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存历史最长的角色扮演游戏公司之一:混沌元素简史(一)

1975年年初时,市面上只存在一款角色扮演游戏,那就是《龙与地下城》,因此混沌元素(Chaosium)(当时被称为The Chaosium)当年成立并发布格雷格·斯塔福德(Greg Stafford)的《白熊与红月》(White Bear & Red Moon)时是作为桌面游戏公司,而非角色扮演游戏公司也就不足为奇了。

桌面游戏起源:1975-1981

在1966年还是大一学生时,斯塔福德就开始创作格罗安萨(Glorantha)世界。然而在收到一本奇幻同人志异常粗鲁的拒信后,斯塔福德反而决定不去投稿发表,而是将描写格罗安萨世界的第一部作品以“由自己谱写故事”的形式问世,这就是游戏《白熊与红月》。他也没想过要自己出版这个游戏,但是他把它卖给三家不同的公司后,每家公司都停业了(或者没能起步),再加上塔罗牌对此事的占卜显示出吉兆,他最后决定遵照这个指示,自己出版《白熊与红月》。

《白熊与红月》

《白熊与红月》混沌元素公司便由此诞生了,《白熊与红月》也在1975年得以出版。

在1975-1981年间,混沌元素出版了11款不同的桌面游戏,有一些游戏有多个版本,其中大部分游戏未被记载于角色扮演游戏的历史中,但也有例外:

格罗安萨的古早世界随着1975年《游牧神》(Nomad Gods)的出版而得以延续。该系列的第三部游戏《幸运与死亡大师》(Masters of Luck & Death)曾被提上日程,但从未出版。

《游牧神》

《游牧神》格雷格·斯塔福德于1977年出版的《艾尔瑞克》(Elric)是一款基于迈克尔·摩考克(Michael Moorcock)授权的战争游戏。我们会看到,这项授权后来帮助混沌元素拓展了游戏产品线。

《艾尔瑞克》

《艾尔瑞克》格雷格·斯塔福德于1978年出版的《亚瑟王的骑士》(King Arthur’s Knights)赶上了冒险游戏的第二波浪潮——跟随战术研究规则公司(TSR)发布《地牢》(Dungeon)的脚步。冒险游戏为惯有的桌面游戏模式带来了角色扮演游戏的一些概念,像是可以成长的单个游戏角色。等讲到混沌元素于1984年出版(也许是)最有名的桌面游戏时,我们还会再遇到冒险游戏这个类型。

《亚瑟王的骑士》

《亚瑟王的骑士》追随早期一些先锋游戏公司的脚步,如阿瓦隆山丘(Avalon Hill)和模拟游戏出版公司(SPI),混沌元素早年出版的其他桌面游戏大部分是战争游戏,有些规则比较简明,有些则比较复杂。不过混沌元素在1981年时停止了这类游戏的发布,因为他们蓄力四年,默默建立了一股新的力量。

那就是角色扮演游戏。

角色扮演游戏起源:1977-1981

几年前,在机缘巧合下,格雷格·斯塔福德收到了可能是史上第一份被卖出的《龙与地下城》。当时,他有一位住在威斯康星州瓦尔纳湖的前合伙人正在从一个印刷商处拿取商品目录册,在那儿遇见了一位年轻的男士——恰是加里·吉盖克斯(Gary Gygax)——正在拿取第一版印刷的《龙与地下城》。斯塔福德的合伙人知道他当时也在制作一款奇幻游戏,就直接从吉盖克斯手里买了一本印刷好的《龙与地下城》,寄给了斯塔佛德。

不久之后,斯塔福德也决定将格罗安萨世界作为角色扮演游戏发行。一开始的尝试由亨德里克·简·菲佛(Hendrik Jan Pfeiffer)、阿特·特尼(Art Turney)和雷·特尼(Ray Turney)负责,计划将《白熊与红月》作为《龙与地下城》的扩展出版,但是斯塔福德更愿意为格罗安萨世界制作一款原创的角色扮演游戏。因此当他在一次灰港聚会[注一]上遇到史蒂夫·佩林(Steve Perrin)、史蒂夫·亨德森(Steve Henderson)与沃伦·詹姆士(Warren James)后,他们就开始计划这件事——雷·特尼(Ray Turney)后来也会加入这支由开发者组成的新队伍。《符文寻旅》(RuneQuest)的系统由此进入了开发阶段。

1977年是混沌元素开始发布角色扮演游戏的元年。在当时的年代,每个人都在为初版《龙与地下城》发布扩展。尽管斯塔福德决定避免让格罗安萨走上这条路,他还是很乐意出版史蒂夫·佩林(Steve Perrin)和杰夫·平佩尔(Jeff Pimper)基于《龙与地下城》怪物手册创作的《世界怪物大全》(All the Worlds’ Monsters)。

《世界怪物大全》

《世界怪物大全》《专家级龙与地下城》在同年稍晚的时候也出版了配套的怪物手册,但作为扩展的《世界怪物大全》仍然使混沌元素跻身于角色扮演游戏的出版商之列。当时这个新兴行业仅由战术研究规则公司、飞翔水牛(Flying Buffalo)、游戏设计工坊(GDW)、裁判工会(Judges Guild)、奇幻游戏无限公司(Fantasy Games Unlimited)、元游戏公司(Metagaming Concepts)和其他一些更小的公司组成——在这段角色扮演游戏的萌芽时期里,混沌元素可能是仅存的两家公司之一。

同年,混沌元素差点发布了另一款著名的角色扮演游戏——《阿度因魔法书》(Arduin Grimoire)。戴夫·哈格雷夫(Dave Hargrave)将这部游戏的手稿提交给混沌元素,但最终因为太像《龙与地下城》的衍生版,没有自己的完整系统而遭到拒绝。尽管混沌元素很乐意出版《龙与地下城》的扩展资料,但如果要出版完整的游戏,他们还是想要有拥有自己独特系统的游戏。

1978年起,混沌元素开发出了自己独特的游戏系统,开始以《符文寻旅》为起点,出版自己开发的基础角色扮演(Basic Role Playing)游戏系统。我们等会儿再讲《符文寻旅》这个游戏,但直到1981年,混沌元素仍然保持着一个真正业内巨头的水准。

《符文寻旅》

《符文寻旅》1979年,他们开始发行一本综合性的角色扮演游戏杂志,叫做《崭新世界》(Different Worlds),由混沌元素的第二位员工江原正(Tadashi Ehara)监制。

接着,在1981年,混沌元素发布了一款在业界前无古人的作品,可能在威世智(Wizards of the Coast)的《原始律令》(The Primal Order)于1992年发布之前,这部作品也是后无来者,这就是1981年出版的《盗贼世界》(Thieves' World)——一款基于鲁伯特·阿司匹林(Robert Asprin)同名系列小说的角色扮演游戏扩展产品。

《盗贼世界》

《盗贼世界》《盗贼世界》之所以特别出名,是因为它是最早大量兼容多个数值系统的角色扮演游戏扩展产品,还有对应不同游戏的规则,包括《专家级龙与地下城》、《幻境冒险》(Adventures in Fantasy)、《骑士与魔法》(Chivalry & Sorcery)、《勇者斗恶龙》(DragonQuest)、《龙与地下城》、《幻想旅程》(The Fantasy Trip)、《符文寻旅》、《旅行者》(Traveller)和《洞穴与巨人》(Tunnels & Trolls)。游戏的致谢名单非常惊人,充斥着许多那个时期的游戏界名人,包括戴夫·安纳森(Dave Arneson)、埃里克·古德伯格(Eric Goldberg)、马克·米勒(Marc Miller)、史蒂夫·佩林(Steve Perrin)、劳伦斯·锡克(Lawrence Schick)、格雷格·斯塔福德与肯·圣安德(Ken St. Andre)。

《盗贼世界》也是混沌元素少数几个可以在自己的奇幻游戏系统中合法使用战术研究规则公司商标的早期角色扮演游戏作品之一,这是因为战术研究规则公司在1980年出版的《神与半神》(Deities & Demigods)中未经授权地使用了“美尼博内”与“克苏鲁神话”两个商标,两者都是混沌元素当时正在开发的游戏。双方达成了一项交易:混沌元素有权在《盗贼世界》中使用战术研究规则公司的商标,作为交换,后者可以继续使用两个神话商标……讽刺的是,由于大众对恶魔崇拜的畏惧,战术研究规则公司几乎立刻停用了这两个商标,而这种畏惧当时正在业内不断升温。

不过1981年标志着混沌元素早期时代的终结,他们不再为其他游戏制作通用扩展作品。五年后他们又短暂重启了这个方针,为美凯米亚出版公司(Midkemia Press)于1986年出版了《冲击平原》(Carse)和《城镇》(Cities),并于1987年出版了《图兰群岛》(Tulan of The Isles),但混沌元素为其他出版商提供支持的时代已经大致结束了,因为他们自己开发出了一款成功的作品:《符文寻旅》。

注一:灰港聚会(Greyhaven party)是由作家兼诗人保罗·齐默(Paul Edwin Zimmer)在位于伯克利的一栋房屋内发起的文化沙龙,戴安娜· L. 帕克森(Diana L. Paxson)等名人都曾是这里的房客。

原文地址:https://www.rpg.net/columns/briefhistory/briefhistory3.phtml

作者:Shannon Appelcline

翻译:卡林尔

校编:樱庭若雪

热门相关:鬼吹灯II   恶魔校草:小呆萌,好美味!   嫡妃不乖,王爷,滚过来!   反派王妃上位指南   回来吃饭的男性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