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颐武:让“年味”更浓,要满足多样化期待

春节将至,相关的讨论越来越热烈。有些人感慨“年味还是不够浓”,觉得现在过年的那种喜庆气氛没有过去热烈。也有些人觉得自己对年味的感受不深,觉得春节就是一个假期而已,可以安排自己的休假行程。此外,对于传统的大家庭聚会,不少人感慨虽然热闹,但亲戚长辈的关怀有时包含着对个人隐私的探听,这个体验并不怎么美好。

很多年以来,每到春节就会有类似的感触,人们也会从多个侧面解释这些议论,比如现代生活方式导致生活形态发生变化,人们的生活选择更加个性化,一些年俗文化日渐单薄,年轻人有更多的选择空间等。这些说法当然有道理,但也只描述了现象的一些侧面。

从当下的实际情况来看,各地都比较强调年俗文化的发掘和展现,过大年的喜庆氛围也是当下社会很多人所追求的。从这个层面来讲,“年味”并不算淡。各种年俗活动在各地热烈举办,年俗文化的发掘成为了一种新时尚。从社会层面来看,年味的强化背后有着集体的主观努力。

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回家过年还是一种普遍的追求,是最大的“年味”。辛苦一年,离家在外的人们在这个时刻追求阖家团圆,希望过年的喜庆能给自己一个美好时刻,这其实是社会的共同追求。从这个方面看,其实春节普遍意义上的“年味”并没有淡化,反而有强化的趋势,大家对春节以及与之相伴的阖家团圆的重视程度其实在不断提高。

但另一方面,那些对“年味”不足的感受也确实不是空穴来风。对于这些要求,社会不能忽视。这其实是一种不满足、更高期待的表现。人们越重视这个节日,对它的期待自然也就越强烈。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意义与众不同,它既是一个挥手告别过去的时刻,也是一个春天将至、万象更新的时刻。很多平时不能满足的美好追求或许能在这短暂的时光里得到满足。一年的辛苦打拼也需要这个时刻来复盘、重新出发。

很多年轻人希望春节有更浓厚的“年味”,也就是期望能有更多不同于平凡时刻的美好时光。当代社会,年轻人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常常体验那些过去仅仅在春节才能享受的事物,他们对于春节的期望自然就更高。也就是说,在我们习惯的传统的“年味”之上,还要有更多与时俱进的美好体验和感受。

同时,个体对于春节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对于年味的期望也在多元化。对于什么是“年味”,以及春节怎么算热闹,不同的人之间,不同的代际之间可能都有不同的理解。“年味”变成了许多愿望的集合,但这些愿望其实越来越分散为不同的要求。有些人是想要喜庆的团聚,但不想私人生活被窥探、打搅;有些人希望能够更多地主动参与活动,而非被动加入。“年味”承载着多元的期待,需要有丰富的展现。

对于新“年味”的要求其实需要社会和人们共同努力来满足。社会应该提供更多的服务,让这个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的魅力得到充分彰显。这需要更了解人们对于“年味”的真实期盼,多层次地满足人们的内在要求,在外在的热闹氛围中得到更多精神上的满足。同时,个体要在随性和安适中感受快乐的“年味”,也就要在这个时刻卸下种种包袱,融入节日氛围之中,真正地感受属于自己的“年味”。

对于“年味”不足的讨论,其实是中国人对美好生活有更高的追求,同时,新时代更“潮流”、更多元的期待也会赋予“年味”更多与时俱进的丰富内涵。(作者是北京大学教授)

热门相关:英伦琵琶国语   妈妈的情人   情事-两姐妹   哥哥的妻子   返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