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失传1000年的主食 现在成了土豪米:还需进口
“五谷”的概念在中国深入人心,即便你不知道“五谷”指的是哪五谷(是指稻、黍、稷、麦、菽),但你肯定知道有这样的说法,因为它们是我们文明的主要食物来源。
然而,在宋朝之前,咱们华夏文明实际上是有“六谷”的,在一些古老典籍中我们也可以找到六谷的记载,比如“凡王之馈,食用六谷”(《周礼·天官·膳夫》),只是后来其中一谷“失传”了,所以变成了五谷流传于世。
让人意外的是,现在这个中国失传的“第六谷”正在被包装成“北美五大湖特产”、“谷物中的鱼子酱”高价出口给咱们国家。
这种植物就是菰(gū),也是一种禾本科植物——人类驯化的大部分口粮都是来自这个科,它也会长出结满种子的穗,食用部分也是它们穗上充满淀粉的种子,外观和水稻很像,所以采摘的菰自古有菰米的叫法。
菰米是黑色的,现在网上可以找到许多商家在售卖,但它不叫菰米,也不是国产的,而是加拿大进口的野米,宣称营养丰富、十分健康,价格自然也是相当的贵,每斤可以卖到100元前后。
其实,菰并不是跑到美洲去了,而是那边本来就有,至少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印第安人就已经在收集菰米并作为主食在食用了。
不过,与我们记载的食用方法不同,印第安人主要是炒着吃,而咱们古人主要是蒸煮食用,而且因为菰米珍贵,所以通常是少量加入普通稻米中一起蒸煮。无论是中国古代记载的,还是现有的美洲菰米,它都是以口感出众、十分受欢迎而著称。
虽然,古代中国人确实把菰当作第六种谷物,但其实从未真正驯化过它,菰一直是半野生的农作物,当然印第安人也没有做到,所以才有了“野米”的叫法。
也正因为没有被完全驯化,菰的产量一直都是相当的低,所以在古代中国它主要是供帝王贵族食用,而一些大诗人则只能在自己的诗词中感慨自己又想吃菰米而吃不到了。
当然,同样也是因为它没有被完全驯化,产量低,所以它被抛弃的可能性就很大,最重要的是,中国的菰还经历了严重的真菌感染,导致它们变成了我们餐桌上的另外一种食物。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我们现在食用的茭白,它其实就是产自菰,感染真菌后的菰就会长出茭白,而不会出穗开花和结果。
感染菰的是一种名为黑穗菌(或黑粉菌)的真菌,当菰被感染后,它的杆茎处就会膨胀起来,并且阻挡了出穗。这个膨胀的部分就是茭白,我们这边叫它茭笋,因为它像是一个玉米穗一样生长,拔下来后像是一个笋。
黑穗菌也是通过孢子传播自己,我们平时切开茭白发现里面黑色的点点就是黑穗菌的孢子,不过放心,它们像蘑菇一样是可食用的。
菰米变成茭白是它失传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因为因为它的产量低被古人淘汰了。
在南宋时期,菰差不多就基本失传了,因为这个时候中国人口开始暴涨,人们开始围湖造田,菰米赖以生存的栖息地锐减,同时因为它产量低下,以及严重的真菌感染,人们也就慢慢抛弃了它,而不是保护它,直到它几乎完全变成茭白而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