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届全国数学地质与地学信息学术研讨会在长春举行

第二十届全国数学地质与地学信息学术研讨会日前在长春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毛景文,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华东,中国科学院院士成秋明,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大学教授林君等出席开幕式。

开幕式由中国地质学会数学地质与地学信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陈建平主持。中国地质科学院、副总工程师华丽娟,吉林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吉林省地质学会理事长韩晓峰,中国科学院院士赵鹏大(线上)等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辞。

韩晓峰在致辞中指出,地学是吉林大学传统优势学科,自创建以来面向矿产、能源、环境、地下空间等国家重大需求,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过硬的地学人才,为国家建设和地学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作为学校工科集群建设的重要力量,构建了工科发展崭新格局,取得了显著成绩。未来,吉大地学人将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数学地质学家的学术思想精髓,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技术新方法为新质生产力,为国家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开幕式上,毛景文、郭华东、成秋明、林君等分别以《矿产勘查找矿新理论技术》《数字地球二十五年发展与前瞻》《数学地球科学前沿与地球深部物质循环》《地球物理仪器:传承与创新》为题作大会报告。

林君在报告中,从仪器装备的地位和作用、地球探测装备的重要性、我国地球物理仪器与人才培养发展历程,航空地球物理仪器传承与创新等方面做系统阐释,并向与会人员介绍了近年来国家地球物理探测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国家重大需求取得的科研成果,以及吉林大学为我国地球物理探测仪器研发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据了解,本次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中国地质学会数学地质与地学信息专委会、国家地球物理探测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吉林大学综合信息矿产预测研究所、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吉林大学地质调查研究院承办,旨在推动数学地质与地学信息的交流与发展,服务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

会议主题为“地球科学大数据+AI,数学地质、遥感地质与应用”,结合新时代地质工作的“大地质”“大资源”“大生态”“大数据”“AI大模型”等观念及“一核两深三系”为主体的自然资源重大科技创新战略,围绕数学地质、遥感地质、地学信息、大数据、人工智能及大模型等技术在矿产资源与能源、环境与灾害、土地资源、月球与行星等方面的定量评价与应用,为数学地质领域工作者在理论、方法与技术及应用方面的创新与研究提供了良好交流平台。

会议期间,除大会报告外还设置22个分会场作为专题论坛,来自全国近700名专家学者、行业代表和师生到会聆听最前沿的学术报告,共同探讨数学地质与地学信息学领域的热点问题和未来趋势。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殷维

图片来源 吉林大学