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和林:演唱会经济大繁荣下的冷思考
演唱会日趋火爆。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票务信息采集平台数据测算,今年一季度全国营业性演出(不含娱乐场所演出)场次11.90万场,同比增长72.71%;票房收入108亿元,同比增长116.87%;观演人数3886.99万人次,同比增长77.88%。一季度全国2000人以上的大中型演唱会、音乐节近200场,张学友上海站、林俊杰成都站、薛之谦曲靖站、王心凌合肥站、张惠妹成都站等都在社交媒体引发热门话题。与此同时,抢票也成为很多年轻人的日常,不少人感慨道“抢不到,根本抢不到”。
演唱会之所以火爆,一是因为中国经济正在强劲复苏,需求爆发。二是演唱会的消费主力军是80后、90后,他们参加工作多年,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且愿意为情怀付费,所以相较而言“老歌手”在这轮演唱会经济中表现更为活跃。三是多地文旅部门看到演唱会经济的潜力,纷纷加入其中。演唱会不仅能够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还能拉动旅游、餐饮、住宿、交通等消费的增长,五一期间就有“为一场演唱会奔赴一座城”的说法,很多游客出行只为了看一场演唱会。
然而,在演唱会经济呈现大繁荣的同时,我们也要保持一点冷静。
第一,观众体验有待提高。首先是抢票难,实名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黄牛炒票问题,但并未将之完全杜绝,部分演唱会票务存在不透明、不公平、人为控制供给的情况;其次是虚假宣传,比如4月某地演唱会就曾出现观众集体喊“退票”的情况,原因是现场与前期宣传严重不符,破坏了观众预期;再者是假唱问题,这里的假唱有传统意义的假唱,也有自己不唱让观众跟唱的新“假唱”。演唱会应该尊重观众,尽可能提供良好的视听体验,诸如演出内容出现划水、退票难、“柱子票”等现象都需要得到进一步改进。
第二,关注演唱会的安全。演唱会经济爆火的同时,也要考虑疲劳度。一方面是设施的疲劳。过往演唱会事故大多是因为场地繁忙,疏于维护,比如2022年就发生过“7·28香港红磡演唱会事故”,事故原因初步确定为钢索金属疲劳后发生断裂。因此,高强度开展演唱会的同时必须注重相关设施的维护。另一方面是演员的疲劳,80后、90后是当前演唱会的主要观众,他们喜欢的歌手中,一大部分已经年过半百,高强度的演唱会会对这些歌手造成一定的身体压力。过去很多歌手连演两天最多,如今刘德华演唱会杭州站一演就是6场。
第三,新生代的歌手可以更多。开演唱会的歌手多是音乐界的哥哥、姐姐,这是因为新生代音乐人的号召力相对较弱,需要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和空间。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正在扎实推进,身在其中的演唱会经济也应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争取观众满意、安全有序、新老均衡。
首先,在观众体验方面,完善退票机制,商品可以七天无理由退换,演唱会门票也应如此。这里就有正反两个例子:反面例子是最近的演唱会跳票事件,有人买林俊杰的演唱会门票,但下单后才发现演唱会是潘玮柏的,而退票要收取50%的手续费,这显然不合理;正面例子是五月天香港演唱会遭遇恶劣天气延期,报销观众机票、酒店并退票;薛之谦成都演唱会因为薛生病延期,报销观众机票、火车票、酒店费并退票。可将退票作为一种机制固定下来,合理维护观众权益。此外,对于演唱会体验的问题,还要杜绝商家虚假宣传。
其次,在安全方面,演员的身体需要自己重视,行业协会也可以给出建议,同时演唱会场地的安全需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标准化安检流程,在两场演唱会的间隙,必须由相关安全人员落实安全方面的排查。此外,演唱会场地安全还需要有保险加持,确保万一有事故发生受害者能够获得必要的赔偿。
最后,在歌手迭代方面,可以考虑引入日韩歌手的职业化培养模式,同时也适当照顾不同群体的多元音乐选择。当前Z世代存在“文化部落”现象,所谓“文化部落”就是年轻人围绕一类小众爱好聚集在一起,在“文化部落”内部存在一套独特的话语体系,延伸到音乐,如今的年轻人对音乐的喜好五花八门,甚至有很多年轻人喜欢某个虚拟偶像。这种多元文化现象,使得年轻人的追星对象也是多元化的,也许圈外人完全听不懂一首歌好在哪里,但在同一个“文化部落”的年轻人听得懂,这就要求市场供给多元化的歌手来满足不同“文化部落”听众的需求。(作者是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