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创园区文化消费活力强劲
【环球网综合报道】4月7日消息,日前,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中心抽样调查了8家市级文化产业园区,数据显示出其文化消费活力。
清明小长假期间,798艺术区实现文化消费收入约5800万元,客流量逾9万人次。拥有温都水城等文旅资源的宏福文创园区实现文化消费收入800余万元,吸引50万人次客流。首创·郎园Station实现文化消费收入约300万元,迎来了3万人次客流。以演艺为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繁星戏剧村,小长假三天上演了15场演出,吸引了近3000人次观众,实现销售收入25.5万元。红桥市场线上线下文化产品销售收入55.7万元,其中线上销售14.6万元。
对此,市文资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刘绍坚认为,“城市核心区和市民居住区附近的文化产业园区不可避免会向文化社区、文化街区转型,这不仅可以提高市民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也打破了园区物理围墙,推动传统的封闭管理向开放共享转变,形成有特色的文化社区、文化街区。”
近年来,北京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园区,成为推动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有的小而美,在专业领域精耕细作,提供具有行业特色的专业化平台服务,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中国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园、北京DRC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等;有的大而专,提供全方位的产业公共服务,是园区文化企业的贴心管家,为文化企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如清华科技园、中关村软件园等;有的在保护利用老旧厂房的基础上改造而成,既为城市保留了工业文明印记,又融入了新时代文化元素,成为城市文化新地标,如莱锦文化创意产业园、天宁1号文化科技创新园等;有的实现了文化园区与文化社区的有机融合,在集聚高质量文化企业的同时,建设了实体书店、影剧院、小剧场等配套公共文化空间,对营造园区周边社区文化氛围起到了良好的带动作用,成为百姓的“文化会客厅”,如77文创园、郎园Vitage等;有的实现了跨区域连锁经营,通过品牌授权、自主建设、合资运营等方式,不断提高园区知名度和影响力,如,北京文化创新工场、尚8等。它们的发展,为北京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也为城市更新和文明复兴注入了全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