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用这几个小窍门,黄梅天开空调更省电!但也要避免几个误区

今年的“暴力梅”让上海人没了脾气:要么倾盆大雨,要么闷热齁势,即便雨中有片刻凉爽,也很难降低室内温度。于是,空调成了梅雨季的好伴侣。

在社交平台,流传着各种空调省电小窍门:有人说,梅雨天用“除湿”模式更省电;也有人说,离开室内要及时关闭空调,节约用电……这些建议靠谱吗?

“除湿模式”省电降温

但烈日炎炎不管用

“除湿模式可以制冷,但是否省电要根据室内和室外空气的温度和湿度等情况具体分析。” 中国制冷学会科普部主任高级工程师李晋灏表示。

简单来说,空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制冷剂的气化和液化将室内的热量转移到室外。

在制冷模式下,空调启动压缩机、风机以及其他部件来推动制冷剂形态转换,将室内热量转移到室外机排出,从而降低室内温度。

除湿模式可以理解为空调间断制冷,即简短启动压缩机等部件,降低风速,使得空气中的水分更容易附着在空调机和蒸发器上,达到除湿目的。该模式在适当降低室内温度的同时,又降低了湿度,所以让人感觉比较凉爽。

要注意的是,除湿模式需要压缩机频繁启动和停止。业内人士因此建议,“除湿”模式适合在温度不超过30℃的梅雨季、回南天等开启,一次开一两小时即可。

然而,在烈日炎炎的盛夏以及气候干燥地区,除湿模式的降温效果并不明显,如果长时间开启,反而会增加耗电量。这个时候,与其一直开着除湿模式,不如直接选择制冷模式,降温效率更高。

“制冷模式”省电有窍门

如果使用了制冷模式,还有降温窍门吗?

也有。

最直接的是,适当调高空调的设定温度。要知道,设定温度每提高1℃,能减少约10%的空调用电负荷量。总体来说,夏季空调的温度设置在26℃至28℃最合适。

有消费者觉得,提高空调温度,感觉不凉爽了。这个时候,一台功率不高的电扇能帮上忙。

电扇的降温原理很简单:增加气体流速,从而加速皮肤表面的水分蒸发,水分蒸发有效带走热量。

空调房中,人体体温通常高于周围温度,而一台台式电扇,乃至那种随身携带的小电扇,都能加速人体周围空气流通,不仅带走人体附近相对较热的空气,还能加快汗液蒸发,用很小的成本带来更凉爽的感觉。

据悉,美国能源部也曾建议在开启空调时开启电扇,指出这么做能让体感温度下降2℃左右。

“空调扇”不是空调,可以自制

除了使用空调有技巧,也有小窍门提高电扇降温的效果。

比如,目前市场上有一种“空调扇”,价格比普通电扇要高一些。不过,大部分“空调扇”与空调的制冷原理不一样,不是通过制冷剂的形态变化降温,而是在风扇吹风前加入水或“冰晶”,当风扇吹出的风经过水或“冰晶”后在传递到人体,感觉风的温度更低。

至于“冰晶”,并不神秘,类似冷鲜运输时使用的冰袋。所以,消费者可以自制“空调扇”,比如在电扇前放几个冰袋、放一个装满冰的水杯等,都能起到类似的效果。

在很多古装电视剧中,能看到这样的镜头:古人在房间内放置了大量盛满冰的冰缸,再配合打扇。这种消夏方式与“空调扇”的原理是一样的。

有些误区不仅不省电,还会增加故障

除了靠谱实用的降温方式外,有些“节电窍门”则适得其反,其中之一包括“人一离开房间就关闭空调”。

频繁开关空调容易造成空调压缩机损坏。通常,关闭空调后,最好等待半小时后再次启动。

还有,不建议在空调吹风口放置挡板。因为挡板阻挡空调吹风后,容易造成空调传感器误判,影响制冷效果。另外,挡板上会因为温度低产生凝水,不仅会滴落,还会造成局部潮湿、发霉等情况。

此外,不要给室外机“穿衣服”。有些消费者喜欢干净,会给空调室外机加装外衣或用雨衣等物品防止其“风吹日晒”,这种做法不可取。室外机最怕的不是风吹雨打日晒,而是散热困难,否则会引发故障。因此,要保持室外机良好的通风。

热门相关:痴情王爷:凌贝贝的米虫生活   重生后我成了权臣的掌中娇   官仙   爆萌宠妃:狼性邪帝,吃不够   我真不是暴发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