怠惰的Valve:你只想要那30%的“买路钱”!
最近一段时间,运营着全世界最大PC游戏平台Steam的Valve遇到了几件烦心事。先是Steam Spy的创始人爆料育碧、Take-Two等欧美大厂有意脱离Steam;而后在专门针对成人色情游戏的“扫黄打非”行动中,因为不愿意看到这些开发商改换门庭,最终自己打自己脸,废除了之前的警告还发声明道歉。
前后矛盾的政策显示出的是Valve管理层对于平台策略的摇摆不定。最终6月7日Valve的高管Erik Johnson在Steam社区发表了《谁能登陆Steam》一文,算是彻底更新了V社对于游戏软件登陆Steam平台最新的政策。文章的核心内容是:只要不违反法律,所有游戏都可以登陆Steam,Valve将不再对开发者施加法律之外的上架标准。
“采取这种方法,我们就可以在游戏审核上减少精力,而把资源放加强用户的内容筛选能力上,”Erik表示。
Valve的新政策意味着Steam这个全世界游戏数量最多的平台又一次放低了平台的准入标准。从最初的人工审核到之后的社区投票绿光计划,然后是取代绿光的“支付100美元即通过”的Steam Direct,在到今天的“法律替我审核”政策,Valve一直在打着“开放性平台”的旗帜不断的在去除掉平台的门槛,同时也在不断的想要推卸掉作为平台风的监管责任。
它似乎只想盖着“法律”的毛毯躺在那里无所事事的数钱,不愿得罪任何可能替它“下金蛋”的开发商,也懒得理会卖给玩家的产品是否“有毒”了。
心有余,力不足
我们都知道,当年Steam的崛起在某种程度上几乎算是救了PC游戏产业“半条命”,也拯救了大批独立游戏制作方。经过多年的发展,仅仅2017年一年的时间里,就有7600多款游戏登陆这个全球最大的游戏平台。
这么多年来,Valve的员工数量一直都是个迷。负责游戏审核的部门面对逐年海量增加的游戏必定工作压力倍增。但是作为去年赚取了43亿美元的企业,“人手不足”这样的低级借口并不应该适用于Valve。
“我家那么多员工去哪了?”
前不久Steam上出现过一款名为《Active Shooter》的游戏,游戏的主题是无比敏感的“校园枪击”事件,游戏中居然可以随意射杀学生以及特警。我们当然相信这不是Valve员工头太铁的故意行为,Valve很快下架了游戏并封杀了开发者,但是事实上这次事件暴露出来的问题就是:Valve的游戏审核能力已经很难匹配上Steam这样庞大的游戏平台了。
在对《Active Shooter》游戏开发商的事后调查发现,这款游戏的开发者其实是一名惯犯。他之前因为“滥用客户资料、侵犯版权、操控用户评论”而被Valve封杀,但是他只是更换了一个开发商的名字,就又一次依靠他“丰富的经验”羞辱了Valve脆弱、低效的审核机制。
曾经的绿光现在让人怀念
而在之前大张旗鼓的审核成人游戏内容过程中,也暴露出Valve很多问题。《Mutiny!!》是一款打擦边球的文字冒险游戏,也是收到Valve警告的游戏之一。但事实上《Mutiny!!》早在被警告之前就已经移除了游戏的色情内容。
制作人Peter Rasmussen表示对整个被审核的过程一脸懵逼,除了最初警告邮件以及之后的收回警告邮件之外,他没有得到任何Valve的反馈和沟通:“我觉得他们应该在私底下又重新玩了我的游戏,这种方式看起来有点落后。他们意识到他们的标准可能会影响到许多平台上已经存在了很久的大型游戏。也有很多游戏远远比我的游戏更血腥、色情。”
和Rasmussen一样,许多开发者对自己游戏的整个审核过程一无所知,而当他们试图和Valve主动进行沟通时,往往得到的反馈也很有限,发给Valve的邮件经常石沉大海、提出的申请延迟严重、得到的答复又往往带着不确定性。
独立游戏开发者Robert Yang在为他的游戏《Radiator 2》提交审核时忘记标注成人标签,当他想要修正这个错误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几乎无法联系上Valve的工作人员,最后他不得不通过Steamworks的开发者论坛才找到Valve的管理人员来处理他的事。而在当时和Valve管理者沟通的中,他被告知《Radiator 2》中的成人内容目前是可以被接收的,但并不是一个最终结果。
“他们不能确定任何事,这使我们开发者处于一个奇怪的位置,我们需要在制作游戏的过程中猜测Valve的政策变化,”Robert Yang抱怨道。“我宁愿他说‘不行,这些内容不能上’。这至少是一个明确的答复。这种左右摇摆的政策对双方都没有好处。”
事实证明,在6月7日的新审核政策出台之前,力不从心的Valve审核机制就一直被开发者诟病不断。原本人们还在寄希望于Valve能够通过内部调整和积极主动的行动不再让校园枪击游戏上架这样的事件重演,但是结果等来的却是Valve彻底的“自暴自弃”。
遵纪守法
新的Valve审核机制的标准就是只要“不犯法、不涉及抄袭”,就可以登陆Steam。看上去这似乎是一个明确的标准,Valve也是个“遵纪守法”的好人。
然而为了自己的利益,Valve也曾经挑战过法律。
几年前一位在欧洲的玩家发现,当他在Steam购买了一些有第三方捆绑的游戏,比如有Uplay捆绑的《刺客信条》时,他是无法通过Steam进行退款的。而根据欧盟的法律,消费者有权在14天内进行无条件退款。
《无人深空》事件其实就表明了Valve的退款政策是可以临时修改的
在欧盟法律机构的压力之下,Valve很快的做出了反应,更改了Steam的用户协议,所有欧盟的Steam用户都可以享受无条件退款。看起来似乎皆大欢喜,Valve是个知错就改、遵纪守法的善良商人。
然而这份修改过的用户协议还提到,一旦Valve“履行了它的义务”,用户将失去退款权利。至于这个模棱两可的“义务”代表了什么,Valve并没有进一步解释。为了清楚的表明自己的立场,Valve还在欧洲的Steam商店游戏购买按钮下新增了一条信息:点击购买就代表您同意协议,自动放弃14天内退款的权利。
相信没有几个玩家会真的去了解用户协议的具体内容
这一和欧盟法律针锋相对的伎俩虽然最后迫于欧盟机构的压力并没有实施,但也毫无疑问的可以看出Valve在法律面前从来不是什么善茬,如何能够在法律的高压线面前争取最大利益一直都是Valve律师团队孜孜不倦的事。
除了妄图钻欧盟法律的空子,Valve在其他地区也没少惹官司。澳大利亚的消费者委员会就曾经因为退款政策在2014年将Valve告上法庭,官司一打就是快2年。在法庭上Valve对法官要求公开公司财务状况的要求置若罔闻,表示这会对公司今后的业务谈判造成影响。最后法官不得不作罢。
而对于退款政策的指控,Valve辩称公司在澳大利亚地区“在技术上并没有开展过业务”,他们只是“卖东西给澳大利亚人,然后收钱”而已。这种“智障”的辩护不光没有成立,还把当值法官气到了。这位澳大利亚法官表示Valve在法庭上非常的“不配合”,它提供给法院的证据似乎都在传达一个观点:Valve不受澳大利亚法律约束。
不出意料的,Valve在官司中败诉,需要缴纳近300万美元的罚款。虽然Valve立即提出了上诉,但是澳大利亚的上级法院认为最初的判决没有任何错误,同时Valve在这段时间里也没有遵循澳大利亚法律去调整他们的退款策略,所以法院决定最终维持原判。
作为一家未上市的大型私人企业,Valve归根到底还是一个纯粹的商人。当法律能够保护它的利益时,它就会“遵纪守法”的利用法律当作自己的底牌,就像这次将审核的责任推给法律一样;而当法律和它的利益相冲突时,它必定会绞尽脑汁找法律的空子,来满足它的欲望。
乱象丛生
所以当Valve在游戏审核上彻底成为一个甩手掌柜,被一切责任推给法律之后,Steam会有些什么变化?
像《Active Shooter》这样的游戏很可能还会出现在Steam上,仅仅因为Valve不再主动对游戏进行审查。即使《Active Shooter》触犯了某个地区的法律,那么从上架到接到投诉,再到法律机构介入后下架,将会是一个不短的过程。而所有人都知道,像《Active Shooter》这样的游戏就不应该出现在商店里,哪怕是一秒钟。
其次,由于各地的法律法规标准并不统一,一些在某各地区被禁止的游戏内容很可能在另一个地区是被允许的。理论上来说Valve应该要针对不同地区的政策来调整该地区的销售政策,但是依照Valve这些年来的“惰性”,我们有理由怀疑他们是否能做到这一点。
国内的玩家相信对于这一点应该会感同身受,因为我们已经“享受”了很长时间被屏蔽的Steam社区服务。而当初之所以Steam社区在国内被全面封禁,原因就是因为Valve疏于对社区的管理。当时在Steam社区不光有大量政治敏感内容触及了大陆执法部门的红线,还包含了许多不堪入目的色情、虐童等等奇葩的讨论组,可谓是乱象丛生。而将来如果Steam的商店也出现这种“在别的地区不违法”的敏感内容,最终吃亏的就可能不光是G胖的钱包,还有那些真心喜爱游戏的玩家了。
再者,我们都知道“法律是道德的底线”这一说法。很多游戏的主题可能不违法,但是却是很不道德、容易让人不舒服的,它们原来不该出现在玩家视野中,但是如今却可以踩着法律的底线堂而皇之被摆上货架。比如像最近上架的一款《艾滋模拟器》,游戏的主题就是你来带非洲染上了艾滋,所以你要杀死所有遇到的非洲人来复仇。。。这家开发商还开发过不知所谓的《自杀模拟器》、《麻烦模拟器》等等。这些游戏理论上可能没有触犯什么法律,但是如果你是一个游戏平台的审核者,你会觉得这类游戏真的有资格去骗取玩家口袋里的钱吗?
除了道德问题,完全没有审核机制的Steam在今后也将会充斥大量质量低下、甚至没做完的垃圾游戏。Early Access先行体验算是Steam的首创,对于独立游戏工作者也非常有帮助,但这是建立在有完善的监督和审核机制下。随着这几年Early Access游戏数量的增多,玩家们也会发现有些游戏似乎永远处于Early Access阶段。制作团队早已放弃更新游戏,最初因为看好游戏潜力而购买Early Access版本的玩家,除了怪自己眼瞎之外没有任何办法维护自己的利益。
然而这一幕似乎有些眼熟,几十年前的雅达利就因为平台缺乏门槛导致软件阵容垃圾化,直接诱发了让欧美游戏产业一度“熔断”的大崩溃。自那以后,任天堂、索尼、微软都吸取教训不敢放低平台的门槛以防重蹈覆辙。而今天,向来以热爱“开放性”著称的G胖却反其道而行之了。
怠惰
“进入Steam商店的游戏将不会体现Valve的价值观,我们的信念就是:每个人都有权创造和消费自己所选择的内容。”这可能是6月7日Valve声明中最为核心的一句话,然而这句话就像Valve这几年在Steam运营上体现出来的理念一样:表面冠冕堂皇,实则利益驱使。
为了更好的收取开发者手中30%的分成,Valve选择了一条最简单最能赚钱的道路:怠惰。值不值当,也只有时间能告诉我们了。
专栏征稿——点击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