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业大学繁育出“无刺鱼”:有望大规模推广
世界主要养殖鱼类都含有一定数量的肌间刺,特别是我国主养的青草鲢鳙鲤鲫鲂等大宗淡水鱼类,食用时极易出现卡喉咙的危险,严重影响了其产品的经济价值。
而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高泽霞团队,繁育出了完全没有肌间刺的武昌鱼(团头鲂)苗种,有望大规模推广!
9月25日,高泽霞团队透露了关于无刺鱼的最新研究进展:今年以来,他们利用已获得的第一代杂合体(F0代)少刺鱼,经过雌雄交配繁育出了完全没有肌间刺的武昌鱼(团头鲂)苗种(F1代)。
明年,该团队将进一步开展无刺鱼遗传稳定繁育工作。按照正常程序,新种质性状稳定后,再取得国家的相关认证,就可以大规模推广。
一条重51.1克的无刺武昌鱼和同长度有刺武昌鱼相比,外观几乎没有任何区别。在X光照中,则可以看到它们的明显差异:
有刺武昌鱼的骨架加肌间刺,线条显得密密麻麻,而无刺武昌鱼骨架舒朗,没有任何多余的小刺。
无刺鱼不仅在武昌鱼上实现,其他一些专家也报告了他们引入高泽霞团队发现的无刺主效基因后,在不同鱼类身上的试验和应用,继此前草鱼和银鲫身上试验敲除调控鱼刺生长的主效基因后,最新在鲢鱼身上也实现了基因敲除,获得了F0代少刺鱼,肌间刺减少幅度达50%。
按照现在的研发速度,预计不久的将来我们就可以吃上无刺家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