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已至,在诗意与古谚中品味节气好“食”光

“倏然夏至光阴转”,今天,夏至已至。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夏至还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节气之一。

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在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的白昼时间达到了一年中的最长。同时在正午时分,北回归线附近的地区会出现“立竿无影”奇景。古人通过观察天文现象,发现了这一自然规律,并赋予了它夏至之名。

中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麋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而麋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

作为我国民间“四时八节”之一,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它不仅以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为夏日生活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各地独具特色的节气食俗更是让我们有机会大饱口福、消暑度夏。

“夏至尝黍,端午食粽”据《吕氏春秋》载,古人会在夏至用黍和鸡祭祀祖先。《诗经》中还有“年丰多黍”的诗句,大家一起尝食角黍被认为是一种欢庆年丰的标志。

“冬至饺子夏至面”这一食俗原本扎根于我国北方地区,现在则成为年轻人喜爱的节气“打卡”美食,在炎炎夏日里吃上一碗凉面,既可尝新又解暑。

“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在无锡的传统里是夏至早晨吃麦粥,中午吃馄饨,取混沌和合之意。吃过馄饨,为孩童秤体重,希望孩童体重增加更健康。

“夏至食个荔,一年都无弊。”爱吃的岭南人则是借着夏至的机会,在这天尽享荔枝的美味。

夏至时节,全国各地的人们也都普遍会食用清补凉汤、凉茶、酸梅汤等来避暑。嵇康《养生论》对炎炎夏季有其独到之见,认为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即“心静自然凉”。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诗中描写展现了苏州夏至的盛景与美食,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无限怀念。

过了夏至,北半球各地的白昼开始逐渐变短。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唐代诗人韦应物在《夏至避暑北池》中写道:“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自然的敬畏。

夏至不仅是自然界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是一次对生命与自然的深度感悟。尽管夏至之后日照时间开始减少,但自然界的生命力并未减弱,反而在准备着秋季的丰收。这启示我们,即使在看似减少或衰退的时刻,也应保持积极的态度,继续成长和进步。让我们在欣赏夏至美景、尽享夏至美味的同时,也珍惜时光、积极向上,用我们的行动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本文作者:张靖杰)

热门相关:战国明月   一世倾心:误惹腹黑师弟   呆萌配腹黑:绝宠小冤家   我的绝色美女房客   你是我的难得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