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街观察】名校博士与乡镇公务员是“人各有志”

又有博士上岸,这次来自斯坦福。

被关注的原因也还是老样子,名校博士与基层公务员是否适配。

6月16日晚,安徽省宿州市公务员局发布了公务员拟录用人员公示,名单中拥有世界顶尖学府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的考生引发关注。特别是他所报考的,还是宿州市下辖的灵璧县乡镇机关基层事务管理岗位。

在传统的社会认知里,带着名校光环去基层做公务员,等同于大材小用。这也是近年来,清北硕士争抢街道办、名校海归上岸乡镇公务员的消息屡屡成为热点的原因。

巨大的反差、引发了“人才浪费”的讨论,中间穿插着无数或善意或恶意的揣测,最终汇聚成“宇宙尽头是考公”的感叹,殊途同归。

在这种殊途同归背后,其实有基层岗位与高阶人才的“各取所需”。

近年来公务员吸引力上升,既有大的就业环境的因素,也有毕业生求稳的心态。同时,不少地方高薪求人,增加了公务员岗位的竞争力。

具体来看,基层是国家发展的基石,人才又是乡村振兴中最关键、最活跃的因素,无论是从社会发展还是队伍建设方面看,吸引优秀人才进入公务员队伍,特别是基层公务员队伍,人尽其用就不算大材小用。

而且基层工作纷繁复杂,许多群众工作更是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上面一根针,下面千条线”也是这个道理,基层干部就是穿针引线的人,自然需要更灵活的头脑与更强大的能力。对于优秀人才而言,基层或许也是最好的锻炼平台。

基层岗位对于求职者意味着基层经验,而高学历未必拥有足够的基层经验。通过基层工作,获取基层经验,以及更多向上的机会,在基层岗位与高阶人才之间也是“人各有志”。

当然,基层工作也要与优秀人才“双向奔赴”。人才浪费最大的问题是错配,造成人才主观能动性被限制与用人单位巨大内耗的双输局面。

这就要求用人单位按需定岗,科学定薪,知人善用,让高学历、高能力用得上,增强活力与效率,形成“美美与共”的螺旋向上式发展。

每个人的职业选择,不需要全民做评审。《明朝那些事儿》结束,只讲了一个徐霞客的故事。当年明月说,没什么比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更重要。

回归名校毕业生选择基层公务员的社会话题,值与不值得本身没有统一标准。谁说受教育的意义只能是离开家乡,而不是建设家乡?

北京商报评论员 杨月涵

热门相关:火力法则   我家老公超宠哒   大师救命   间谍的战争   吹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