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地求生》的奇葩面包车 竟是德国大众经典产品

  “这把航线监狱飞军事基地。咱们怎么飞?”

  “回家”

  “满地图都是你家。回哪个家?”

  我的按周吃鸡小队已经逐渐熟悉新地图墨西哥了。虽然吃鸡率依旧捉急,不过经过负重训练,起码找车不是问题,很少会在茫茫的黄土丘陵上跑毒至死。

  “这周的任务还没完成,能不能认真一把啊”

  “我表个态,这把我站出来好吧”

  “我已经坐起来打了”

  “先说跳哪……”

  突然砰地一声,熟悉的一幕又发生了。刚刚飞到大陆上空不久,80多个人一起被服务器下了饺子。

  “完了完了飞机又被捶爆了啊,怎么办”

  “先往人少的地方飞,然后路边找车啊。车神看你了!”

  “这个地图针对我啊,路边都是废车怎么找?我身边有人!”

  “我看到一辆嘤嘤”

  “我这有公交,你们要不要来”

  “我看到面包了!”

  在《绝地求生里的绿色越野车 原来不该叫作吉普?》中,我们刚刚科普了海岛地图中越野车的原型:UAZ-469。不过相信即便玩家知道了它的名字,以后也依旧会管它叫做“吉普”,我们对“吉普”一词的固有印象,让这短短二字成为最方便称呼和理解的名字。而《绝地求生》新地图墨西哥上出现的新载具Van则正相反,这辆圆润的小车实在太过个性,中国很少有人见过类似实车,所以叫法也变得多种多样。

  正因为它的外形特色的过分,所以熟悉汽车发展史的玩家可以一眼认出它的设计原型:内部代号大众Type-2,对外名称T1。和游戏类似,T1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着各种各样的称呼,甚至承载了一段佳话。

大众T1

  公认的大众T1创意来源,源自1947年4月的德国狼堡大众汽车工厂。当时,荷兰汽车进口商Ben Pon到访该工厂,见到了工人为搬运货物而制造的运输车Plattenwagen(翻译过来就是“板车”)。当时,大众的主力是至今都在更新和生产销售的经典车型, Type-1“甲壳虫”,它后置发动机的结构基础被工人加以改造,Plattenwagen就这样诞生了。

  见识到了Plattenwagen这一工人智慧的产物后,Ben Pon便在小本本上随意画了起来。对载物运输有需求的绝非只有工厂,在满足载人基础上,能不能有同时可以载物的汽车设计方案?

  1947年,刚刚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败,满目疮痍、亟待复兴的德国正巧需要一种生产和保养成本低廉,且能够灵活完成运输乘客和货物的汽车。正因如此,Ben Pon的草图获得了内部赏识,大众的设计部门以后置发动机的Type-1“甲壳虫”为基础,花了两年时间完成Type-2的设计并计划开始投产。

  以Ben Pon的草图制作的汽车原型(这个版本被内部称Type-29)生产出来后,人们发现圆润的车体虽然能满足拉人载货的需求,不过风阻系数有点高了,达到了Cd0.75。而同期,同是大众研发生产的甲壳虫,风阻系数只有0.48。考虑到新车型目标肯定是节能省油,大众的工程师利用布伦瑞克工业大学的风洞,对车辆设计进行了优化。终于,他们取巧地采用了分离式挡风玻璃和V字型车头,成功将风阻系数降低至0.44。而这两个改动,也成为了T1前脸的标志特征。


  一会儿T1一会儿Type-2是不是感觉很乱?这还只是开始。这辆代号Type-2,对外名称T1的车在首发时,还有一种客货混装型,它被称为“Kombi”,至于商用型则被叫做“Panel”,简直乱七八糟。不过混杂的称呼并没有影响T1的销量,这款搭载了甲壳虫同款引擎的面包车推出后广受欢迎,原因也几乎能和多种多样的名称挂钩:这辆车有着太多改款和变种。


  除去首发13窗版的“Kombi”和无后窗后座,纯运输的“Panel”外,T1还发展出了单排皮卡、餐饮车、救护车、消防车、野营车、房车,甚至可以在铁轨上驾驶的铁路适配版,它们每种都有着不同的称号。另外,其叫法还会根据地区和国别有所不同。例如在南非,人们对它的印象完全是“演奏着可爱乐曲的移动冰淇淋车”。

  不过T1的经典外形没能流传下去。代号Type-2的T1后续迭代时又改叫了T2,这款T2虽然还是后置后驱的动力结构,不过V字前脸和分离式挡风玻璃都消失不见了。1990年,大众T4上市使用了成熟的水冷前置发动机,至于长相,已经和福特全顺差不多了。

美洲T1的故事

  与T1火爆的同一时期,西方国家有一群年轻人正以实际行动,反抗当代政治和习俗,他们自称“嬉皮士”。除去长发、音乐和牛仔裤,嬉皮士在当时还有一个极具特色的标志:涂满彩绘的大众T1。作为年轻男女释放反抗情感的发泄口,无所不能却又不流俗于世俗的彩绘T1成为了“嬉皮士”的符号,而其中又以旅游特化的天窗款,代号“Samba(桑巴)”的面包车为典型。在反主流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大众T1开始频繁出现在当时的音乐和电影当中。

  “大众车就是嬉皮士”“红色VW面包车”“我的大众车”这样的歌词在当时非常常见,CD封面、赠送的照片和小册子也少不了彩绘T1的身影。那首被改编成电影的歌曲《爱丽丝餐厅》,也在用“shovels, rakes, and implements of destruction”歌颂着T1为嬉皮士塑造的梦想。那些老电影虽然在中国并不出名,但影响力一直延续至今,现在依然可以找到一些痕迹,例如《回到未来》中的蓝色大众、皮克斯动画《汽车总动员》中那辆名叫嬉皮士的T1。

  T1的产品定位不仅百搭万能,很重要的一点是“便宜”。广受好评的T1之后把市场延伸至发展中国家,依旧得到了簇拥。大众在桑巴之国巴西新开了一条生产线,直到1976年德国停产,巴西依然在专门生产T1,并销往世界各处。而同为发展中国家,身处拉丁美洲的墨西哥,也因此与T1结下了不解之缘。

  T1的广泛出口,让全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接触到了这款经典车型。澳大利亚人习惯叫它VW-Bus;葡萄牙叫它Breadloaf;丹麦人叫它RyeBread;秘鲁人叫combi。在墨西哥,T1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公共交通车辆,经常一次塞上十几二十人,按着“嘤嘤”叫的小喇叭慢吞吞走在路上。正因如此,1980年墨西哥引入了后继车型T2的生产线,甚至为当地推出了水冷式升级款T2C。相比巴西生产的空冷式T2C,墨西哥版在车头安装有一张很大的黑色散热器,非常醒目显眼。

T1与UAZ

  大众T1不仅在《绝地求生》中可以驾驶,在《托尼霍克职业滑板》、《疯狂城市赛车2》、《旧金山大赛车》、《Driver 2》等游戏中都有出现。《侠盗猎车手:圣安地列斯》里有一名嬉皮士NPC就住在大众T1里,还管自己的车叫“Mothership(航母/母舰/妈妈船)”。

  回到《绝地求生》,这辆名叫VAN的小车有着典型的大众T1其V字前脸和分离式挡风玻璃的特征,却有一点非常不同:车头下方有进气格栅。和T2的水冷装置并不一样,这样的标准进气格栅明示游戏中的Van其实是一辆前置发动机的汽车:这和T1/T2有着根本性的区别。既然《绝地求生》没有获得大众T1的真正授权,那肯定无法完全还原原车的外形特征。除去V字前脸和分离式挡风玻璃,它下沉式进气格栅和前置发动机的设计究竟出自哪里呢?

  答案又回到了乌里扬诺夫斯克汽车厂。大概是因为在设计海岛地图,仿制UAZ-469制作吉普车型的时候多调查了一些资料,因此让新地图中的Van外形多了一些毛子的味道。这辆前置发动机的车型叫做UAZ-452,拥有同样圆滚滚的外形,而且也款式被叫做combi。但是和T1截然不同,这辆UAZ-452是一款越野性能超强的全地形面包车。如果游戏中这辆车有着T1的外貌、UAZ-452的越野性能的话,怕是完全没有蹦蹦皮卡摩托车的立足之地了。


  最后提一句,UAZ-452虽然比UAZ-469还要少见,但现代化改款依然有大贸车。不过毛子刚刚出口到中国的一批准备卖给吃鸡土豪们的UAZ-hunter因为3C证明不全被中国海关劈头盖脸打回去了,哭哭哟。


热门相关:神魂至尊   文娱帝国   一介匹妇   一介匹妇   文娱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