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碧之轨迹》剧情争议看游戏与现实的巨大差距
【游民星空独家专稿 文/superwave】
《碧之轨迹》这款游戏出现后引起的争议可谓是空前的,这在轨迹系列和falcom公司的历史上都是史无前例的,从来没有一款游戏会引起如此多的争议,而关于这款游戏最多的争议则集中在主角罗伊德等一行人的理念上,简单来说,罗伊德等主角坚持的是理想化主义的想法,而反派们坚持的则是现实主义的做法,而在游戏中,最后是主角们的理想化做法胜利了,反派们的现实主义做法失败了,于是就有很多轨迹系列的老玩家批评这种剧情和手法过于理想化过于幼稚了,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
笔者作为一个进入社会也有数年的人了,深刻体会到一句老话的道理非常有用:理想总是美好的,现实总是残酷的。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是怀着很多理想化的想法,想要改造世界啊,想要影响世界啊,想要成为杰出的人物啊,但是生活是无法被设计的,所以带着过于理想化的想法进入社会的话,最后结果就是到处碰得头破血流,于是我们开始学会一些现实的生存之道,逐渐学会与社会妥协,当然了,理想化也不是错,没有理想了,人活着倒也没有什么趣味可言了,只是过于理想化的话最后就会导致自己处于一个曲高和寡的境地,除非你是梵高那样的人物,你能够做一个脱离社会而生存的高人隐士,那么就可以学古代那些隐士,不与社会的任何事物合作,隐居深山之中,不问世事,不过在今天这个物化了的社会,这种人物到底有多少,相信你也知道答案。所以我们民族的古人告诫我们要秉持中庸之道,这实在是千古良言,而我们仔细观察一下身边的人,就会发现大部分人都是按照中庸之道在生存,也就是说一边带有理想,一边面对现实,尽量使理想和现实取得一种平衡,应该来说,这也是大多数人类普遍的生活态度。
我们再来看《碧之轨迹》,这款游戏中的的剧情矛盾焦点在于,反派们想通过操纵因果来改变世界,使得克洛斯贝尔摆脱处于两大国掌控的局面,而罗伊德等主角们则认为:“我不想当可以决定一切的上帝,我不想随意改变历史与未来,我就想依靠自己的努力来挑战完全未知的未来,哪怕是悲惨的结局也不后悔”,从主角们的这个理念来看,他们坚持的其实就是相信自己才能开拓未来这样一种在日式ACG作品中烂大街了的理念和想法,当然了这也是英雄传说系列乃至于轨迹系列一直坚持的核心理念。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英雄传说:碧之轨迹专区
但是问题来了,《碧之轨迹》中的反派角色们缺乏足够的魅力和行事动机,被制作者强加了一些东西上去,所以显得面目模糊不清,例如风之剑圣亚里欧斯和大胡子律师,也许编剧是想通过营造几个亦正亦邪的反派角色来取得剧情和人物塑造的突破(因为空轨中的怀斯曼和零轨中的约亚希姆都是比较典型的反派角色),但是问题在于,只是这样来塑造反派角色是不够的,如果对正派角色也进行这种塑造的话,使得罗伊德等角色有一些挣扎和痛苦的话,恐怕更有说服力,我们知道金庸的小说看的人非常多,并且一再改编成电视剧和电影,而金庸小说之所以如此有魅力,就在于他的小说中那些角色几乎都是亦正亦邪的,正派人物也做过坏事,反派人物也做过好事,这就是大师的理念和功力,而《碧之轨迹》中仅仅只对反派角色这样处理,正派角色一个个都光明正确伟大,俨然是上帝的代言人、正义的制裁者,满嘴的大道理,这就显得逻辑不通,滑稽可笑了,也就是彻底理想化到了完全脱离现实的地步,使得这些角色都显得十分苍白而缺乏魅力,也使得他们那些说辞显得假大空,缺乏说服力,换句话说,他们看起来就像掌握了绝对真理的人一样,而我们知道,那些说着自己掌握了绝对真理的人在现实中往往才是最可怕的。
然后我们再来看现实,现实中的话,罗伊德这样的人绝对只能是死路一条,而且别说是最后干掉反派那些BOSS,恐怕连见到这些BOSS的机会都没有,因为现实中有着森严的等级差距和各种各样的壁垒,所以几个小盆友拯救世界的剧情永远都只能在日本人的ACG作品中才能见到。
但是我们也不能过多指责这些作品的幼稚和肤浅,因为无论电影和游戏或者是动画,都是造梦机器,都是在营造一个梦幻的世界,来抚慰我们这些在现实中遇到各种烦恼的芸芸众生,所以在这些大众化的商业作品中,好人永远都不会死,正义总是会战胜邪恶,个人和小团体总是能够排除万难拯救世界,正因为现实中问题太多,所以这些造梦的作品才会受到欢迎,然而《碧之轨迹》的问题在于,这款游戏的剧情过于脱离现实了,缺乏足够的逻辑和矛盾,使得游戏的剧情无法引起大众共鸣,这才是《碧之轨迹》最为致命的问题所在,造梦不是错,但是没有合理的人物塑造和剧情,只能令玩家感到这款游戏的苍白和自说自话,使得游戏的剧情成为了无源之水,所以为什么《碧之轨迹》出现后会出现如此多的争议,最大原因就在此,而这恐怕还是编剧功力不够了的缘故,轨迹系列的坑越挖越大,而编剧却无法创造出一个更为合理的世界,但是又想做出某种突破,结果就是自相矛盾,造成了很多漏洞和失控之处,令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