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嘉:商品房“以旧换新”的堵点亟须打通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徐州、淄博、南京、济南、宁波等至少10个城市推出了商品房“以旧换新”活动,徐州、南通、海宁等城市政府还提供换房补贴。目前,各地“以旧换新”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购房者缴纳定金锁定新房后,中介挂牌旧房并在一定期限内出售,卖出则合同生效,反之则退还定金;二是购房者通过补差价购得新房,房企或其他第三方收购旧房。

据笔者了解,对于“以旧换新”活动,购房咨询量较多,而实际完成交易的案例并不多。一方面在于,二手房挂牌价往往高于实际成交价,多数置换业主对此并不知悉,而是希望自己的房子售价高一点,导致买卖双方对公允价格难以达成一致;另一方面,无论新房还是二手房,目前可选择的房源较多,难以实现供需匹配。此外,不少新房降价促销,甚至价格低于二手房,这不仅加重了买房者的观望情绪,还分流了二手房市场客户。

当前,各地新房市场以换房需求为主体,“卖一买一”的循环需求比较突出,业主对手上的二手房能如期交易有强烈的诉求。同时,新市民、新就业群体、学位需求等为主的刚需,对市场上的存量住房有购置需求。如果二者能够对接起来,就可以满足各自需求,形成良性循环。但当下,“卖一买一”的交易循环出现了堵塞。

目前,二手房交易周期(从挂牌到意向买家缴纳定金)普遍为6-12个月,但置换新房(或置换更好的二手住房)往往是短周期的,一般在1个月左右甚至一周。由于无法及时卖掉手上的二手房,或业主不愿意低价出售,导致改善型需求受阻。如果部分急于置换的业主愿意降价卖房,则可能加剧房价下跌预期,不利于交易稳定。

本质上,这是房屋供应有效性不足,供需匹配难以及市场预期较弱,价格下跌预期明显等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也与信息平台不完善,信息不对称有关。因此,相关管理部门推动、中介及开发商助推的“以旧换新”,某种程度上是针对当前房地产循环存在的问题,积极促进有效供给匹配有效需求。但是,这种匹配本身只是环节上的优化,并未解决商品房市场循环存在的系统性缺陷。

首先,目前,二手房在区位、生活氛围上有优势,新房在户型设计、建材使用、社区打造上有优势,两者可以做到相辅相成、良性循环,这是适应存量时代,加大盘活和利用存量资源的要求。不过,二手房普遍相对老旧,在户型设计、装修风格、配套设施上有短板,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匹配住房需求。因此,要按照宜居社区或完整居住社区的标准,加大老旧小区改造力度,基础类(水电气暖管网改造)和提升类(停车场、教育医疗养老等设施)并举。这样就能够推进公共服务补短板,提高二手房源供应的有效性,发挥二手房的传统优势。

其次,建议各地加大“真房源”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积极披露片区和社区二手房评估价格、片区更新和改造计划。这将有利于形成二手房市场的稳定预期,也能够通过供给侧改革,引导和吸引购房者转向购置二手房。笔者还建议,地方政府可以考虑收购存量二手房,以活跃交易量来稳定价格预期。

再次,在首付和利率等方面,新房和二手房要尽量享受同等待遇;还可适当降低二手房交易经纪服务费、税费、按揭费等,让二手房和新房的交易成本尽量趋同。

最后,可完善新房和二手房的交易安全机制、风险规避机制。对于换房交易,可重新匹配新房和二手房的交易周期,比如新房和二手房都可以分期支付,拉长交易周期,由政府打造“卖一买一”两个不同流程的资金对接机制,实现资金的全流程、封闭式流转。此外,大型经纪机构宜全面梳理和整合“卖一买一”的经纪代理流程,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总之,技术支持和制度建设的相互支撑,是商品房“以旧换新”可以真正发挥实际效果的长效机制。“以旧换新”若能持续推进,既能盘活和有效利用存量资源,也能激活有效需求,对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形成有效支撑。(作者是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

热门相关:呆萌小昏君:邪尊,花样宠!   茅山神婿   帝国远征   都市御魔人   帝国远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