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大厂为了保护版权把小工作室告上法庭,这事儿已经发生太多次了

去年8月,被戏称为“讨饭网”的Kickstarter上有一款名叫《Prey for the Gods》的游戏获得了空前好评。它在众筹结束之时获得了50万美元资金,远超发起人的预期目标。

类似上田文人的名作《旺达与巨像》,在这个游戏中,玩家需要在空旷的环境中独自对抗体型硕大的巨兽与神明,体验刺激而震撼的Boss战斗。

这个备受期待的作品背后,是一个只有3人的工作室“No Matter Studio”,可谓名副其实的“独立游戏”。

不过近日,他们匆忙地把游戏的名字改成了《Praey for the Gods》,中间多了一个字母“a”。

工作室成员表示,之所以临时改名,是因为5月5日Bethesda就要发行他们的新游戏《Prey》(掠食)了,这是B社要求的。“注册商标的官司太浪费时间和金钱,我们是小公司,不想把来之不易的众筹工资用在打官司上。虽然我们更早的注册了‘Prey for the Gods’这个商标,但两者的名字还是太接近,不值得冒这个风险。”

他们说,曾经想用包含丹麦语字母的“Præy”代替“Prey”,也被B社拒绝了。

所以,如今这款“冰雪旺达”在Steam页面的标题已经是“Praey for the Gods”了——他们甚至还没来得及重绘游戏Logo。

在此之前,Bethesda的母公司ZeniMax就曾与《我的世界》开发者Mojang打过官司。当时后者正在开发一款名叫《Scrolls》的游戏,ZeniMax认为“Scrolls”(卷轴)这个名字对《The Elder Scrolls》(上古卷轴)构成了威胁。事情的结果当然是大公司打赢了官司,虽然Mojang可以使用《卷轴》这一游戏名,但这个商标的所有权依旧属于Bethesda。

早在2004年,B社买下了原属于Interplay的游戏品牌“辐射”(Fallout);2007年,B社又以575万美元的价格获取了“辐射”系列的版权。当2009年Interplay推出了包含1代、2代以及战略版的“辐射三部曲”合集时,B社不出意料的起诉了Interplay,理由是后者所用的“Fallout Trilogy”这一名字会让玩家误以为其中包含B社出品的《辐射3》,这会对Bethesda造成重大损失。

游研社曾经报道过的游戏《史前埃及》(Pre-Dynastic Egypt)在发售之前也遭遇过类似的情况。这游戏原本的名字是《Pre-Civilization Egypt》,因为名字带有“Civilization”(文明)字样,被2K告了侵权,结果改成了现在的名字。

同样的事情放到了波兰《巫师》系列游戏开发商CD Projekt RED(CDPR)身上,做法就比上面这些“大公司”良心得多。

在CDPR宣布其新作《赛博朋克2077》不久之后,他们也迅速注册了对应游戏标题的商标“Cyberpunk”。当被问及为什么只是注册了“赛博朋克”而不含有数字2077时,CDPR说是为了考虑到续作的名字。但他们同时表示注册的仅仅是商标而不是版权或专利,因此并不反对,也不会妨碍其他厂商使用“Cyberpunk”这一单词。

不过,正所谓“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Bethesda在《辐射4》刚上市没多久就被一位战斗民族的勇士告上了法庭。

这位俄罗斯男子起诉了B社本部与俄罗斯分公司所有负责本地化的员工,称自己因沉迷《辐射4》捡垃圾,导致连续三周旷工丢了饭碗,最终妻子也弃他而去。

俄籍男子如是说。

可惜(或者说毫无意外)的是,这次官司的结果是男子败诉,B社毫发未损。

若是换做国内,类似的事情就绝对没有可能发生了,毕竟每款“合法”游戏都在一开始就蹦出了这个你们都熟悉的温馨提示。

热门相关:我师兄实在太稳健了   总裁,我要离婚   总裁,我要离婚   总裁,我要离婚   总裁,我要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