了一下名号而已。
二战时期伦敦上空漂浮着密密麻麻的防空气球
事实证明,英军的这一手准备相当有效:防空气球不仅在战争初期的不列颠空战中保护着伦敦的大街小巷,而且在战争后期还阻拦了不少德国V-1导弹的打击,极大的减少了本土的军民伤亡。
值得一提的是,英国阻塞气球的许多操作组都是由女性构成
除了保卫本土外,英国的阻塞气球还随着英军的脚步,出现在地中海的港湾里、北非的沙漠中以及诺曼底的海滩上。他们用这种“低成本,高效率”的防空利器,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使德国、意大利飞行员深感头疼的“禁飞区”。
披上新甲的老兵
当二战的硝烟散去后,美国和苏联这两个世界军事大国开启了漫长的军备竞赛之旅。高空轰炸机的出现,使得氢气球的防空价值一下子跌入谷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正所谓“运去金成铁,时来铁成金”,正当人们都以为军用气球的故事将会彻底消失在岁月的长河中时,80年代初期各国又突然将气球这位曾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的“老将”请了出来。只不过,这次它们不再需要“和敌机撞个满怀”了。
1982年马岛战争,英国“谢菲尔德”导弹驱逐舰被阿根廷军“飞鱼”导弹击沉,在战后总结时英国人认为需要“采用气球载雷达作为海上编队的低空预警”;而在1987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国“斯塔克”号护卫舰在波斯湾被伊拉克导弹击中后,美国海军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后来的海湾战争中,美国海军真的使用了气球来侦查和预警
相比于美国和英国的亡羊补牢,苏联军队则在军用气球的使用方面显得先知先觉得多:早在80年代初期,苏军防空部队就在阿富汗和叙利亚战场上,完成了对气球通信中继(可理解为延长通信范围)功能的实战检验。
到了现代的信息化战争中,以巡航导弹为代表的远程制导武器已经成为了最主要的空中打击手段。这种利用卫星导航,拥有几千千米射程的高精尖武器甚至能够规避雷达的侦测,而廉价的防空气球却有机会影响其对目标的判断。
和当年一战二战甚至更早期的气球相比,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现代的防空气球早已在功能性和战斗力上实现了质的飞跃,不可同日而语。它不仅继承了前辈们安全性好、隐蔽性佳、价格便宜、“长寿”高效等优点,还能担任起预警防空、低空防御、通信中继等在现代战争中举足轻重的任务。
这一优秀的“神兵利器”,现如今不仅被军事实力领先的“五常”国家争相研制,就连埃及、韩国、伊朗这些中小国家也都积极发展或采购。
由此可见,气球这名身经百战的老将并没有被岁月所淘汰,它犹如一个披上新甲的老兵一般,仍历久弥坚的服役在各国的军队中。
参考资料
《气球升空,战斗开始》
《低空多面手——气球》
《日本大败局:当关东军遇上苏联红军》
《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支空军:法兰西共和国航空队》
《伦敦上空的大球球——两次世界大战中的英国阻塞气球》
热门相关:一念永恒 与子偕行 亏成首富从游戏开始 隐婚娇妻:老公,别玩我 超凡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