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市域民营经济新增长极的路径思考
王茜 中共滨州市委党校(滨州行政学院)
民营经济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市域民营经济在推动市域经济发展、驱动科技创新、增进民生福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释放市域民营经济的创新潜能和合作力量,推动市域民营经济不断向集群化、创新化、协同化、数字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一、促进孵化与创新转化减少市域民营企业创新风险
构建成果转化和协同创新平台。结合重点实验室等高级资源,关注战略需求和未来产业趋势,促进跨区域研发合作、设备共享、人员交流,吸引创新要素向民营企业集中,加速民营企业建立国家级和省级技术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推动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围绕产业链创新资源的薄弱环节,鼓励大型民营企业与高校院所、中小企业等建立创新联合体,垂直整合产业链资源,建立产业协同创新生态,实现从企业独立创新向产业链创新链协同的转变。
创建高效的科技成果孵化链条。针对民营科技企业的初创、成长、成熟等不同阶段,建立全链条的科创载体,支持民营企业从创业苗圃到集群企业的发展,建立“内部+联合+外部”的发展路径,促进知识和创新资源的双向流动,畅通科技成果的转化。支持民营企业、投资机构、行业组织等共同投资建设或运营科创载体,建立从创业苗圃到成熟企业的服务体系,打造从科技孵化器到中试加速器再到产业转化基地的高科技成果孵化转化链。
实现创新飞地的共同使用。随着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及区域性中心城市科创城建设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在上海等地设立“创新飞地”。这些“创新飞地”不仅能减少创新资源配置的浪费,防止区域间产业和创新资源导入的恶性竞争,还能实现民营企业在不同地区之间的跨空间合作,高效利用创新资源。通过推动“创新飞地”回归创新功能,加速形成飞出地的“产业资源+政策优势”与飞入地的“技术+人才优势”的有机结合,集中力量孵化新企业、培育新技术、整合新产业,实现两地资源的互补、合作共赢、特色发展。
二、强调数字平台共享提升市域综合服务覆盖面
注重设备智能化升级。指导民营企业进行生产设备更新、技术改造和创新应用示范,建立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化工厂。支持民营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发定制智能制造设备。鼓励领军民营企业建立企业级云平台,实现产业链各环节、跨领域信息互联。推动智能化融合,推广智能化生产应用场景。
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沿着智能化技术改造、网络化制造、“5G+智能制造”的升级路径,全面推动产业数字化和网络化升级,连接企业设备、生产线、信息系统等数据链,打通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培育用户驱动制造、协同设计、协同制造、云制造、虚拟制造、共享制造等新模式。推动生产型制造向以平台为核心的组织型制造转变,利用订单、流量、品牌等优势,连接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与智能制造链,构建创新协同、开放竞争、协调联动的制造网络。
加强平台协同发展。激励民营企业从单一产品制造转向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和信息增值服务供应,围绕产品全生命周期开展业务和产品创新。加快民营专业化数字平台的建设,增强民营服务业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在科技金融、现代物流、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率先尝试。共同推进民营实体零售、文化服务、健康服务等生活服务业数字平台建设,通过创新发展和合作,发展成为行业领先企业。
三、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市域经济方式的绿色转型
加速构建绿色制造体系。鼓励民营企业采用绿色生产方法、工艺和设备,依照国家绿色工厂标准,采用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进行生产过程的清洁改造。推动民营企业在工厂、产品和供应链的绿色发展。依据厂房集约、原料无害、生产清洁、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的标准,深化工业园区向绿色、循环、生态转型。
促进资源的循环和综合利用。建立和优化“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路循环系统,提升资源产出效率,引导民营企业在产品制造、能源转换、废弃物处理和再资源化方面进行拓展,增强企业间的横向耦合、生态链接和资源共享能力。鼓励民营企业在物资使用、能耗、污染物排放方面,增加二次资源和再生原料的使用比例。积极推广低碳建筑的应用,如低能耗建筑、装配式建筑、可再生能源建筑等,以减少建筑能耗和资源消耗。
推进绿色低碳物流的发展。在核心区域,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在物流、配送中的应用,提高新能源汽车在邮政快递、园区物流、厂内物流中的使用比例。加快在物流枢纽、仓储园区、工业园区、快递中心、批发市场等地充电基础设施的完善,联合建设更多新能源车辆的跨区域快速运输通道,对纯电动轻型货车实行少限行或不限行。积极推广先进的运输组织模式,以及甩挂运输等绿色运输模式。
作者简介:
王茜,女,山东邹平人,就职于中共滨州市委党校(滨州行政学院),中共滨州市委党校(滨州行政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