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企业“一年内被执法检查超200次”?调查结果:是一百多次
4月16日,芜湖市调查专班成员、市政府(市营商办)相关负责人在“芜湖市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发布会”上回应此前网传某企业“一年内被执法检查超200次”的问题时表示已经第一时间组织专班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2023年,芜湖市直相关单位和繁昌区对该企业开展检查、走访活动共计65次。
但在这65次之外,相关部门还对该企业开展了安全环保等工作指导25次、宣传走访9次、助企纾困走访5次,65+25+9+5="104"。
对于此事,大象新闻评论员李长需发表评论:
是过度执法,还是选择性执法,芜湖官方应该厘清
企业“一年内被执法检查超200次”事件,终于等来了回应。
4月16日,在“芜湖市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发布会”上,针对有网友反映芜湖市繁昌区某企业“一年内被执法检查超200次”的问题,芜湖市调查专班成员、市政府(市营商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芜湖市委、市政府第一时间组织专班进行调查核实,通过赴企业走访座谈、查阅相关登记记录和市区镇有关单位执法检查记录,经比对数据信息和统计汇总:2023年,芜湖市直相关单位和繁昌区对该企业开展检查、走访活动共计65次。其中,执法检查26次,内容涉及生产安全、环境保护、违法建设等,涵盖交通、生态、水务、应急等领域事项。
芜湖组织专班调查的结论,只有65次,与此前安徽省芜湖市荻港船厂码头承包负责人对媒体所反映的200多次,有着不小的差距。码头承包负责人称,自拿到《港口经营许可证》之后一年的时间内的200余次检查,都“有据可查”。不知道专班在调查时,是否查看了码头的各种证据?其结论又是否能得到企业的认可?
不过话说回来,即便是65次检查和走访,也不算少了。算下来,一个月就得超过5次。那意味着每周都会有检查、走访,难怪码头承包负责人会质疑:“企业几乎每天都要应对执法检查,怎么可能经营好?如此频繁地执法检查正常吗?”
不可思议的是,65次检查走访并不是最终数字。官方在发布会上还提到,有关单位根据工作安排,开展了安全环保等工作指导25次、宣传走访9次、助企纾困走访5次。那意思是,检查走访之外,还有39次打着各种名头的活动。“指导”也好,“纾困”也罢,乌泱泱的来了一拨又一拨,主打一个不干实事。要不然,来了39拨人,企业的困境既没得到“指导”,也没得到“纾解”,反而逼得人家不得不对着媒体大倒苦水,尴尬不尴尬?
问题的关键是,这上百次的检查、“纾困”,是“过度执法”,还是“选择性执法”?码头承包负责人曾怀疑,这么多的检查让其干不下去,是因为有人想通过此种方式让他转移股份给某人。因为此前他曾被中间人转告,要求将股份转让给某人,“股权不转让给某某,码头肯定干不好”。他不同意转让,就有了如此频繁的检查。
但在官方的通报中,并未就此做出回应,只是称,“下一步,工作专班将对执法检查的合法性和必要性进一步全面调查,依法依规处理”。很显然,当地将此事定性为“过度执法”了,而并非是像码头承包人所怀疑的“选择性执法”问题。
这显然是两种性质不同的定性,“过度执法”,应该是针对所有的企业主体,就像当地某个执法部门所称的那样,对所有企业都是“一视同仁”,受害者也并非只有一家企业。如果存在这种情况,对执法的合法性和必要性进行全面调查确实很有必要。
但如果只是针对一家企业进行“过度执法”,那就是“选择性执法”了。相关执法部门有没有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帮助不法个人打击报复或谋取不当利益?这些执法部门的工作人员有没有徇私舞弊和滥用职权,成为不法人员的“帮凶”?这显然是公众最关心的地方,也应该成为调查的重点。
企业“一年内被执法检查超200次”事件,对当地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影响,已造成非常大的负面影响。即便当地出台200多项提升营商环境的新举措,也不一定能弥补该事件对营商环境的伤害。当地政府应该认识到该事件的严重程度,厘清该事件的性质,摸清调查的重点,对症下药,做出令公众和当地企业信服的结论。
来源 | 大象新闻评论员 李长需
热门相关:恶魔总裁霸道宠:老婆,甜似火 军少夜宠:小甜妻,乖! 超级英雄 军少夜宠:小甜妻,乖! 恶魔总裁霸道宠:老婆,甜似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