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权:权力的游戏》的出现 展示了独游形成独立宇宙的潜力与障碍
本文作者:九夜
游戏开发商们也渐渐学会了构建一个“原创世界观宇宙”这样的把戏,但这很好。如果用电影界一个路人皆知的案例MCU(漫威电影宇宙)来进行比较,那么这个典范无疑给其它文娱产业增添了不少信心。
幸运的是,电子游戏在构建某个世界观宇宙之前,不一定需要庞大的前期规划,或者赌上一切,毕竟电影行业几乎不可能出现“5人小组3年开发”然后就卖个几百万份的爆款,产业结构决定了电子游戏可能在这一点上后来居上。
MCU除了众所周知的一系列超级英雄电影之外,还有衍伸电视剧(如《神盾局特工》)以及煞有介事的新闻短篇等等,从多个视角共同搭建这个完整的世界观。也正因为如此,MCU算是带领ACG冲出了宅圈的界限,开启了大众更愿意接受的“讲故事”方式。
当然,游戏界也很早就在做这件事,每个系列游戏都有这个意思,尤其3A大作的世界观呈现更为明显。就拿《刺客信条》系列来说,已经有多达11部作品在探索刺客兄弟会奥秘的同时,贯穿古今的呈现了一副宏大的历史图卷。并且该系列也有《刺客信条:编年史》这样类似番外篇的横版过关游戏来补全世界观。
比起单线程的讲一个故事,到最后不得不完结或者狗尾续貂般的重启的行为,如今的游戏叙事更倾向于打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原创世界观宇宙。构建一个游戏宇宙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延续系列寿命、多元化服务受众、丰富可挖掘内容等等。比起单纯的售卖DLC或者其它季票服务,将游戏扩充成一个宇宙更有助于延长寿命,而且还能理所应当的拉长战线,不至于引发“吃相难看”的争议。
都是为了延续游戏寿命,这一做法几乎是百利而无一害的选择,虽然它真正实施起来并非易事。幸运的是,对于游戏这样一个灵活变通的载体来说,大厂有大厂的做法,小工作室也有小巧而不失得体的融入方式。
手游《王权》系列已初现端倪
这可以从《王权》系列讲起。《王权(Reigns)》是2016年由D社(Devolver Digital)发行的一款手游,作为一款操作机制“极简”的手游,《王权》需要玩家扮演一个中世纪君主,通过Tinder式的左右滑动卡牌方式,应对一个个事件。虽然游戏的机制逻辑非常简单,不过《王权》仍然通过卡牌的空间创建出了一个独特的策略模拟模式,游戏主要有两套属性,一个是上方代表教会、人民、军队、国库的四个维度,另一个是剧情推进,而卡牌的左右滑动可同时控制这两个属性,玩家既要通过每个选择尽可能控制四个维度的平衡,又要想办法推进剧情。
作为一个多周目游戏,《王权》也在单局和整个故事进程上做到了时空的连续性,类似于剧情先后连接的Rougelike游戏,最后可达成多结局。
《王权》的一系列设计,极大的挖掘的手机游戏的碎片时间价值,在可玩性方面也有独特且持续的生命力,这为D社在手游领域带来了最大的效益,目前在Google Play上下载次数已经超过50万次,遥遥领先于D社其它手游。
《王权》在发售一年后推出了续作《王权:女王陛下》,同样的游戏机制,但主视角变成了王后,而在最近,《王权》系列与著名的权谋剧《权力的游戏》也达成合作,开发了《王权:权力的游戏》这款新作。
《王权》与《权力的游戏》在题材上显然是非常契合的,同样是权谋题材,《王权》并不因为操作机制简单而失去深度;相反,简易的逻辑为《王权》系列带来了大量簇拥,在《王权:权力的游戏》的评论中,出现了不少游戏和电视剧的双重粉丝。以《王权》系列的设计逻辑,也有足够的空间展开权游中复杂的家族斗争以及漫长的历史岁月。《王权:权力的游戏》也为此专门提供了九个角色的故事线,尽可能去贴合《权力的游戏》的调性,而《权力的游戏》原作中七大王国的复杂关系,也使得游戏本身的剧本得到很大拓展。
到目前为止,《王权》系列都是十分成功的,有着响亮的名声和不错的销量。但它的潜在问题同样也很明显。
独立游戏在发布之初,通常不会直接规划好一整个系列的制作,一来人员配置不允许考虑这种长期规划,二来简单的工作室结构也能让游戏在制作过程中灵活变通,一款游戏在获得一定商业成功后再继续续作规划是比较常见的状况。虽然这样并不利于一个系列的顺畅度,但也有《王权》系列这样确定了一个有挖掘价值的玩法,以此为核心寻找内容空间的方法。而且据D社官网公布的工作人员名单显示,最初的《王权》主创团队仅有5人,发展到《王权:权力的游戏》也不过增加到了7人。
游戏机制受限
不过,前段时间Telltale的破产给这类开发商敲了一记警钟。
游戏智库此前也对Telltale的遭遇进行了分析,Telltale作为一家与各类知名IP合作的游戏开发商,曾产出过《行尸走肉:第一季》这样下载量破千万的优质手游,但却因为从很早开始就将游戏模式固定为“剧本演出+对话选择+QTE”,而使得玩家最终审美疲劳。在工作室解散之前,几乎只有三款早期游戏仍在为Telltale赚钱。
当然,Telltale的问题不仅只存在于套用公式的游戏开发上,过度依赖资本也是症结所在;而《王权》系列的工作室体量极小,同时又与D社保持『开发——发行』的良好合作关系,作为D社目前手游领域的王牌工作室,《王权》系列仍是比较健康的运营状态。但系列同质化的问题又确实无法忽视。
第二作《王权:女王陛下》在原先的基础上增加了道具栏,事件触发可获得道具,道具有影响属性栏的效果。而《王权:权力的游戏》则是增设9个人物让玩家带入体验,模拟原作复杂的权谋故事,无处不在的权游梗和定制化的故事为该作带来了大量剧粉。《王权》系列划屏+四属性的设计已经成为了它的“品牌”,《王权:女王陛下》的道具引入并没有带来整体体验方面的跨越,此后的《王权:权力的游戏》也没有沿用这一设计,而是将设计重点落在与IP元素交融的部分。
《王权:女王陛下》的玩家部分论调
目前来看《王权》系列仍是蒸蒸日上的,可以预见,这个简单又不失精密的模板未来也可以跟诸多IP融合,或者开发更多的原创作品,然而它最终能承载的体量也有其上限,若想要真正拓展成拥有完整生态链的游戏宇宙也非常困难,而这一点在《生命线(Lifeline)》这个游戏系列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生命线(Lifeline)》系列的警示
我们没法知道每个工作室,每位开发者究竟设立了怎样的目标,想要达到何种程度,所以只能假设大家都在目前已有的资源上,尽可能的想做到业界最好的效果。不论这个游戏宇宙是一开始就规划好的,还是因为一款成名作而引发的衍生效应。
《生命线(Lifeline)》是3 Minute Games于2015年开发的一款手机游戏,作为一款文字游戏,它颇具创意的利用了手机通知栏,玩家扮演的主角通过跨星球通讯的方式,向一位被困在异星上的宇航员泰勒提供帮助。在游戏中,玩家不仅能通过即时通讯与泰勒对话,了解他的情况并作出抉择,游戏特意与现实时间流速一致、外加通知栏消息提醒的方式,又使得玩家产生如同真正在与异星通话一样的带入感。是一款低成本但十分具有创意的游戏。
该作在上线几个月后,迅速传播开来,在29个国家创下iPhone付费榜首的成绩,成为当时的爆款,在Google Play上也拥有超过50万的下载量。工作室在第一款游戏成为爆款后的一年半之间,陆续推出了6款系列续作,其中有3部都是初代世界观的延续,玩家可以继续与泰勒对话推进故事,而另外3作则是全新的背景和故事。然而遗憾的是,虽然《生命线》系列在剧情上一直广受好评,粉丝对其评价也始终保持在不错的水平,但是除却第一作《生命线》之外,再没有任何一部达到这样的销量,从2016年12月的《生命线:涅槃》至今,3 Minute Games已经没有再产出新作。
该工作室的母公司,BigFish Games也确实称其为Lifeline Universe,可谓抱有希冀
顺带一提,Telltale也始终以剧本为卖点,但《行尸走肉》的后续系列并没有因此走高。剧本在游戏宇宙的构建中一直是个尴尬的话题。
实际上游戏仍然要回归到游戏体验的层面,这一点上《生命线》已经做得不错,在演出效果方面游戏本身的剧本和对话形式都有强烈带入感,与现实通讯结合的方式更是游戏表达的一大亮点。尽管如此,纯文字游戏的载体仍极大限制了该系列在互动性方面的挖掘,最终也沦为了一次性产品。
幸运的是,《王权》在游戏的交互设计方面仍然是独具一格的,虽然核心设计是卡牌划屏,但因为其本质仍然是RPG游戏,因此在游戏性方面仍有潜在价值可供挖掘,且该系列的剧本设计也有口皆碑,这对于《王权》宇宙的构建来说是十分有利的资源。另一方面,续作机制又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初代《王权》的流行元素,很多玩家也表示游戏体验方面没有太大变化,最大的变化在于通过女王视角治理国家的风格不同,而这种纯粹游戏主体的变化,也可能成为潜在的“换皮”危机的开端。
当然,《王权》系列或许还没有出现构造一个宇宙的野心,把当下的每一作做好仍是他们最迫切的目标,只是《王权》与《权力的游戏》的结合,也不得不让人在心中警示一遍Telltale走过的道路,如果能做好充分的准备与规划,那么构建一个原创的故事宇宙或许并不独属于影视甚至3A大作,对于当下在游戏性方面日渐成熟的独立游戏而言,这或许也会成为将来主流的选择之一。
本文仅代表订阅平台作者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游民星空仅提供发布平台。未经允许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