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TR-CM诊断率不足1% 专家建议加强多学科团队建设
【环球网报道 记者 李青云】今年2月28日是第15届国际罕见病日,主题是:“Share Your Colors”(分享你的生命色彩)。 罕见病是指发病率很低、很少见的疾病,一般为慢性、严重的疾病,常常危及生命。罕见病种类繁多,欧美国家目前发现有7000多种。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罕见病患者在我国约有2000万人。近年来,罕见病患者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关注。
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心肌病(ATTR-CM,俗称“淀粉人”)是一种罕见的、进行性的浸润性心肌病,其症状常表现为心衰、心律失常等,由于临床症状特异性差,以及疾病认知度低等因素,ATTR-CM经常会被误诊或延误诊治。
2018年由国家卫健委等五部门联合公布的第一批罕见病目录中,ATTR-CM作为特发性心肌病的一种被列入121种疾病目录。2019年10月,中国才报道了全国首个ATTR-CM病例。
为了提升ATTR-CM诊断能力,加强特发性心肌病的学术交流,促进单病种遗传罕见病的研究发展,提高诊治水平,2023年2月18日,在广东省卫健委的组织和指导下,2023年广东省医学会罕见病学分会“广东省罕见病诊疗协作网特发性心肌病诊疗协作组“成立会议在广州举办。
会上,来自心血管领域的多位专家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提高罕见的、疑难心肌疾病的诊断刻不容缓,未来需要加强MDT团队建设,来提高特发性心肌病的早期诊断率。
ATTR-CM诊断率不足1%
特发性心肌病主要以遗传性为主(包括混合性)的心肌病,包括特发性或家族性扩张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发育不良/心肌病、特发性或者家族性限制型心肌病、左室致密化不全以及遗传性转甲状腺素蛋白相关心肌淀粉样变。
其中,ATTR-CM患者临床诊断后平均存活时间较短,约为2-5年,死亡通常由进行性心力衰竭引起。
据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内科科室主任宾建平教授介绍,ATTR-CM有两种亚型,一种是遗传型TTR淀粉样变性心肌病,由转甲状腺素蛋白基因突变引起,患者发病年龄较早,为50-60岁左右;另一种为野生型TTR淀粉样变性心肌病,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常发于60岁以上男性。
在中国,ATTR-CM诊断率极低,不足1%。宾建平教授认为,造成ATTR-CM诊断率低的原因有三点,一是ATTR-CM的临床表现各异,各种系统都可能发病,特异性不是特别强。二是ATTR-CM作为一个罕见病,不仅是患者甚至是医生对它的认识也不足。三是此前对ATTR-CM进行诊断发现的诊疗技术相对缺乏。
如何实现ATTR-CM的早诊早治?
转甲状腺素心脏淀粉样变是转甲状腺素蛋白在心肌间质外沉积所致,临床主要表现为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改善ATTR-CM的诊疗,关键在于提升疾病的早筛、早诊、早治。
如何提高ATTR-CM的早期诊断率?多位专家表示,加强MDT团队建设是关键。
宾建平教授表示,加强以心内科为代表的MDT团队建设,来认识ATTR心肌病这个疾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此外,引入最先进的诊断技术,比如骨闪烁显像、基因检测等,对于提高ATTR心肌病诊断是一个很好的、有效的方法。
“随着医院各个诊断流程的优化,以及临床医生认知水平的提升,现在ATTR-CM的诊断率明显提高。”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陈艺莉教授介绍说,中山一院罕见病MDT团队包括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肾内科等十几个学科,为罕见病患者及家属提供规范的诊断流程、完整的治疗方案。
临床上,ATTR-CM四大警示症包括年龄≥65岁、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左心室壁厚度≥12mm、心电图非高电压。
那么,罕见病MDT是如何运作的呢?陈艺莉教授举例说,当消化科发现患者有心肌肥厚、胃动力不足,就可以启动门诊MDT,心内科、肾科、神经科等各学科的医生将会集中在门诊,围绕这个病人进行疾病诊断的讨论,也就是说,病人不需要多次挂号,可以少跑腿、少走弯路。
对于ATTR-CM的治疗,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张玉玲教授介绍说,淀粉样变不仅累及到心脏或者心肌,而且可以合并双侧发腕管综合征、腰椎管狭窄、肾脏等,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
“在没有特效药之前,ATTR-CM主要是采取对症治疗或化疗,但由于很多患者错过了早期诊断的机会,到医院就诊时病情已发展到晚期,出现了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还合并了全身多器官脏器功能的衰竭,这时候治疗就非常困难,死亡率很高。”张玉玲教授表示。
张玉玲教授认为,通过“诊疗协作组”的工作,利用先进技术来帮助ATTR-CM患者实现早期发现,让患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并用上特效药,这对于提升ATTR-CM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非常有意义。
热门相关:聊斋大圣人 美漫之大冬兵 重生世家子 超级英雄 99次出墙:老公,情难自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