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敏:“印太经济框架”实质暴露得更充分了
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5月27日表示,美国领导的“印太经济框架”(IPEF)14个成员国“基本上完成了”提高供应链韧性与安全的协议谈判。这份由美国主导的“史无前例”的供应链协议是IPEF一年来讨论的首个实际成果,旨在为成员国建立“危机应对网络”,在供应链遭受风险时发出预警,在危机中密切协调、相互支持和加速复原。
然而,作为美国加快部署对华战略竞争的主要国际制度工具,其终极目的在于抗衡中国在印太日益增强的经济影响力,将中国从供应链的环节剥离,结果必将加剧区域竞争,破坏印太经济稳定。
一、拼凑遏华框架结构,加剧区域竞争的不稳定性。
所谓提升供应链韧性是美国总统拜登于去年5月访问亚洲时开启讨论的IPEF四个“支柱”之一,另外三个支柱分别是数字与传统贸易、清洁能源和公平经济。
在最重要的供应链方面,美国计划建立一个预警系统、绘制关键矿产供应链图、改善关键部门的可追溯性,为供应多元化进行协调努力,而这条完备的供应链是要将中国排除在外的。这暴露了美国只想以IPEF为借口另起炉灶,拉拢盟友谋求建立排华“包围圈”,以求控制关键资源、技术和供应链环节。而破坏印太地区已有的以中国为重心的生产网络,必然会加剧区域竞争和经济动荡。
二、以盟友为代价,为打造遏华“半导体小圈子”埋单。
拜登政府清楚地意识到,想在全球产业链上“去中国化”,势必要承担对华战略对抗的高昂成本,为降低自身经济代价,必须拉拢盟友一起埋单。
近日,由于美国芯片制造商美光科技未能通过网络安全审查,中国将禁止关键基础设施运营商从该公司购买产品。在中国刚开始对美光进行审查的时候,白宫就要求韩国政府,禁止韩国芯片制造商填补美光留下的中国市场空白。今年3月,美国商务部在527亿美元的芯片补贴流程中,增加了所谓“国家安全护栏条款”,根据此条款,韩国在中国不得建设超过其产能5%的新设施。
据报道,韩国出口的货物中有20%是芯片产品,其中60%的芯片出口到中国。韩国当然不愿放弃中国市场,对IPEF的实施效果也存疑,要求美国将上限提高至10%,以突破在中国扩大生产的限制。
跟着美国在芯片方面对中国围追堵截,日本恐怕也是心里有苦难说。调研显示,全球半导体制造设备市场,美日荷三分天下。2021年日本向中国本土出口的制造设备达到约120亿美元,金额占出口到全世界设备的近4成,是美国对华设备出口的近2倍。过去一年,美国企业对华销售被自己政府的出口管制捆住手脚,损失惨重,日本半导体产业界曾经认为可以借机扩大对华设备出口。但日本在5月23日宣布先进芯片制造设备23类商品出口管制,可能导致日本半导体制造业的市场需求同比下降20%。
三、中国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塑造包容的创新环境。
美国为维护一己霸权之私,不断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滥用出口管制措施,甚至不惜牺牲盟友利益,胁迫围堵遏制中国,是彻头彻尾的科技封锁和贸易保护主义行径,严重违反市场经济规律和公平竞争原则,严重阻碍世界经济复苏和发展。
英国《金融时报》24日报道,英伟达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警告,美国挑起的芯片之争令其国内半导体企业备受掣肘,中国约占据了美国科技产业三分之一的市场,无法向中国销售先进制程芯片,或反为美国科技行业带来“巨大损害”。中国自身也积极突破技术封锁和壁垒,努力研发赶超,在半导体领域,国产芯片在国内的占比也越来越高,中国也已积累了在美国制裁下实现科技自主创新的丰富经验。
我们更需看到美国与盟友之间也绝非铁板一块,一旦美国出口管制出现松动,或迫于国内产业和经济下行的压力,盟友们还是会各自利益奔现,用市场来决定脚的方向。未来中国需要加强与包括美国盟友国家在内的合作,争取通过合作共赢挫败美国遏华的图谋。(作者是国际关系学院知识产权与科技安全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